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JLE刚accept! ...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生活,不必慌慌张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财经

我就没想当个有钱人,凭什么要求我有上进心?

新浪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7 18:27

正文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牢你的股票代码

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新浪财经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向小田


可悲的不是读完清华北大也买不起房,可悲的是“买房”这件事本身竟然成了年轻人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更可悲的是,如果上完清华北大买不起房,那么就连清华北大存在的意义也被这个社会否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已经完全被房地产的巨大阴影所笼罩。



这几天网络上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一方面人们都在说读书无用,学历没有用;一方面,人们又在疯狂地追逐学区房?”

  

乍一看,确实是,这个问题我们怎么之前没有想到呢?是不是矛盾?

  

如果读完清华北大都买不上房,请问为什么要买学区房?

  

根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6年,清华已签约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别约为30.7%、30.3%、23.7%、20.3%;硕士为56.1%、52.5%、51.4%、47.7%;博士为53.7%、56.1%、52.3%、50.4%。除博士留京率在2014年有所回暖外,其他数据均呈下跌趋势。2013-2016年,北大已签约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别为71.79%、58.04%、45.86%、40.98%,降低30个百分点;硕士为59.01%、56.66%、49.47%、46.93%;博士为65.63%、52.03%、47.27%、45.27%,降低逾20个百分点。

  

清华北大的学生也越来越留不了京了。

  

知乎上最近有一个热门贴子,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北京知名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发现仅凭他们个人的努力,很难在北京给自己找到一个立足之地。这个城市对年轻人的门槛可以说很低,它开放了很多机会,让人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一定成功;但是这个门槛可以说又很高,当你要成为有产一族,你会发现光买个居所就要耗费你所有的努力。

  

可悲的不是读完清华北大也买不起房,可悲的是“买房”这件事本身竟然成了年轻人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更可悲的是,如果上完清华北大买不起房,那么就连清华北大存在的意义也被这个社会否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已经完全被房地产的巨大阴影所笼罩。


1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

  

你越悲叹高企的房价扭曲了年轻人的精神,那边房地产整个行业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数据刺激你那薄弱的神经。

  

2017年前两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40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5%!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2880亿元,同比增长7.0%。在中西部地区,地产投资的增速甚至达到了14.5%。中部地区销售面积同比增速33%,销售额同比增44%;西部地区销售面积同比增36%,销售额同比增49.5%!价量齐升,说好的三线城市房地产过剩呢?

  

这个世界正在把它残酷的一面向年轻人展开。弱肉强食,这个动物界的通行法则在人类世界运行无阻。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很快就会发现,大学是乌托邦,而社会,则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填满。你既要和自己的欲望斗争,还要和他人的欲望竞争。因为跑得太慢而被社会这个巨大的怪兽所吃掉,也是常见的事情。

  

说好的青春一路同行,毕业了却发现同学买了车。

  

说好的毕业后一起租房,结果却发现大家住在了截然不同的小区(租金承受能力不同)。

  

2

  

但是残酷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面。

  

温柔是它的另外一面。

  

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社会上许多表现很优秀的人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许多孩子中学的时候拼命念书做题,每天早上比谁都到得更早,晚上下自己比谁都更晚,终于在高考中一举夺魁考上清华北大。因为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取得了这个成绩,在大学里面没有目标,不知道如何奋斗,突然一下子邪气而迷上了电脑游戏后来变成尼特族,这样的同学我有很多。

  

所以不要急着埋头赶路,要想想你是为了什么。

  


所以不要急着随大流,跟着别人买房、买学区房,给孩子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要想想,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健全人格的学生,绝不会因为学历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不管他在哪里,都有自己的立场。我想人们追逐学区房,肯定不是说考虑读了好学校后出来能赚大钱,而是好学校能培养好的品格。而抱怨学历无用的,则要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因为过于专注学历,而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3

  

学历和学区房的比较,是一个伪命题。这些概念全部都依赖于人本身而存在,最重要的还是人,还是人的那颗心。对于社会的残酷面,要有足够的认知,它激发你的努力。但是,切记不能被这残酷面所吞噬,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守护人心温柔的一面。

