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蒌老伍
台山凤凰传奇配音秀,老伍,笨NaNa,搞笑配音视频
51好读  ›  专栏  ›  冲蒌老伍

台山靓女睇仔,中圈套蚀西大本

冲蒌老伍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7-14 19:01

正文

月是故乡明,饼表思亲情

鸿源城冬蓉王子

送给你最真情的人生品味  家美满、人团圆;好月饼

首选冬蓉王子

台山人都知道海宴镇有三样东西比较出名:牛杂、莲藕、冬蓉。

说起冬蓉,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据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个海宴阿伯,有一次对着砧板上的冬瓜发愁,拿起菜刀将冬瓜胡乱切碎,接着将切碎的冬瓜扔进锅里加水煮,快干水的时候又随手抓几把砂糖进去,并且不停翻炒。到最后,阿伯将煮好的一团糕状物拿给邻居们试试,邻居一入口,清甜软滑、入口如翅,甜而不腻,个个赞不绝口,问阿伯这是何物?阿伯随口答道“冬瓜糕”。从此,“冬瓜糕”在海宴以及整个台山流传开来。后来,有人巧妙的将“冬瓜糕”作为月饼馅料,“海宴冬蓉”就由此诞生。“海宴冬蓉”一推出就广受人们喜爱。现在的人们大概只知道“冬蓉”,“冬瓜糕”这三个字慢慢被淡忘。


讲起“海宴冬蓉”,就不能不提“超哥”家里的“鸿源城”。“超哥”今年四十多岁了,地地道道的海宴人。从“超哥”读初中起,家里就已经在做“冬瓜糕”了。“超哥”还记得那时候在家里堆满了冬瓜,连走路都很困难,父母亲就在家里用一口大锅进行煮制“冬瓜糕”。“超哥”一放学回到家里就会主动帮忙,劈柴、烧火、搬运。。。那时候在海宴做“冬瓜糕”的人并不是很多,“超哥”家生产的“冬瓜糕”在海宴镇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往往供不应求。许多人闻讯而来,向“超哥”的父亲“取经”。“超哥”的父亲总是不吝相告,渐渐地做“冬瓜糕”的人多了起来。1998年,“超哥”家的“冬瓜糕”彻底告别了“家庭式作坊”的生产模式,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海宴横岗食品站。也是这个时期,“超哥”家的“冬瓜糕”正式采用了“鸿源城”这个名字。“鸿源城”三个字很快为海宴人所熟悉,成为许多海宴人对“海宴冬蓉”的回忆。


家里的生意蒸蒸日上,“超哥”也有了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朋友,正当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朋友出国了,结果这段感情无疾而终。“超哥”后来才知道,原来女朋友的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美国仔”。那一段时间,“超哥”意志消沉,怎么都想不明白,难道外面就一定比台山好吗?痛过之后,“超哥”重新振作了起来,他暗暗给自己下决心,一定要证明就算不出国,在台山也能生活得很好。从此,“超哥”做事总是带着一股劲,对自己要求苛刻,方方面面都想要追求完美。“鸿源城”出产的冬蓉,口感如翅,细腻软滑,既有冬瓜的清甜,又有鱼翅般的口感。许多在外面的海宴华侨都心心念念着“鸿源城”的冬蓉,出国的行李箱里必定捎上一两斤冬蓉。在某种程度上,“鸿源城”就成了海宴冬蓉的代名词。


2004年,经过一番拼搏,“鸿源城”再次“鸟枪换大炮”,从食品站搬到了海宴镇永和五村公路边的一栋自家建的三层厂房,员工也从二三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产量和影响力也在逐年增加,甚至不少外地客商都慕名而来。这时候的“超哥”已经是“鸿源城”的厂长,他大胆创新,引进先进的设备加以改良,将传统的工艺和现代技术工艺完美结合,既弥补了传统做法的先天不足,又大大提高了效率,在卫生安全方面更加有保证,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时至今日,“鸿源城”仍然坚持按照8:1的配比(即八斤冬瓜生产一斤冬蓉),并且一定要采用本地产的灰皮冬瓜。冬瓜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会有损坏发霉的情况出现,对这些冬瓜,“超哥”从来都是毫不犹豫弃之不用。“超哥”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辜负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许多人将“超哥”戏称为“冬蓉王子”。触觉灵敏的“超哥”看到了这一商机,他花费整整一个月时间,用最传统的方法,做出一款新的冬蓉月饼,“超哥”将这款月饼命名为“冬蓉王子”。“冬蓉王子”属于低脂低糖、口感软滑、甜而不腻,并且没有任何香精和防腐剂,适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和美食的追求。这款冬蓉月饼一经推出市场就大受欢迎,尤其是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如今,“鸿源城”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冬蓉王子”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但“超哥”没有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超哥”可以自信的对任何人说,只要努力,在哪里也可以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