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北京和上海都宣布: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
中国只有两个城市受命严控人口增长,就是北京和上海。
2017
年,北京还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疏解人口的行动。
北京和上海公共服务资源是全国最好的,发展机遇是全国最多的,这两个城市的人口真的这样容易下降吗?下面,让我们通过官方公布的“另类数据”,来做一个分析。
先来看一下北京的情况。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
2017
年统计公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170.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2
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1359.2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3.7
万人。
也就是说,官方的数据显示,北京
2017
年人口是下降了的。而在几年前,北京人口曾以每年
50
到
80
万的速度增长。
但有一点你要注意:中国的人口普查是每
10
年才进行一次,所谓普查就是“数人头”,这个统计才是最准确的。普查一般是“逢
10
之年”进行,比如
2010
年、
2020
年。在两次普查之间的“逢
5
之年”会有一次
1%
的抽样调查,被称为“小普查”。至于普通年份,只能是估算。
所以,
2017
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是估算出来的,肯定不准确。
而且这些年小产权房、军产房、商务公寓等“特殊住房”越来越多,统计流动人口就变得更加困难。
但我们可以通过“另类数据”来估算人口的变动趋势。比如小学生、初中生人数,这两类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大城市基本上
100%
的入学率,因此具有可比性。此外,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幼儿教育也接近
100%
的普及率,也有可比性。
至于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量,以及生活垃圾处理量,都可以估算出人口变动趋势。当然,政府还掌握农副产品的消耗量,这也可以判断人口变动趋势。
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
2017
年和
2016
年北京“三类学生”(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招生数、在校生数,看看北京的人口变动趋势:
类型
|
2017
|
2016
|
增减比例
|
小学招生数
|
15.8
|
14.5
|
+9.0%
|
小学生总人数
|
87.6
|
86.8
|
+1.0%
|
初中招生数
|
10.3
|
9.2
|
+12%
|
初中生总人数
|
26.6
|
26.8
|
-0.7%
|
幼儿园招生数
|
17.7
|
15.3
|
+16%
|
在园幼儿总数
|
44.6
|
41.7
|
+7.0%
|
注:表格里单位为“万人”,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官网。
可以看出来,在上述
6
类数据里,只有“初中生总人数”出现了微弱的下跌,至于三类学生在
2017
年的招生数(这个是最敏感、最有价值的),则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其中“幼儿园招生人数”飙升了
16%
,“小学招生人数”上升了
9%
,“初中招生人数”上升了
12%
。
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判断出北京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长,还可以判断出这个城市的人口年轻化的趋势很显著,因为“幼儿园儿童”的增速,显著超过了小学和初中。
另外,北京统计局在“
2017
年统计公报”里还告诉我们,
2017
年北京的居民家庭用水
6
亿立方米,增长
13.1%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218
亿千瓦时,
增长
11.6%
。
因此,北京常住人口在
2017
年是增长的,而且增长幅度还不算小
。
上面是北京楼市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2017
年住宅竣工面积大幅减少了
50%
以上。如果人口继续增长,而楼市供应量继续大幅减少,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再来看看上海。
在“
2017
年统计公报”里,上海给出的常住人口数据是
2418.33
万人,
2016
年是
2419.70
万人,也就是说上海常住人口在
2017
年也出现了
1
万多人的下降。
下面我们看看校生人数的变动情况:
遗憾的是,上海没有公布“三类学生”中“在园幼儿”的情况,初中生和小学生的招生情况也没有公布。只公布了“总人数”和当年“毕业生人数”。
在
4
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统计中,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由此可见,上海常住人口下降,可能是真的。
在用水方面公布了如下数据:全年供水总量为
31.01
亿立方米,
下降
3.2%;
售水总量为
24.52
亿立方米,
下降
2.8%
。其中,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别为
4.53
亿立方米、
19.99
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
下降
6.1%
和
2.1%
。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海的“生活用水量”和北京的“居民生活用水量”是不同的统计口径(如果按照上海的口径,北京
2017
年生活用水
14.7
亿立方米,增长
2.4%
)。
在用电方面,上海
2017
年“城乡居民用电”同比增长了
5.1%
。
考虑到冬天比较冷,用电量的轻微上升未必意味着人口增长。
综合上海小学生、初中生人数,以及用水用电量看,上海常住人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