  

我们完全可以清醒地与这庸俗的生活抗争,而不必沉沦。

  

我见过太多的年轻人,因为被高房价的现实所击溃,转而成为了疯狂的地产支持者,从精神和肉体,我看到的是他们完全被一种思维所奴役。

  

而我最想说的,是我们不必过这种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清醒地与这庸俗的生活抗争,而不必沉沦。


4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673


推荐阅读:


别活的像一只蝗虫一样

来源:思维补丁(ID:LostAndLoser) 作者:慧超



(一)


春光和煦,北京的天难得地澄明,蓝的像是加了添加剂,显得特别不真实。公园里,道路旁,已经有按耐不住的玉兰花开了满树,远远地撞见那一树春光,简直比此刻汤唯躺在自己床上还令我心醉。

 

我觉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应该是自杀率最低的季节,别的不说,单凭春日里的一朵小花,也能救人一命。如果你长久地沉浸在微博的负能量中,或者过久地浸淫在朋友圈里的奋斗幻像中,徘徊在这奢侈的春光下,也许你会有一种恍若错世之感。

 

网络上依然喧嚣,现实中,玉兰正在开花。

 

网络和现实是两个世界,这种差异之大,甚至会让你误以为:网络上和现实中完完全全是两拨人,一拨人只出现在网络上,他们正义凌然,又剑拔弩张,他们今儿计划灭日本,明天筹备收台湾,一张嘴要么是吐出个器官来,要么就叫嚣着:“老子要杀了你全家”;一拨人似乎从来都不上网,他们面带微笑,步履匆匆地上班、上学、卖菜、遛狗,偶尔微笑,喜欢好天气,看见花儿开了,也惊讶地掏出手机拍照,收获一屏幕的幸福。

 

生活并不容易,每一份光鲜的背后,都有牙齿紧紧咬合的铮铮之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能够以一己之力,维持当下这份体面的、偶有惊喜和甜蜜的日常生活,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

 

我们常常觉得,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想要收获一点可怜的幸福,已经是满身疲惫,为什么还有人有精力,在网络上大放厥词?以至于竟然呈现一种病态。

 

有时,的确是因为缺乏常识。我电脑里保存了一张好多年前的图,是一张知乎的问答(当然现在这个提问已经被知乎删除了)的截屏,你会惊叹道,一个大学生,竟然会有这种堂而皇之的思维:



但有时候,网络上所涌动的癫狂又似乎与常识无关。


与其说网络展露了人们的狰狞,不如说是网络放大了人们内心的欲望。朋友圈里天天分享加班奋斗动态的,很可能刚刚在办公室看完了2集美剧。键盘上喊打喊杀的,很可能是一个潦倒的无业者,他盼望一场浩大的革命或者战争,憧憬着一场从天而降的,新的财富平均运动。

 

艾瑞克·弗洛姆(ErichFromm)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常常觉得自己身处边缘和底层,常常感到所求不能,欲求不满,他就会启动一种心理层面的防御机制,而这种机制的转化,往往呈现出一种破坏性,它就像一道闸口,闸门一开,暴力和戾气就会喷涌而出。

 

这种“暴力”呈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自己,他会感觉自己无能、窝囊、委屈,世间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每日活的生不如死,所以,他就真的去死了——选择自杀;其次,是对他人的暴力,他变得疯狂、歇斯底里、充满怒气,一有机会,他便会展示他的破坏性,考虑到对自我的保护,他施暴的对象,往往是比自己更孱弱的人,或者,选择在网络上,以匿名的状态发泄怒火。

 

(二)

 

有的人生就像一场谎言,一旦开始接受这个设定,他就必须编织出更多的谎言,去诠释自己当初的设定。

 

这个过程辛苦异常,而且常常显得很滑稽,但是在这个不断圆谎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从头去推翻那个谎言——那不仅仅意味着巨大的勇气,还意味着要推翻他此前所建立世界的根基,甚至不亚于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向死而生,这四字听起来真是热血沸腾,但是除了金刚狼之外,又有几个凡人真的拥有这样的勇气?

