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读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1 月 18 日,忌焦虑 ·  2 天前  
豆瓣读书  ·  2024年布克奖揭晓 ·  6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1 月 13 日,宜主动出击 ·  1 周前  
十点读书会  ·  41岁蒋欣:告别“华妃”13年后,又火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读

为什么天朝总是盛产“五毛钱特效”?| 壹读知道

壹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13 07:26

正文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一看“五毛特效”就头疼的壹读君 | 格雷

科幻蜜:遗毒军,天朝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如梦如幻的科幻大片啊~

壹读君:(《长城》就不说了,免得心塞)在做特效这件事情上,天朝说一句“是你的五毛”,一定会有千千万万的吃瓜群众回一句,“不,是你的五毛”。

其实特效,很早就已经被玩得挺好。

特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无声片时期大多数特技摄影都是由摄影师在拍摄时完成的。特效工作通常包括将不同的镜头画面合成到一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背景放映(rear projection),一种是光学印片(optical printing)。

前者很容易理解,就是演员在摄影棚内的布景前表演,身后的荧幕上放映着预先拍摄的场景。比如说,一个高富帅正开着一辆劳斯莱斯在兜风,背后城市的风光就通过投射在荧幕上不断切换变换的背景。像是米高梅1938年的电影《怒海余生》(Captains Courageous),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一首钓鱼船的甲板上,演员们就都是在投射着海景的摄影棚内演的“假”戏。

不过我们今天的拍出来的“五毛特效”,尽管是用了绿幕拍摄,电脑后期加工,但和70年前的拍摄手法出来的效果也是差不多的,科科。

“看,那是大海”

光学印片机则“相对”高级一些,就是由一台对准摄影机镜头的放映机组成,可以向前向后运动,也可以替换不同镜头,从而实现影像可以叠加或者拼接,单个画面也可以放大或改变速度。操作原理也简单,就是用遮片挡住画框的一部分,摄影师为后期特效留出未曝光的部分,然后特效加入遮片绘景。还有更复杂的运动遮片,#壹堆饭#可自行脑补一下,出来的效果大概就和现在PPT过场的划接、扇形、锯齿转场过渡一样。

特效什么时候流行起来?

在数字电影出现之前,还有像微缩模型、机械模型、特效摄影等几种特效技术,但真正让特效流行起来,是电脑绘制技术。它让整个特效行业有了颠覆性革新。特别是随着在1977年5月25日上映的《星球大战》大获成功,80年代,硬件和软件利好的情况下,特效行业有了很大的飞跃。

而开启这一黄金年代的正是后来被乔布斯收购了的皮克斯公司的头头——卢卡斯。为了《星球大战》,卢卡斯创立了工业光魔(后来被收购的动画部门就是皮克斯),成为了特效行业的鼻祖。

“莱娅公主”多年后在电影中“复活”

在电脑制作中,绘制出的形象是显示为一个线网结构的物体,动画师可以通过推拉这个结构获得自己想要的造型。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像这几年“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还有皮克斯开发的“光线追踪技术”,以及真人CG技术的发展,好莱坞特效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已经达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就比如《速度与激情7》里因为事故去世的保罗,在电影中有一些片段就是用技术实现的。

天朝的特效为啥总是“五毛”

技术的发展只是需要时间,但不得不说特效是个烧钱的行业,像是帮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奖的特效公司获奖之后很快就宣告破产了。

尽管像《星球大战》这样的科幻大片让市场尝到了特效的甜头,但人力财力的投入不总是能达到像它有一样的效果——特别是近20年,能做特效的越来越多,但对观众来说,尽管看到的是越来越逼真的画面,却也越来越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了。

会做特效的越来越多,行业准入门槛变低,赚到的钱少了。因为在特效开始流行起来后,大量的公司进入了这个产业,因为竞争加剧,价格就被压得越来越低,最终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为了活下去,找到一个可靠的大山就变得很重要,就像行业老大工业光魔被迪士尼收购,排第二的数字王国被中资企业收购…

但至少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中,从导演、摄影,到美术、制作、特效等,是一个发展成熟的,工业化的、专业化的体系。一部特效电影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前期研发可以投入大量时间,在制作上,特效团队是从前期到拍摄到后期都全程参与其中的,技术本身也是讲述故事的方式之一。

特效大片《变形金刚》

然而在国内,一部电影的最大投入并不在特效上,而更多的是明星演员成本。光是明星的片酬就能占掉一部电影的最大花销,特效成本自然也就五毛的事情了。更别谈是在制作周期更短的电视剧产业,电视剧的单集投入成本低,拍摄周期就非常短,行业内更没有什么体系化的分工,就更别谈什么特效在整个流程中的参与了,基本上也就是导演拍了什么素材,看后期能怎么造出朵花来了。

在好莱坞,有工业光魔、维塔等知名的特效公司,成熟的电影公司也都基本都有自己的特效工作室,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好的人才。但在中国却是许多小型特效公司遍地开花,没几朵香,技术比不上也就不说,一般多是只有几个关键技术人才,人一走公司也就维持不下去了。而且社会上不仅技术后备人才不足,也缺乏专业的相关人才培养机构。

如果说电影,电视剧是在讲故事,那么特效就是想办法让故事讲得更生动一些。但在那之前,如果没想好特效能够怎么讲好故事,以及没有合理的投入分配的话,就不用轻易尝试,毕竟,五毛不是那么好当的。

资料来源:

《世界电影史》,[美]大卫·波德维尔 克里斯丁·汤普森,范倍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和壹读君勾搭的传送门

联系电话:010-85690155

人才招聘:[email protected]

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