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长期的事业,在教育上,采取长期眼光,不只关心短期成绩,而且关注长期成长。我们以后会说,短期也应有成长内涵,长期也能有成绩表现,但现在先暂且遵从日常的观念,成绩偏于短期,成长重于长期。于是,着眼于长期教育,人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成绩与成长双系统思维的。成绩与成长两者兼备,学习过程才能长期持续。
长期持续的事业当然不仅只有教育,还有我们经常听说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不是也有一个双系统,来保障其连续积累呢?甚至,对人类的任何长期事业,是不是都各有这样一种双系统,就像长期教育事业有成绩系统还有成长系统一样?
是的。我们就是要踏上这样一个追寻之旅。
提出正确的问题,有时比给出答案更加重要。上面这个问题就是非常正确的问题。一般的,对任意的可持续发展的事物,都可以默认其中存在确保其长期稳定积累的双系统。
经济也不例外。
但直接从经济领域去找这样的双系统,却颇为困难。幸运的是,我们有金融的例子。
----
现代经济起源于五百多年前地中海的航海贸易,而合伙做生意,联合冒险(joint venture),是比单个家庭或个人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更复杂的事情,有更多的支出和收入种类,有更高频次的财富和资本变动。再像自然人或普通家庭那样,采取流水账式的记账方法,就不可行了。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人们发明了复式记账法(double-entry system),同样一笔收入或支出,在一列账户记一次,同时在对称的另一列账户也记一次。
这样,第一,不会出错,因为两列账户的数字可以相互校准,就像DNA的双螺旋的碱基对可以彼此纠错一样;第二,能够迅速看出账户所属的经济主体的财富总体情况,而不是像看流水账那样迷失在一堆数字里。
现代会计学就是基于复式记账法而形成的,其系统阐述始于1494年。自那以后,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两者同列,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成为行业规范。是不是有点像DNA序列里,有A必有T,AT必对应,有C必有G,CG必对应?
在复式记账上发展起来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平衡表),也变成现代金融的基础工具:
资产 = 负债 + 权益
。
或者,简单记为:
资产 = 负债。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是恒等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笔账记两次的产物。有意见认为,资产是看钱去了何处,负债是看钱从哪里来。这是观察资本的两个等价视角。但我们不必以钱的来源与去向,作为理解资产与负债的标准思路。资产账户与债务账户,就是两种记账方式,换成任何理解角度都行,只要一笔账同时记了两次,一笔钱同时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了。
等式左边和右边没有先后之分,无论从资产端切入,还是从负债端开始,都不影响这张表的实质。扩张资产负债表,可以从资产出发,也可以搞负债先行。收缩同理。卖资产,可以收缩;减负债,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资产与负债(及权益)的恒等式启示我们,没有哪边,具有逻辑优先性,无论长期、短期,两边都永远、永恒相等。
在这里,就不存在教育领域的成绩系统短期好用、成长系统长期才有用的常见误解。以后我们会证明,无论教育的短期目标、长期任务,也应是成绩与成长同时起作用、两者不分先后的。
资产和负债只是两列账户的名字。不是资产越多,负债越少,生意就越好。资产很大,可能很好,但如果固定资产占比太高,流动不起来,也会很痛苦。负债少点,可能权益多些,但如果经济主体收缩负债,可能会导致资产收缩,如果一群群经济主体一起减少负债,
与其他经济主体纷纷减少财务往来,
总体情况更是不堪设想。
重要的是平衡,是可持续,而不是资产多或者负债少。债务不可怕,只要资产够健康。在资产流动性高的情况下,债务反而越多越好。事实上,企业越大,它的资产与负债也都同时越大。
从
五百多年前的少
数
合伙企业,到
当代经济社会的企业
、政
府、
居民家庭,
无数的经济主体创造了一张又一张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都在扩张。可以认为,经济发展,从金融和会计上看,就是所有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的过程。
这并不神秘。就像生物种群的发展,就是一组组DNA序列在大自然中持续扩张的过程,同样,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张张资产负债表在人类社会中持续扩张的过程。
----
现代经济极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工具的革新,甚至为之所塑造。有了复式记账法和资产负债表,才能更好的算账,也因为账好算了,可以说是创业成本降低了,更多的合伙企业才不断涌现
。后来,随着投资标的扩大,自然人的合伙企业,转变为无限责任公司,可以面向公众发行股份,而为解决自然人股东的主动或被动的退出问题,又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
承接合伙企业和责任公司等法人业务的银行,一方面提供储蓄和信贷服务,另一方面也协助企业发行股份和债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分分合合,不影响银行作为经济的信用中介的功能实质。
政府
也加
入进来,希望
银行帮助
发行
国债。
而
后来,
拥有土地、房产或
其他资产抵押
物的家庭,以后还有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家庭,也获得银行认可,取得信贷。
就这样,银行(以及其他类似银行的金融中介)将企业、政府和家庭,都变成了现代经济的负债经营主体,也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与整个社会各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完全联结在一起:
(各经济主体的)
信贷负债 = 银行
资产
;
(各经济
主体的)
存
款资
产 =
银行负债
。
这组等式的左边是经济主体,右边是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中介。通过资产负债表的交换,
经济与金融就这样无缝连接在了一起。
所以人们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
考察现代经济,因此可以从经济与金融两个角度同时考虑。企业、居民、政府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银行等金融中介提供信贷和信用评估。经济主体以生产为主,金融中介以资本和信用为主。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信用形态、资本过程。
人们在思考经济发展时,通常会从生产端入手,分析一个经济体的资本(常为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劳动(人力资本)、技术(知识资本)等投入。但从金融端切入,也是一种思路,例如,可以考虑,如何扩大信贷主体、为更多经济主体赋能、维护经济主体的信贷健康和修复其资产负债表,等等。在产能充足甚至过剩、投资内卷、资产回报率下降的环境下,这种思路尤其有益。
如果把现代经济总体上视为一个单独的经济主体,那么,生产实体与金融中介也可以作为它的双系统,彼此校验、左右平衡、相反相成。只有这两者相互配合,现代经济才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