 

所以,他们不认可,也不接受另外一种逻辑。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顽固地加固现有的逻辑。显然,他们中的有些人感到痛苦,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错误的了,但是,这个巨大的“谎言”必须圆下去。

 

就像很多姑娘,明明心里早已经清楚自己正在进行一场错误的虐恋,但表面上却强颜欢笑地,很用力地展现自己的幸福。其实,她真正过不去的只是自己那一关,很多时候,这种坚持早已经和身边的那个男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她对抗的,只是她自己的内心。虽然她在心里早已经意识到:“这个错误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但她不想承认自己竟然将美好的时光交付给了一个错误的人,不想承认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于是只能用更大剂量的麻醉剂让让自己沉沦在将错就错中。

 

在很多场景下,人与人之间并不能互相理解。我们越长大,越能够体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蹉跎心境。人们握手寒暄,举杯庆贺,但就在这觥筹交错间,就在人们拥抱又分离的这个短暂瞬间,一条看不见的深渊迅速展开,深渊上飘着两个刚刚抛出来的白眼。

 

大家不说话,但心里都明白,那道深渊就在那里。

 

而且往往也难说清,谁对谁错。看《西游记》,看到孙悟空在天庭将七仙女定住,然后竟然选择去偷桃子,简直是人神共愤的不可理喻。所以说猴子就是猴子,永远不能理解男人的世界。

 

当然,猴子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有鲜美多汁的桃子不吃,却满脑子想着要去脱仙女的衣服?你一定是一只傻猴儿……

 

站在各自的逻辑下,猴子和男人都没错,不想吃桃的大师兄不是好猴子,不想轻薄仙女的男人——请出门下楼左拐500米专业男科挂号。

 

(三)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蝗虫”一般的存在。

 

他们活在自己亲手搭建的窠臼中,贼眉鼠眼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他们相信阴谋论,是坚定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虽然可能他们并不清楚这个拗口词汇的真正含义,但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简直是一定的,他们热衷谈论背景、身世以及一切关系的勾连,他们是动辄闹革命喊打喊杀的人,他们也是发生灾难时,自己一毛不拔却跑到马云微博下面逼捐的人……

 

一旦时机合适,他们就跳将出来,疯狂的想法挤在满是浆糊的脑子里就像一包跳跳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他们要发泄,要呐喊,要怒吼,要说脏话,要满大街寻找可以实施暴力的仇人,连陌生的孩子也不放过。

 

他们默默等待着一场集结,就像蝗虫在等待着一场旱灾。

 

单独时,他们毫不起眼,显得软弱而潦倒,然而他们一旦集结起来,却的确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那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它们无孔不入,吞噬一切盎然的存在。那是他们的时刻,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环境,那是姑娘们撕掉衣衫向他们俯首称臣的日子。

 

曾经,你们一起长大,但如今,你们一个守望着花蕊,另一个却渴望着一场“干旱”。很多时候,说服别人和认识自己一样,都是一场浩大的工程。认识到这一点,也能够认清:你我一介凡人,渡己尚需一世之功,又何谈渡人呢,那是菩萨的事情。

 

人间是道场,山河即袈裟。如果将此生此世的一遭经历,都看作是一场修炼的话,那我们此生都在劫难逃。这样想来,面对劫难和指责,面对苦涩与侮辱,便生出些许坦然。

 

我们能做的就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生机和雨露,不要活的像一只蝗虫一样。而要尽可能地不让这个世界变得干旱和贫瘠,尽可能地不让蝗虫们大量繁殖得以肆虐,尽可能地不让那适宜灾难产生的环境滋生。

 

愿我们都活的自在、平和、冷静,像一棵树,或者一只鸟,而不是瑟缩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胆怯地像一只蝗虫,满腔戾气,只等待着一场“旱灾”的到来。



来源:新浪财经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中科院研究员落魄逃离北京!院士:房价太贵了我们懂!

前几天有个朋友找我借钱,结果…..

有钱人和开发商正在撤退,中产阶级却在拼命买房!小心天花板掉下来!

识别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