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债券圈
提供中国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相关资讯介绍以及知识培训,并提供金融创新品种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参考报  ·  今起,调图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利好来了!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加快审批上市→ ·  4 天前  
吴晓波频道  ·  为什么越来越多厨师开始“上台表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债券圈

货币的误区(6):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吗?

债券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2-25 18:45

正文

来源:王剑的角度

作者:货币哥

这些年来,当人们遭遇物价上涨,比如房价持续上涨,还有曾一度非常吸引眼球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就会习惯于去抱怨中央银行,指责“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

物价上涨问题(或通货膨胀),尤其是局部领域或某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原因往往比较复杂且不尽相同。也许是因为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即“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一些人直觉上就会认为,货币过多,乃是造成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货币过多肯定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但如果简单归因于“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这显然是对现代信用货币供应基本原理缺乏足够了解。即使是弗里德曼,恐怕也没有讲过这一观点。

倒是曾担任过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在结合日本案例研究如何打破通货紧缩、促使物价回升的相关文章中,半开玩笑式地提出过“让央行开着直升机从空中撒钱”的观点。但实际上,这一观点并不是当真的,也不可能被日本央行所采纳。

央行、印钞机、货币、物价,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一、央行如何印钞

首先从印钞机说起,不妨以我国的情况为例。印钞机是人民银行下属印钞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我们看电视财经新闻时,常常会看到印钞企业流水线作业的画面。查阅人行年报可得知,截至2016年末,人行系统在册工作人员总数127,163人,其中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企业18,940人,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奋斗在印钞造币岗位呢!

但务必注意,印钞企业生产出来的现金(钞票和硬币),充其量只能算是印钞企业的产品,根据专门的制度规定,会交到人行,以单式记账方式办理入库(即货币发行库),成为货币发行基金,但这并不构成央行的资金来源,也不纳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现金的需求,人行会通过与商业银行进行相关交易,从货币发行库中提取相关金额和面值的现金支付给银行,再由银行与社会公众进行相关交易,最终实现对外投放、进入流通。注意,两个环节的交易,在人行和商业银行报表上,都是复式记账。这就是现金发行“印钞企业"央行发行库"银行报表"社会公众”的完整过程。

得益于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过去二三十年来,银行卡、电子票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事物应运而生,人们越来越多依赖电子渠道开展支付结算。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蓬勃兴起,扫码在线支付非常便利,人民币流通中的现金(M0)基本保持在6-8万亿元之间,不再增长。

人民币现金需求增量的减少甚至负增长,使得印钞企业车间里的印钞机们不再如同往常一般忙碌,它们更多只是忙于存量破旧现金的更新。所以,哪里有什么“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的情况?!

此外,由印钞机生产出来且成为货币的现金,其实只是现代信用货币总量中的“小零头”。还是以人民币为例,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9月末人民币流通中的现金量(M0)为69,748.54亿元,在1,655,662.07亿元的人民币总量(M2)中仅占4.2%,即使是在现金需求旺盛的春节月份(如2017年1月),M0占M2的比例也不过5.5%左右。

二、央行超发货币了吗?

说完印钞机,接着说所谓“央行超发货币”。如前文所述,央行是通过开展相关资产业务,供应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现金,包括银行库存现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二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相关资产业务,创造存款货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在央行保有足够的准备金存款,以满足缴纳法定准备金、客户跨行转账等需求。

容我猜测,人们口中的“央行超发货币”,可能是有两重含义:一是央行直接超发基础货币;二是因为基础货币供应充足,助力商业银行开展相关资产业务,结果超发存款货币。

就“央行直接超发基础货币”而言,人行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且央行基于外汇管理和汇率稳定而持续购入外汇,以外汇占款作为主贡献所带来的基础货币规模持续快速上升。2000年是3万亿元,如今是30万亿元。为了控制商业银行据此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保持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央行采取了多种手段措施,包括曾发行央行票据对冲,以及实行较高比率的法定准备金率“冻住”一部分基础货币。

就“银行超发存款货币”而言,人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M2是12万亿元,如今是165万亿元。看到如此巨大的增量和增幅,很多人可能就会情不自禁指责:对!这就是银行“超发货币”,结果造成多年来房价持续上涨的证据。

基础货币供应、存款货币创造、房价上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研究很多,见仁见智。比如:

——有人认为,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基础货币、存款货币大幅增长,但各年份的物价水平表现并没有失控,相反总体上保持状况良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并不突出。如果以结果来说事儿,表明货币没有超发,总量基本是合适的。

——也有人认为,这些年来人们最关心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并没有纳入通常用于衡量物价水平的CPI、PPI等指标中。而大家都知道,房价的确涨幅很大,“货币超发”毫无疑问是主要原因。

无意就此主题深谈,事实上关于房价上涨原因的争论从未停歇,各方似乎也难以形成共识。本文主要是想通过梳理货币供应基本原理,澄清“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的认识误区,以及强调“货币超发”并不是一个相对清晰和可供讨论的概念。

必须要说一句,关于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其实你我他这些普罗大众,都是直接参与者和贡献者。日常最熟悉的莫过于企业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当我们因为资金需求而与银行发生这些交易时,新的存款货币就被创造出来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一定要打“货币超发”的板子,这板子究竟是该打在供应方的银行身上?还是打在需求方的你我他身上?

当然我也知道,人们口中的“央行开动印钞机超发货币”,可能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或是半开玩笑的说法,主要是借此吐槽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的持续大幅上涨。但懂者自懂,可许多人并不明白货币基本原理,这一说法无疑是有着很大误导性的,甚至还会造成不明就里的情绪化宣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