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奥尔特曼立即拒绝马斯克 ·  昨天  
参考消息  ·  中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全面调整”,特朗普公布新计划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石破茂很乐观:日本能“躲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543|看远一点,才能走远一点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04-11 18:30

正文


刚工作的时候,身边的同事合作得很愉快。
朝夕相处有感情,再加上都是年轻人,都想做一番事业,很快这些同事就占满了自己的世界,小环境特别好。
成长的背景都类似,让我们组成了自己紧密的生活圈子, 熟识的人,讨论的工作内容, 会给我一种这就是全部宇宙的错觉。
我还以为就这样会一直到退休呢。
可是,也就不到两年,就变了,我去了另一个部门,遇到一批新的人,完全陌生的环境。
就没有那么舒服了,要求更高,工作更累,但还好,我也很快就适应了。
不久,我就又有一种固定的感觉。
其实我并没有野心,一定要怎样怎样,当个什么项目负责人,掌管多少资源,我比较喜欢做自己的事情。
只是冥冥中有感觉,这些与大部分人的那种“ 上进 ”并不太一样。
我在意的那些,好像在生活中很难言语,比如人生的意义,比如国际时政的底层逻辑,比如丰子恺的杂文,却不是大家讨论的重心,也不是日常工作内容能联系起来的东西。
每到一个地方,大家似乎很快就能陷入到一种“共识”中,在这个“共识”里,都是熟悉的东西,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术语,熟悉的规则,熟悉的“上进”。
如果一旦讨论起思想性的东西,或者思辨的东西,大家似乎马上都觉得怪异,觉得“脱离实际
然后时间长了,学乖点的话,就知道,最好不要去讨论这些。
也经历过很多的反复和思考,最终我才认识到,其实我想搞清楚的这些东西,才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那一层,而所有的工作和现实,不过都是这些本质的投影。
就像《 日子538|没有任何人会在意你的选择,除了你自己 》里写的,越到市县往下,在意识层面的交流会变得更珍惜,因为每个人聊的都是:
怎么搞钱,怎么获得更多的权力,以及如何使用和享受这些权力。
这不是他们的局限,而是这个社会本来的架构,要想过上好的生活,似乎就离不开这些东西。
但其实很多道理往往是反的,你越追求,那些“好的生活”其实可能就越来越远,因为人的欲望总会水涨船高。
人生是从一个幸福到另一个幸福,而不是等待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你想要的那种幸福。
而从一个幸福走向另一个幸福的过程,如果只是陷入那种“熟悉的错觉”,是比较难提升自己的。
很多时候,你需要经常抬头看看星光,不要被眼前的人或事困住。
眼前的人和事很重要,也很真实,真实到普通人根本无法逾越他们。
那都是实实在在要见面,要打招呼,要共事的人,一件件的事,一个个的表情,一天天的日子都非常重要,那就像一个个台阶。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所有的这些“熟悉”,其实不过是人适应环境给自己营造的错觉。
每隔几年,我们所接触的人、事就可能发生变化。
所有这些,不过是人生旅程的一站,是过客。
需要认真对待,但不用过于纠结。
纠结他们对你的看法,对你的态度,对你的评价。
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就好。
我们很多人,就是陷入在具体的事务,具体的人一辈子走不出来,然后就停在那个宇宙了。
但其实,你只有始终盯着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走生命这段旅程,就好了。
你必须既要很好融入当下的这个环境,又要时时提醒自己“灵魂出窍”,去看星河 万里。
然后,走着走着,就可能遇到专属的奇遇,从而走得更远。
这个更远,不是说你会有更多的权力或者金钱,而是,你把自己生命做了力所能及的延伸,即便是身在十八线城市,别人不会看星光,可你会看,也会会心一笑。
那种感觉,只有同样觉醒的人才能感同身受,而那种感觉,也是精神上的无上愉悦,是拿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就像那个温暖的午后,安迪看着大家喝着啤酒的笑容。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