伟大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大量文献,如何开启这一宝库,进一步又如何发掘、整理其所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延请当代著名文献学者吴格先生主编了这套《文献学基本丛书》,通过选择名家名作,为当代读者开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奉上一把钥匙。本套丛书立足经典、体量适中、针对性强,对于文献学专业教师、学生及古文献爱好者,既可作为教材与考试用书,亦可作为入门读物。
《文献学基本丛书(第一辑)》
吴格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
源远流长之中华文明,其声教文物及典章制度,历数千年而迄未中断,实赖于文献之记载与传承。晚近以来文化转型,传统文献以外,又加入外邦文化,中国文献学之畛域大为拓展。生于今世而身为文献学人,非仅知识储备应加宽加厚,研究能力尤须加精加细,然而盱衡中外,实际现状则未容乐观。现代学制及其课程之设置,培养目标以通用型人材为急务,专业学科人材之造就,则有待分阶段完成。置身科技日新时代,人文学科人材之培养本已不易,而文献学人材之造就尤觉其难。文献学之范畴甚广,昔人治史,素重史料、史学及史识,若以此指代文献学研究之内容、方法及观念,两者之内涵庶几相近。文献学作为人文、社科研究之基础学科,征文考献,乃为其根本宗旨。有志研习文史者,舍文献学训练而欲解读先民遗存之典籍,进而认识古代社会之生活及文化,自不免举步艰难,所视茫然,而郢书燕说,所在多有。因此常闻人言,对母语及故国文化之荒疏,已为今人之通病及软肋。文献学研究无所不包,举凡先民创造所遗,莫不可为考释古今文化现象之材料。其内容虽以文字记载为主,亦包含实物文献;其文本以图书典籍为主,亦重视各类非书资料;其取材以本土文献为主,亦关照域外观念及古书。面对林林总总之史料,调查收集,编目整序,研读判断,整理保护,乃至深入揣摩,著书立说,门类既广,专题林立,终生投入,所获依然有限。利用科技信息技术之进步,当代学人虽拥有“穷四海于弹指,缩千里于一屏”之神通,便利远胜于昔人,但传统文献学之基本训练,如前人于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诸学科之实践经验,仍不可不讲求并勤于借鉴。由识字断文、释读文本始,进而遍识群书,分析综合,加以拾遗补缺,考订遗文,又能删除枝蔓,探明本旨,至于体味古人语境,还原历史场景,应为从事文献研究之基本目标。文献学训练与研究之主要对象,仍为传承至今之历代典籍。由基本典籍而衍生之各类著述,构成现存古代文献之大海汪洋,其中有关文献研究之专著,所示门径与方法,皆为古人遗惠后世之宝贵遗产。近代以来,文献学前辈董理国故,推陈出新,亦产生大批名家专著,足为今人研修之助。二十世纪至今之文献学名家专著,屡经重版之余,犹未餍读者之求。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同仁有鉴于此,发起编辑《文献学基本丛书》,计划由近及远,选刊久已脍炙人口、至今犹可奉为治学圭臬之要籍,重版以飨读者。选本标准,一则立足于名家专著,选择体量适中、授人以渔,既便文献教学参考,又利于各地初学自修者;二则入选诸书,皆从其朔,尽可能择用初期版本,书重初刻,未必非考镜源流之一助焉。《校史随笔》
本书通过对二十四史版本、文字等的考察,展现《百衲本二十四史》成书经过和学术成果景印之始,海宇清宁,未及两年,战氛弥布。中更闸北之乱,抱书而走。乱定掇拾,昕夕无间,先后七载,卒底于成。世之读者,犹得于国学衰微之日,获见数百年久经沉霾之典籍,相与探本而寻源,不至为俗本所眩瞀,讵不幸欤!
《史讳举例 校勘学释例》
国学大师的治学笔记,条分缕析,窥探避讳学、校勘学之门径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然反而利用之,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古文书之真伪及时代,识者便焉。通俗的书难得板本好、写刻精,沈刻《元典章》不然,写刻极精,校对极差,错漏极多,最合适为校勘学的反面教材,一展卷而错误诸例悉备矣。《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辨章学术,构建目录学体系。精研古书,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印证目录之学,由来尚矣!《诗》《书》之序,即其萌芽。及汉世刘向、刘歆奉诏校书,撰为《七略》《别录》,而其体裁遂以完备。自是以来,作者代不乏人,其著述各有相当之价值。治学之士,无不先窥目录以为津逮,较其他学术,尤为重要。
然天下书纵不可遍观,而一时有一时之文体,一代有一代之通例。参互考较,可以得其情;排比钩稽,可以知其意。今故将读古书诸难题,条列为篇,每篇又分子目,皆旁搜证据,详加解释。其中成说,多出前修,并加援引,明非臆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是在善读者耳。《经子解题》
本书对中国经部与子部中重要典籍的基本情况及各书的读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此书有益初学之处凡三:切实举出应读之书,及其读之之先后,与泛论大要、失之肤廓,及广罗参考之书失之浩博,令人无从下手者不同,一也。从前书籍解题,多仅论全书大概,此多分篇论列,二也。论治学方法及书籍之作,亦颇浩繁;初学读之,苦不知孰为可据,此所举皆最后最确之说,且皆持平之论,三也。
《古书版本常谈》
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论述,融文献、实例、观点于一书版本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举凡写本、历代刊本、历代传录本、批校本、稿本,以及每一书的雕版源流、传抄源流,孰为善本、孰为劣本、孰为原刻、孰为翻刻,以至印纸墨色、字体刀法、藏书印记、版式行款、装潢式样等等,都在版本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内容可谓丰富之至,彼此又皆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竭一己之力,钻研摸索,直至头童齿豁,终老不能竟其学。《文献学与工具书使用法》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讲义,明确提出文献学是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一种方法
学习文献学的要求和目的:一要知有些什么书;二要知何种是可靠的版本;三要知做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四要知如何查参考书;五要知读书方法;六要知工具书的用法;七要知书籍的主要与次要。以上几点,是现在学习所急迫需要的。而他的总的要求,就是读书!总的目的,就是怎样来读书!
《中国目录学史》
以主题分述中国传统目录,贯通古今而使其源流毕俱,一览无余学术如千门万户,书籍更已不只汗牛充栋。将欲因书究学,非有目录学为之向导,则事倍而功半。故分言之,各种学术皆有其目录学;合言之,则目录学实负有指导各种学术之责任。浅言之,将繁富乱杂之书籍编次为部别州居之目录,使学者自求之,目录学家之职务也。深言之,不特使书籍有一定之位置,且能介绍其内容于学者,使学者了然依南针以前趋,尤目录学家之功勋。
本书对中国古代各体史学代表著作进行解题,进而涉及史学和历史评价的诸多问题我们的主要对象是初次接触这些书籍的青年学生,因之对这门课的要求应该合乎量力性的原则,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来考虑。选书和讲解的出发点有三:一是多讲普通习见的书,少讲太偏僻的书;二是讲解力求系统、明白、扼要,不钻牛角、掉书袋;三是史书源流、史学常识,因事附见,以切实有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