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浅析主流 Alignment 算法与 ... ·  2 天前  
今日悉尼  ·  澳洲洪水肆虐,香蕉价格恐涨至$14澳元/kg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外卖小哥月入过万,代价却是透支未来…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9-10-17 06:25

正文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 1296



这几天我在英国参加培训学习,有一天在酒店,见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哥送打包的餐饮。


我问生活在英国的朋友,他这是在送外卖吗?


朋友说,是的,他是在送外卖,他说自己也偶尔用uber eats叫外卖。



在中国生活久了,满大街的外卖小哥已经熟视无睹,但在欧洲看到这样的情形,突然心有戚戚焉。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送外卖就是一个体力活,吃的是青春饭,做好这件事,不需要技能,只需要勤奋。


这群年轻人,在最好的年华,把时间用在了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上。


为了得到更多的奖金或者小费,我相信他们会很努力,但是从另一方面,他们很难腾出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人家是为了生存,为了家庭,才需要那么拼命工作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出身跟家庭环境,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


这样的说法看起来也对,但如果从实际出发,或者从更长的周期出发,我相信如果有选择的话,会有更多的外卖小哥,会选择比送外卖更有成长空间的工作。



大可以想象一下,有朝一日,人工智能(无人机)能够出行送外卖、送快递,这帮已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该何去何从?


更何况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取代外卖小哥的日子不会遥远,有可能就会发生在最近的五年,最多十年。


麦肯锡的报告就指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60%的职业中30%的工作内容可以被机器人替代。


到时候肯定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快四十岁的外卖小哥对着美团/饿了么的领导抗议,喊着说:


“除了送外卖我啥都不会!你们必须给我解决工作问题。”



而这种“世界变化快,技能不够用”的情况,自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变革的速度一下子由过去的以千年为单位,缩短为百年。


后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又将迭代的周期从一百年压缩到五十年、甚至是二十年。


到了今天,迭代速度很有可能会以十年计、甚至发展到个位数。


这就意味着,当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工作的时候,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早就落伍了。


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成长、成长、再成长。


但说句实话,现在有多少已经投身工作的年轻人,愿意放下手里的手机,认认真真地看一个钟头的书?


又或者报一个培训班,尽可能地学多点技能呢?



今年的国民阅读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19.81分钟,比2017年的20.38分钟减少了0.57分钟。


这个时代最怕的是,读书时不上不下,工作时不能吃苦,又没有特殊技能,还喜欢抱怨,那么就只能在抱怨中度过一生了。



很多年轻人现在还不理解,为什么在同一家公司、同一间办公室、同样薪酬,有的人能在两三年内扶摇直上,有的人哪怕过了20年,增长的也只有年龄?


答案其实很简单,成功并不是由你做什么工作决定的,而是由你如何对待工作决定的。


不具备成长型思维,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做同一种工作,看山是山,见水是水,能力与眼界未提高一星半点,这才是挡住大多数人的那条巨大鸿沟。



那么,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微软现任总裁萨提亚·纳德拉在他的《拥抱变革》里,提到了他对成长性思维的两点理解:


我们工作的核心必须来自于一种好奇心和欲望;


这种好奇心和欲望,会驱使我们用科技去满足用户自己还不明确、仍待解决的需求。


纳德拉就曾建议员工要用心和客户交流,“要向外界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带到微软来”。


要主动去寻求多样性。


纳德拉说:“ 如果我们的目标市场是全球,那我们就要从全球入手。


员工的多样性必须得以提升,在思考和决策阶段我们也必须考虑来自各方的观点和建议。”


开会的时候,不仅要倾听,还要让更多人表达想法,“兼收并蓄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偏见持更开放的态度”。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成长关乎荣辱,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增长关乎生死!


成长型思维在我看来,就是认知升级的思维。


在我们没有掌握很多信息的时候,会觉得,诶,这家企业不过如此、这个行业不过如此、这些用户不过如此...


但当你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行业和用户需求竟然如此复杂。


如果看回以前自己的言论,会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


你要知道,我们常说的聪明人,不是指智商高的人,而是更愿意学习并且善于探索新东西的人。



当你习惯了稳定、习惯了依靠、习惯了混日子,到头来自驱力逐渐减弱为0,就只能任凭惯性牵着你画地为牢,既出不去,也不敢跳出去。


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囚犯一样,都痛恨这个制度,但最终没有一个人能像肖申克一样逃出去。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就算做不了圣者,咱们也好歹做个强者吧?


何况如今体制内的“铁饭碗”,也有选拔竞争和考评机制,当“铁饭碗”也有失灵的那天,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办?


改变这件事,对一些人来说是绊脚石,对一些人来说却是垫脚石。


不想被环境改变,就得自己做出改变。


希望我年轻的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改变,先改变自己,再想着改变世界。


责任编辑丨范炜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