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弘扬圣贤教育(华族神圣 光照万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100个姓氏,100句诗,看看你是哪一句? ·  3 天前  
墨香中华  ·  十里长街送总理 ·  4 天前  
三亚广播电视台  ·  就在今天,这件事儿千万不能忘! ·  4 天前  
三亚广播电视台  ·  就在今天,这件事儿千万不能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来历 | 中元祭祖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9-05 06:00

正文


微信公众号:bjdzg80

[繁华静处遇知音]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原系民间的祭祀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集合传统民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三为一体、三教一源的斋忏、祭祖、超荐仪式,通称中元节。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地官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官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济。


佛教将这天称为盂兰盆节。《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陀的弟子目犍连用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堕在饿鬼道,见不到吃的,皮骨相连。目犍连十分悲哀,用钵盛饭去给他母亲吃。但是他母亲因为过去的恶业,饭还没入口就变成火炭。目犍连为拯救母亲脱离痛苦,就向佛陀请示解救的办法。佛陀就指示他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1]这一天,将百味饮食放在盂兰盆中,供养十方众僧,靠这个广大功德,能让七世父母获得解脱。并说孝顺的人都应这样做,让七世父母得到解脱,以报父母之恩。这便是盂兰盆节的起源。


相传,我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记载,大同四年(538)梁武帝曾到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卷四十五》记载,梁武帝每到七月十五日,就用盂兰盆供养诸多寺庙。


此后形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大都会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父母、祖先恩德。《法苑珠林卷六十二祭祠篇》《佛祖统纪卷五十一》都记载,唐代有许多皇帝,如代宗、德宗等都非常重视盂兰盆供。


北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述了北宋时,艺人们从七夕后直到中元节都会表演目犍连救母的戏剧,前来观看的人逐日增加。到中元节这天,人们用素食祭祀祖先,前往新坟扫墓。


南宋文学家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中描写了南宋时中元节的风俗:寺庙做盂兰盆斋;道教设坛向神祈祷,求福免灾;百姓用新米、水果、冥衣等祭祀祖先。大部分人在这天吃素,卖肉的市场也不做生意。


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的首要内容。


中元祭祖是圆满孝敬之道的体现,它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进一步扩展到祈愿一切亡者离苦得乐。


20105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

[1]僧自恣日:即夏安居之终日(即圆满日,七月十五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后略)(《佛光大辞典》)

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删除)

猜你喜欢

  [强烈推荐]一位父亲给即将读大学的女儿9点建议,很受用

佛教经典电影·【一轮明月】有字幕

 



推荐一个结缘法宝的好去处:居士亭微店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