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七读财  ·  3个有效方法,新年好运连连 ·  昨天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1月房地产债券月报:销售同 ...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特朗普新国师的大胆计划,让人不寒而栗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上海为什么要新建这么多高铁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击败谷歌、IBM、苹果,他用20年把技术做到世界第一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6-18 20:57

正文


作者:江直竖

来源:商界洞见(ID:biz998)


在公司14周年庆那天,刘庆峰特意请公司全体员工看了《中国合伙人》。他说,希望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和他当年时一样的年轻人,从影片中看到“坚持”。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网络直播中,利用科大讯飞的“讯飞听见”工具,总理每说一句,字幕同步一句。


3月10日, 刘庆峰 向李克强总理展示另一个产品“晓译翻译机”,他骄傲地向总理汇报,我国的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


刻苦钻研近20年,刘庆峰和一众中科大的“学霸”们打破国外巨头垄断,在语音交互技术上抢得主动权。


在近20年创业中,数次对技术的坚守与对诱惑、困难的反抗,“舍与得”成就了今天的全球领先。


“以为学了电子学,以后就知道怎么修彩电”


1990年,17岁的刘庆峰成绩优异,本可保荐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但他放弃了这一机会,反而选择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因为当时这个系是当年招生分数最高的。


“要上就上最好的”这种追求极致的思维方式,在日后仍深刻影响他。


他回忆,当时进入中科大就读的学生中,有来自13个省的高考状元,自己当时并不算突出。


“那时傻乎乎的,以为学了无线电电子学,以后就知道怎么修彩电了。”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放弃”,让他得以在中科大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度过数个寒冬酷暑,并深深爱上语音相关技术。


1998年,在国家863比赛中,刘庆峰带领的中科大团队击败清华北大等敌手,夺得冠军。


这个大奖,让刘庆峰备受鼓舞,他萌生出把这项技术产业化的想法。


“这么多年来唯一拒绝微软奖学金的人”


1998年,李开复作为负责人,代表微软在中国创建中国研究院。在看到刘庆峰夺冠后,李开复表示愿意提供微软奖学金,但条件是刘庆峰得到微软工作一个月。


当时,国际IT巨头已经开始觊觎中国语音市场,不止是微软,IBM、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加紧在中国布局。1998年IBM发布了语音系统,被评为当年科技界十件大事之一。


第一次在电脑上不用键盘,靠说话就能让电脑完成指令,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事。



虽然国内的社科院、中科院等也有成立实验室研究语音技术,但是国外巨头工资较高技术较强,不少中科大、清华的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外公司挖去。国内语音事业难与之抗衡。


在此背景下,刘庆峰考虑再三选择放弃微软奖学金,不去微软工作,而是专心自主研发。


10余年后,在一次讯飞语音云开发者大会上,李开复感慨地说:“庆锋是这么多年来唯一拒绝过微软奖学金的人。”


“这哪是搞研究的,就是一群民工”


拒绝微软奖学金后,刘庆峰和中科大团队的小伙伴们准备自己“大干一场”。


为了专心搞科研,刘庆峰决定不自己开公司。


“当时庆锋把我们‘忽悠’去,讲也很简单,就是我们要把技术做好先。”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回忆那段青葱岁月。



找了一家公司出钱赞助后,他们专心研发。在合肥五里墩立交桥下,他们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农民房,所有的电脑围成一圈,上头只有一台吊扇,夏天一只手敲键盘一只手擦汗。


过一阵子他们搬到科大里面,条件仍然艰苦得不行。


“实验室十多个人,吃饭就从外面小饭馆端几个钢筋锅进来,也没椅子,就站着吃。把一个刚来的播音员吓一跳,觉得这哪是搞研究的,就是一帮民工。”


那个年代中国遍地是金,但这些中科大“书呆子”们从没想过挣其他的钱,他们在简陋的实验室日复一日,只觉得自己要改变世界。



可惜刚过大半年,他们就遭遇危机。


原来找的那家赞助的公司因为经营问题,困难到没办法给他们发工资了。


这时,老大刘庆峰为了团队不散伙,竟偷偷跑去找朋友借钱来发工资。


当时的刘庆峰也只是个“打工仔”,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不辜负整个团队,带着对小团队、对大技术的使命感,他第一次意识到必须要有一家自主的公司,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华为合作:“脱 了一层皮的成人礼”


在全球涌现IT创富神话的1999年,以刘庆峰为主的18人“科大讯飞”成立。


初创时,关于“语音”技术如何赚钱谁都说不清,那时苹果的Siri还没出,机器人语音交互等也是离人们十分遥远的东西。


在经历了几次试错、撞到南墙后,刘庆峰才摸索出:讯飞的技术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商业模式。应该只负责开发引擎、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芯片,而“如何应用”到生活、工作,交由下游的开发商或客户自己完成。


他们到深圳参加高交会。过硬的语音合成系统,让华为对这款“国货”惊喜万分,很快就决定签约。



与华为的合作,堪称科大讯飞的“成人礼”。在那一次合作“脱了一层皮”后,以后谁再测科大讯飞的系统,再没失望过。


2000年,在任正非的高强度高要求下,科大讯飞调派最精锐、最核心的研发人员,近一个月吃住在华为。


他们饿了就吃点东西,困了就直接在地上铺个毯子睡会。不断地修改、优化,实验室的“书呆子”们第一次接受大规模商用的严峻考验。


事实证明,同为民族骄傲的华为与科大讯飞是互相成就的。


直至现在,科大讯飞研发的智能语音应用开发平台已被华为、中兴、锤子等1500多家开发伙伴使用。


“只知道蒙钱,蒙到了钱他那帮兄弟就瞎花”


回顾技术突破与公司存活过程,刘庆峰和团队走过许多弯路。


很多产品在实验室运行得好好的,拿到市面上却被指不接地气,不够实用。直到2003年,成立4年多的科大讯飞也一直没赚到钱。


“当时我对员工说,不看好语音的人可以离开。”创业困难时期,刘庆峰说。


当时,原投资者之一英特尔宣布退出科大讯飞,外界说这是因迟迟赚不到钱,刘庆峰被投资者抛弃了。


“刘庆峰只知道蒙钱,蒙到了钱他那帮兄弟就瞎花,后来什么都做不起来。“有人还这样评价道。


那段时间,刘庆峰焦头烂额地找投资者,他确实只想拿到钱“给他的科研兄弟们花”。科研团队需要大量的经费,而技术赚钱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许多人不明白刘庆峰为何这么“固执”。


甚至有人建议讯飞转型做房地产,这样来钱可比做什么语音快多了。


2004年,在语音市场上咬牙坚持了5年的科大讯飞终于扭亏为盈,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0年,随着苹果Siri发布,市场掀起一阵语音热潮,深耕语音领域的刘庆峰终于迎来全面收获季节。


例如,“讯飞输入法”可在2秒内将30多种方言转换成文字,截至目前已拥有4亿用户,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搜狗输入法;“灵犀语音助手”的中英文翻译连老外都感叹;新加坡94%的中小学在用讯飞教育教学生态体系学习……


2015年,科大讯飞的中英翻译水平在全球机器翻译大赛中夺得冠军。而从2006年至今,科大讯飞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中取得了11连冠的成绩。2016年国际语音识别大赛上,科大讯飞取得全部指标第一。



“专注”“极致”:让人自豪的中国技术、中国制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