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01
“你为TFboys花了多少钱?”
“什么是你眼中的脑残粉?”
“能不能讲讲你给王俊凯海陆空庆生这件事?”
我们采访了3位TFboys粉丝,问了他们一些问题。
TFboys粉丝——7000万人口的狂热孤岛
姜思达
截至发稿,TFboys三位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新浪微博粉丝共计7112万。如果他们成立一个国家,该国将超越泰国,成为世界人口第20大国。
2014年,王俊凯以一条生日微博的42776438次转发,夺得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一年,他15岁。
而这一数字早已被他自己超越,王俊凯和王源两人的微博置顶,转发数字均已达“9999万”,或已达到微博转发数显示上限。
飞机、地铁、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TFboys肖像的出现已不算新闻。几年来,脱胎于韩国男团的应援文化在中国正式扎根,基于算数上的人口优势,TFboys创造了无尽的天文数字与不断迭代的网络胜景。
可它依旧是孤岛。随着粉丝已经历了大可著书立传的追星年头,路人只会越发隔离与麻木。几年来三个小男生已经把粉丝与潜在粉丝的人头数几近收割完毕,剩下的,恐怕是永远也不会成为粉丝,也永远无法理解这些粉丝行为的人。
社交网络的平台期带来了几乎必然的人群分层,将用网人群划分为“追星的”与“不追星的”,并不比划分男女粗暴几何。与行动分层相配套的是认知差异——粉丝们有一套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行事逻辑,路人们甚至“黑子”也有一套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的歧视法则。
恐怕,微博是一片“粉丝眼中路人”与“路人眼中的脑残粉”相互交织的世界。各说各话,偶尔打架,打到最后发现,这场架,永远没有“最后”。
我的身边也有TFboys的粉丝,但是并不多,行为也没有狂热。事实上,很多TFboys的粉丝,也对狂热行为保持着距离。归根结底,是每个人对狂热的理解不一样。
有人认为“私生饭”(尾随私窥明星私生活)才算狂热,而有人认为多发几条相关微博就算狂热。在我们的采访中,三位粉丝都对“私生饭”的行为表示反感——哪怕他们在外人眼中依旧是那狂热的一群——花过几十万、研究策略蹲点拍照、将私人时间全部用于追星。
我们通过网络找到的这三个人,在粉丝圈子中各有典型。葱花是一名团饭,饭着三个人不可分割,留学日本研究生,目前在京城某顶尖大学任职;婷婷是一名唯饭,只粉王俊凯一个人,对其他两位无感,前后花了几十万;云吞将自己再度化名,或许是因为在粉丝圈层中位高权重,他不希望自己的话“让已经趋于稳定的粉丝内部关系变得混乱”,他是一个直男。
落实到具体个体,你会发现粉丝们并不是模糊成一团千人一面的呆板形象。他们的倾向与趣味各自有异——比如婷婷可以接受王俊凯单飞,她认为“在组合里,王俊凯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因为组合要青春阳光正能量,而王俊凯可以尝试更多。”而葱花则说:“我在应援现场看到唯饭小姐姐们就会比较尴尬……唯饭之间会争风吃醋,还认为我们团饭是墙头草没有立场。”
云吞曾参与大量的粉丝运营工作,他目前的职业方向也与此相关。在前采的过程中,他说:“如果要聊粉丝这几年的历史,我可以说三天三夜。”
三个人在接受采访前,都选择戴上面具——他们不希望和网络上的其他人士彼此添麻烦,这在我们若干次采访经历中稍显特别。婷婷说:“因为客户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啊,TFboys的粉丝,脑残粉嘛‘,就会让自己在客户心中的印象不好。”
纠结TFboys的粉丝到底是不是脑残粉,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讨论中,执迷于给粉丝戴上“脑残粉”的帽子的人,所寻求的智力优越感并不比热爱追星“更显聪明”——因为他同样把时间浪费在挤兑在他看来浪费生命的人与事当中。我们并不擅长对自己的语言深思熟虑,因此很多“你是脑残”与“我不是脑残”的争论中,没有人在扮演赢家,没有人在带领节奏,也没有人有和解的意图。下结论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与婷婷花大钱的疯狂相比,仅因对方的私人喜好就对她的职业能力强行判断的行为,疯狂程度实际上并不逊色。
我们通过一个标签观察到了一批人,一个标签的使用价值就已消耗完毕。这个标签无法涵盖这批人的任何个体细节——如果你尝试和TFboys的粉丝一对一交谈,会发现他们同样有涵养、知分寸。导致结果的差异,只是出发点的不同。
葱花说:“从早上一直让我们坐到晚上,TF就出来几分钟……这就是我很不能理解节目组的地方——你利用我们在下面撑人气,却不让我们在不伤害你们的前提下拍照。”她甚至说:“我知道这不合规矩啊,但这就是我们立场的不一样,在我的立场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这像极了日常可见的所有吵架,双方都觉得自己特别有道理。这个架永远吵不完,只因他们都未曾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但如同粉丝很难站在节目组的角度考虑问题,节目组——这些行业内的大人——也未向粉丝们抛出一根橄榄枝。在这份彼此利用的循环中,绝大多数人的情绪,都会从个人出发,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
不过TFboys粉丝,因三小只高兴而高兴,因三小只悲伤而悲伤,这种极强的共情能力,恐怕仍是利益的循环中,最为清流的存在。
我们为何可以对一个他者倾注如此之多的感情?为何可以因刷出成绩彻夜不眠泪流满面?这份情感的重量或许与爱情无异。
两个女粉丝在回答感情方面的问题时是相当真诚的——她们打心里认为,自己现在还不需要谈恋爱。她们把全部的爱意供奉给自己的idol,甚至优于很多爱情的是,idol的成长,已然是对她们爱的供养的回赠。这份感情的坚固可靠,来源于他们本质上的互动性。
有人把偶像分为两种——一种是英雄系,一代偶像横空出世便能俘获粉丝为之歌颂与埋单,本质上是对偶像的倾慕;另一种是养成系,粗糙的开场后,偶像靠粉丝自发的力量形成商业影响,并在一次次大事件中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养成后对粉丝进行反哺。TFboys是典型的后者。粉丝们普遍承认,TFboys刚出道的时候十分稚嫩朴素,一种单纯的可爱吸引了大家,唤醒了众多“妈粉”的养成感。甚至有粉丝表示:“我们给TFboys投地铁,就是想让商家看到TFboys粉丝多,形成商业吸引力,可以让他们得到认可。”
即便在外人看来,TFboys的成长也几乎是无可辩驳的。这对于粉丝已然足够——因为他们的爱得到了回馈,他们与idol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互联网不单给予了信息,也给予了渠道。很多时候渠道甚至比信息更重要。
这个渠道,包含着爱意的宣泄。
视频的结束,我提到,他们找到了如此值得“执迷不悟”的偶像,换而言之,就是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宣泄爱意的渠道。如果追星能够成功解决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焦虑,解决了每个人天生自带的孤独感,这份追星之旅自然充满个体价值。
总而言之它仍然是一个选择,客观的数字说明了这种选择背后的心理动机的广泛性。对粉丝画像的讨论很多,对粉丝的挑剔嘲讽的声音很多,但对粉丝心理动机与满足感的研究很少。评价在先,了解在后的时间顺序,导致了诸多有待讨论的内容搁浅在了无新意的嘴炮上。
没有什么比看到成长更有趣的了。TFboys的粉丝深知这一点。
而在孤岛边驻足评议的众人,还没有从这个角度理解世界,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