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3Plus
23Plus是首个专注于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网络社区平台,汇聚全球表观遗传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医疗实践者,致力于打造兼专业与科普为一体的的表观遗传互动阵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第二轮会议通知 | ... ·  昨天  
生信宝典  ·  iMeta高被引论文 | ... ·  2 天前  
BioArt  ·  Sci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癌症疫苗的崛起:免疫疗法的新时代 ·  4 天前  
BioArt  ·  Nat Cell Biol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3Plus

Plus推荐 | 拟南芥:植物中PRC2复合体结合的转录因子及识别序列寻找

23Plus  · 公众号  · 生物  · 2017-11-14 09:25

正文


编者按

Polycomb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在整个生物界非常保守,在植物和动物中都起到调节基因沉默的作用,对于细胞生存、周期和功能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调控着生长、发育、衰老和疾病等一系列生命过程。由Polycomb蛋白组成的复合体(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主要有两种,即PRC1和PRC2。其中PRC2主要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的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形成,并因此抑制基因转录和改变染色体结构。进而PRC1识别区段上H3K27me3的修饰,进一步修饰组蛋白H2A第119位赖氨酸的泛素化(H2AK119Ub)。


对于PRC2能够结合的DNA元件、以及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在果蝇和哺乳动物中比较广泛。其中果蝇中的PRC2被证实主要通过结合特定转录因子,定位到这些转录因子结合的DNA区域,称为PREs(Polycomb response elements)。利用这些果蝇中的PREs序列分析哺乳动物例如小鼠的基因序列,却并未发现相应的普适性。相反的,针对小鼠PRC2结合的研究表明,其更倾向于识别未甲基化的CpG区域。


植物中关于PRC2结合的研究同样提示了类似PREs的存在。并且,植物中PRC2复合体中,部分蛋白有多个不同基因都可编码,例如拟南芥中,分别有如下图不同蛋白:

本文中研究者从筛选受PRC2影响的基因上序列入手,进一步获得能够结合相应序列的转录因子亚家族,并从遗传学水平上证明了这些转录因子亚家族与PRC2功能的相符。文章设计思路新颖、缜密,为植物PRC2功能与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更为此类探索性工作给予了创新型思路。


文 章 内 容

首先,研究者分析了拟南芥数据库中可能被PRC2调控的基因序列,并找到170个候选PREs(按照600bp长度)(Fig.S1)。这其中选择3个基因上的5个候选PREs进行验证,分别是:


AGAMOUS (AG):AG_1,AG_2

SEPALLATA3 (SEP3):SEP3_1,SEP3­_2

At5g61120 (At5g):At5g

如图Figure1 A-B,PRC2组成蛋白FIE、和H3K27me3都能够结合包含有PREs的片段。进一步利用PRE连接GFP和GUS报告系统,也发现以上PREs都能够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Fig.1C-D)。

Figure S1 PRC2靶点筛选:靶基因和PREs


Figure. 1 验证PREs片段功能:介导PRC2调控


接下来,研究者利用上述5个PREs,连接酵母单杂交系统后,用于筛选拟南芥共计1956个转录因子的库,并找到了233个转录因子能够结合。通过进一步加权分析等,进一步缩减到20个亚家族的55个转录因子。在这些亚家族中,排名最前的三个分别为(Fig.2A):


C2H2 zinc-finger (ZnF) family(C1-2iD subfamily; 4 of 6 members identified)

植物特异的APETALA2-like family(AP2 subfamily; 2 of 6 members identified)

BASIC PENTACYSTEINE (BPC) family(class I subfamily; 2 of 3 members identified)


利用酵母双杂交分别验证了筛选获得的转录因子和PRC2各个组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Fig.2B-C);并利用BiFC和Co-IP等手段,进一步验证了部分蛋白之间相互作用(Fig.2D-F)。


验证成功的转录因子举例:TOE1,AZF1,和BPC1等。

Figure. 2 转录因子筛选:能与PREs、和PRC2结合


通过针对上述170个PREs的DNA序列进一步分析,研究者找到了6个motif,分别能够与不同种类的转录因子相结合,包括:CTCC,CCG,G-box,GA repeat,AC-rich和Telobox(Fig.3A-B)。这其中有的motif(如GA repeat和Telobox)已经有报道与拟南芥的Polycomb的分布相关联,再次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重复性。继续利用Figure 1A中的报告系统,发现将AG_2和At5g中的Telobox和GA repeat motif分别突变,都会影响PRC2的抑制作用(Fig.3C)。更有趣的是,这些GA repeat在整个十字花科植物中都是保守的(Fig.3D)。


