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北大纪念讲堂,观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着实把我感动了一番,眼睛湿润了好几次。
一个月前,北大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徐凯文(原来就认识)找到我,说这几年每年北大都要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演出,目的是通过艺术团表演中透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北大新生带来激励。北大新生进入北大后,不少学生会或多或少出现迷茫,轻则失去人生方向,重则产生精神抑郁和波动。这些学生在中学一门心思考北大,考上北大了,却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奋斗下去。凯文讲的学生心态,我颇为熟悉,因为当初我进了北大,就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痛苦,一是因为融不进大学生活,二是因为人生转型期必然会产生困惑。
凯文说,北大已经连续六年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来演出,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都被激励出奋斗热情。这个演出对很多学生甚至产生了长久的影响。今年除了演出外,希望把对一些优秀人物的访谈加进去。通过优秀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激励和启发学生。他希望我能够接受邀请参加访谈,北大新生也很期待。
随后,凯文又带我一起到中国残联团委,见了残联团委书记闫洪丰,一起讨论演出具体事宜。闫书记告诉我,原来残疾人艺术团曾经有一个到百所大学去演出的公益计划,后来演出了几所大学后没有进行下去,有多种原因,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主要原因。后来我才知道,北大对于这场演出,也没有资金预算,他们希望新东方能够支持一下,我想了一下,当场答应了。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其中有个节目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就是《千手观音》。当然,他们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节目。他们已经在世界上近百个国家进行了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但我自己也许机缘没到,以前从来没有看过演出。作为残疾人,他们能够把节目表演得美轮美奂,充满美的张力,实在很打动人心。我相信,这样的节目让北大新生观看,一定对他们触动很大。另外,北大是我母校,能够力所能及为学弟学妹们做点事情,自然也是心甘情愿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演出在10月14日晚上进行。
转眼就到了10月14日,就是今天晚上。北大一千六百多位新生来观看演出。残疾人艺术团奉献了十几个节目,可以说每个节目都是精品,其中舞蹈《生命密码》、《化蝶》、《动·听》、《千手观音》,还有盲人乐队的表演《永远有你在》,都是极精彩的节目,其中有几个是长期的传统保留节目。这些舞蹈节目,都是聋人表演,他们/她们自己听不到音乐,但要踩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排练时的难度,是我们常人不能想象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精致的动作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北大学生被演出所感染,掌声不断。
(叶静漪、邰丽华为郑声滔教授颁发“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
今天被访谈的人除了我,还有从军入伍,参加海军陆战队两年的北大女学生宋玺;失去双臂,自强不息,用脚比用手还灵活,在节目《秧苗青青》中担当主角的黄阳光;在八十年代连续考三次大学,尽管高分但因为下肢瘫痪没有机会上大学,最后自学成才,成为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的郑声滔;六年如一日,不断帮助艾滋病孩子的北大学妹李晓丹;著名的中国舞蹈编导,08奥运会副总导演,《千手观音》、《一把酸枣》、《黄河儿女情》等著名舞蹈的编导张继钢(学生说他的声音好听到让人心醉);残联艺术团团长,聋人舞蹈家,美女邰丽华。这些人的分享都情真意切,新生是最能够吸纳新鲜滋养的,对他们的人生一定会有影响。
我讲的主题是:一个人的一生,追寻精神的丰富和生命的价值才是正确的道路。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短期内似乎为自己争取了一点利益和优势,但长远看不但失去的更多,而且使心灵空虚,让生命黯然无光。追求精神丰富和生命价值的核心,就是愿意去帮助他人和社会,通过帮助他人和社会,获得生命的喜悦和成就。这些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生命是充实的,因为他们摆脱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反过来通过美的展现,帮助到了我们在座的北大新生,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奉献他人恰恰是为了成就自己。
今天最令人感动的瞬间,是张继钢把盲人钢琴家金远辉请上台来(其实他一直在台上,进行钢琴伴奏)。2008年残奥会上,金远辉用钢琴演绎《四季》,让全世界因为他的琴声而感动。从小失明的他,连一点光线都看不见,但却把优美的琴声送给了别人。今天现场,张继钢让所有的灯光熄灭,让大家完全静坐在黑暗中,听金远辉弹奏肖邦的幻想曲。琴声在黑暗中响起,把人带到了辽阔无边、似梦似幻的境地中,所有人的情绪都在随着琴声起伏。突然,一束光打在金远辉和他弹奏的三角钢琴上,他就像天使一样,在光束下宣示着上帝的语言。当琴声渐渐消融于寂静的那一刻,掌声雷鸣般的响起,很多人的脸颊上都挂着泪水。有学生当场留言:
“你未曾见过光,却以琴声将我们带离与你短暂共通的黑暗。”
紧接着《千手观音》的表演,又让大家再次感动。尽管大家已经很熟知《千手观音》,我自己就在电视中看过,但现场看还是有不一样的震撼。更加令我感动的是节目结束时候,有手语打出的四句话:“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地善良,你就会伸出一千次手去帮助别人,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美好,都来源于此心念。
演出和访谈到10点半才结束,中间几乎没有任何人离场。我过去常常觉得北大的学弟学妹们,已经缺少了我们那几代北大人所拥有的家国情怀。今天我从宋玺、李晓丹身上找到了这种情怀,从学生即时的留言中看到了这种情怀。就像张继钢说的那样:“从北大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信仰。一个有信仰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这也许是他对北大的恭维,但北大确实是一个还有着信仰的学校。尽管信仰的内涵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却代代相传一直被继承着。我从学生引用的诗句中看到了这种家国情怀、自由精神的继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