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要素社
数聚要素前瞻,启观市场未来!共同推动数据生态建设,助力数据要素产业蓬勃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铜山  ·  钙含量比牛奶还高!春天多吃这几种蔬菜 ·  10 小时前  
游戏研究社  ·  如何制作历史上最伟大的网游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要素社

全国首笔气象公共数据产品完成场内闭环流通交易

数据要素社  · 公众号  ·  · 2024-06-01 18:45

正文

近日,数聚乘(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数据交易所引入中国气象局亚洲高分辨率陆面模式大气驱动场与土壤湿度数据,将气象数据与城市各行业数据相融合,用于研发城市智能体预测决策大模型,成功完成全国首笔气象公共数据产品场内闭环流通交易。

据悉,中国气象局于2023年11月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架了8类19项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涵盖卫星、雷达等实况观测数据以及预报产品等,并授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中心”)运营。

此次完成交易的气象数据将用于城市智能体预测决策大模型的研发中,并在城市治理多种场景中得到应用——

在城市能源消费和环保管理领域,用于预测城市能源需求的峰谷变化,以及监测空气质量、污染物扩散情况等,以便合理调配能源供应,指导城市环保管理工作。

在城市交通和物流领域,可通过预报天气、道路结冰发生概率,预测交通拥堵状况,提前优化交通路线,调整运输计划,降低物流成本。

在城市旅游和文化活动领域,可帮助旅游从业者合理安排游览线路和活动时间,提升游客体验感。此外,还可用于指导城市文化活动、规避恶劣天气影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可以帮助了解城市气候特点、气候变化趋势等,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宜居性。

在城市应急管理领域,可用于预测台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评估应急响应和救援的效率和效果,为应急响应和救援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结合人口、经济等基础信息进行灾害影响评估。

在城市生活消费领域,通过建立“气象+消费”大数据分析模型,生成气象与消费关联度大数据分析报告,可解构消费热点、对日常消费品进行销售预估,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前期,中国气象局推动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机制、平台、产品和流通交易上展开探索,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为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奠定基础;建立气象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平台,为进入市场的气象数据产品打上“数据身份证”,为产品线上流通交易提供技术支撑;首次构建“需求在场内、产品在场内、联系在场内、交付在场内、交易在场内”的全程可追溯的场内交易流程,由此推动气象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发挥。














中国气象局“数据要素”相关动态

5月下旬,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通报 2024年第一批“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评选结果,号召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以更好促进气象数据要素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第一批典型案例共有七个(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 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
案例名称: 多跨协同打造超大城市数字防汛‘沙坪坝实践’范例
国家气象中心
案例名称: "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试点案例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气象局
案例名称: 数据融合应用,赋能木耳品牌效益提升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案例名称: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新能源气象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案例名称: 数字化气象服务助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气象台
案例名称: “省—市—机场”一体化航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浙江省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
案例名称: 气象大数据融合助力港口管理能力提升

5月21日,中国气象局印发 《“气象数据要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持续推动气象数据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 是自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以来,第一个推出的行业垂直“数据要素×”行动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底,打造3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推出50个以上满足典型应用场景需求的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形成一批以实时数据流驱动运转为特征的业务新机制、新模式,探索培育若干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气象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实现“需求牵引产品研发、数据支撑场景运转、交易释放数据价值”的良性循环,推动数据要素成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围绕防灾减灾、智慧农业、交通运输、能源安全、金融服务、绿色生态等六方面18类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实施方案》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梳理气象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堵点。 聚焦保障国计民生、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运行安全等方面,开展影响和阻碍气象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等问题的摸底调研,并梳理形成对策建议。
二是加强气象数据开发利用技术攻关。 围绕应用场景方向需求,针对数据产品支撑供给不足等问题,组织开展分类分批技术攻关,加强转化利用。
三是加快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研制。 滚动更新《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研制指南》及其公众版,形成新产品、新工具支撑场景应用;持续做好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准入工作,保障数据产品供给质量;加强数据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数据产品成果汇交登记。
四是强化数据价值释放保障支撑。 探索打通“政研用介商”一体的数据创新利用转化流程;健全完善气象数据安全监管平台,稳步推广气象数据身份证,保障气象数据创新、流通相关主体合法权益。
五是开展“气象数据要素×”试点。 分类梳理设置试点方向,统筹纳入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选择气象数据治理基础好、应用场景相关主体协同性强、成果流通转化顺畅的地区,组织开展专项试点。
六是创新引领打造应用典型。 持续遴选“气象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气象数据要素×”行业大赛及地方赛;依托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典型案例成果流通交易。
七是积极稳妥推动众创利用。 推进搭建气象数据众创利用平台;部署出台畅通气象数据开发利用与流通交易的地方政策,为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繁荣气象数据要素生态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24年 5月14日 中国气象报社报道, 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意见》 ,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场景化、移动式决策气象服务支撑能力提档升级,开展精准化、数字化的风险预警服务。要高效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数字经济建设,拓展 “数据要素×气象服务” 场景。

2024年1月18日,中国气象局印发 《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5年)》

《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基本建立,气象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和流通监管平台基本建成,气象数据授权运营、众创利用、气象数据身份证管理等关键流程基本打通,为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推进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奠定基础。
气象部门将以维护气象数据安全为前提,以提高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目标,以促进气象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主线,着力打通制约气象数据安全流通、高效利用的机制性障碍,按照“基础制度先行、发展安全并重、分类分步推进”的原则,有序稳妥构建覆盖气象数据供给直至消费利用全链条的中国特色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对于构建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工作方案》要求, 建立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总制度 ,划定底线红线; 构建气象数据产权保护制度 ,做好权益保障; 建立气象数据运营和交易制度 ,保障合规公平; 健全气象数据审查监管制度 ,确保安全可控。
就搭建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平台,《工作方案》强调, 一方面要建成气象数据授权运营平台 ,为授权运营单位提供加工和运营气象数据安全可信环境,并依托运营平台稳妥发展、探索培育气象数商;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气象数据流通监管平台 ,围绕气象数据运营和交易跨主体跨区域需求,加快优化气象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平台与运营平台、数据交易机构交易平台互联互通。构等重点参与方的安全责任,从三个维度筑牢数据安全底线。
《工作方案》还明确开展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选择气象数据治理基础好的地区, 重点围绕授权运营、众创利用、气象数据身份证等三方面开展综合或专项试点。
针对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涉及主体多、领域广等特点,中国气象局加强统筹协调,现已成立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建设专班,并将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支撑保障,强化开放合作,确保建设工作总体有序推进。
2024年1月5日, 中国气象局召开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工作启动会 ,交流研讨相关工作推进思路和举措,安排部署未来两年建设任务。
会议指出,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据要素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公平公正提供服务,有序高效释放价值”,加强多方合作,推动制度与实践衔接,着力提升气象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坚持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安全、公平、有序、高效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要坚持稳妥审慎的态度,在“学习-实践-调整-总结”的循环中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防范化解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要聚焦重点建设任务,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体制优势,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由
END
好文推荐
Valuable Article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