接下来研究者利用凝胶阻滞(EMSA)实验,在体外证明了这些转录因子和相应DNA motif的结合(Fig.3E):

1)GA repeat和BPC家族的BPC1

2)Telobox和C1-2iD ZnF家族的AZF1


以上研究将PRC2组成蛋白—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即PREs片段直接联系起来。

Figure. 3 PREs的功能发挥需要其上保守的顺势作用元件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PRC2组成蛋白FIE、H3K27me3和以上两个通过EMSA验证过的转录因子AZF1和BPC1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点。Figure 4A显示了以上4种蛋白在整体基因组水平上有着共同的定位;选择部分位点详细分析,发现FIE、AZF1和BPC1蛋白的结合PEAK在每个位点上也都比较重叠,而H3K27me3也分布在该位点上以及附近区域内,符合其催化和分布特性(Fig.4B)。定量而言,FIE结合位点中不与AZF1或者BPC1重合的都仅有20%多(Fig.4C);并且FIE的结合位点中,除去有部分分别与BPC1或者AZF1重合外,还有一大部分与这两个转录因子同时重合(Fig.4D),再次佐证其功能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Fig.4D)。

Figure. 4 ChIP-seq手段分析FIE,H3K27me3,AZF1,和BPC1的结合位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为了在植物体内功能水平上验证BPC和ZnF家族等蛋白与PRC2的关系,研究者构建了突变体植物,从体内功能水平上分析蛋白之间功能一致性:


1)clf突变株,即PRC2复合体组成蛋白CLF突变,表现为叶片卷曲、提前开花


2)同时突变BPC和ZnF整个家族蛋白,同样会造成叶片卷曲、提前开花


这些突变体表型上的一致性证明了BPC和ZnF家族蛋白与PRC2复合体的功能一致性(Fig.5A-B)。相应的,ChIP分析也证明突变体中FIE、H3K27me3等的结合会随之下降(Fig.5C-D);对PRC2靶基因(如AG、LEC2等)表达的抑制减弱,基因表达增强(Fig.5E)。FIE即代表了PRC2复合体在整个基因组、和具体结合位点上的结合也被减弱(Fig.5F-G)。

Figure. 5 BPC和ZnF家族突变与PRC2功能突变表型类似

接下来,研究者分析BPC家族和ZnF家族对于PRC2复合体招募的作用。由于Figure 4中BPC和ZnF同时突变才能模拟PRC2突变的表型,因此将BPC结合位点和ZnF结合位点串联在GUS报告基因的启动子上(如Fig.6A)。PRC2复合体组成蛋白FIE的ChIP结果发现,外援添加ZnF的表达后,FIE的结合上升(Fig.6A);进一步添加BPC后,结合进一步上升(Fig.6A)。


基于以上结果,研究者绘制了拟南芥(植物)中PRC2蛋白复合体招募和功能的模型,即通过结合BPC和ZnF亚家族转录因子,被招募到含有PREs(如GA repeat motif和Telobox等)的DNA序列上,促进附近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H3K27me3),从而抑制下游蛋白的转录(Fig.6B)。

Figure. 6 BPC和ZnF介导PRC2复合体功能模式


图片来源


Xiao J. et al. Cis and trans determinants of epigenetic silencing by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in Arabidopsis. Nat Genet. 2017 Oct;49(10):1546-1552.


References

1. Goodrich, J. et al. A Polycomb-group gene regulates homeotic gene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Nature 386, 44–51 (1997).

2. Mozgova, I. & Hennig, L. The Polycomb group protein regulatory network. Annu. Rev. Plant Biol. 66, 269–296 (2015).

3. Sun, B. et al. Timing mechanism dependent on cell division is invoked by Polycomb eviction in plant stem cells. Science 343, 1248559 (2014).

4. Blackledge, N.-P., Rose, N.-R. & Klose, R.-J. Targeting Polycomb systems to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modifications to a complex story. Nat. Rev. Mol. Cell Biol. 16, 643–649 (2015).

5. Pruneda-Paz, J.-L. et al. A genome-scale resource for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s. Cell Rep. 8, 622–632 (2014).


23Plus欢迎表观遗传领域的同行们投稿,分享学术成果、学术见解和学术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