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开放外资医院试点的政策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一政策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格局产生太大影响,并对外资医院的运营和患者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多个疑问和考虑因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策对医疗格局的影响
作者认为开放外资医院试点政策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格局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医疗行业的持续运营需要医生和患者,而外资医院的运营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关键观点2: 外资医院的医生薪酬与患者支付能力
作者提出外资医院是否能吸引外国医生的问题,并指出医生薪酬高的国家患者大多依赖保险,国内能承担外资医院费用的保险用户有限,这对外资医院的医生薪酬造成限制。
关键观点3: 外资医院的运营挑战
作者指出外资医院在运营上面临的挑战,包括聘用外国医生的难度、是否需要评职称、手术准入资格的确定、药品器械的批准、服务水平和价格等问题。
关键观点4: 公立医院的优势与外资医院的定位
作者提到公立医院在编制、职称、专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大型公立医院的持续扩张,使得内资或外资民营医疗机构生存空间有限。而外资医院在政策出台初期更多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是医疗行业多元化选择的信号。
正文
传了很久的开放外资医院,最近出了试点工作方案。很多人觉得可能很快会有很多外资医院出现,我倒不觉得这个政策会对医疗格局会有什么影响。
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还是外资医院,持续运营都需要医生和患者。
就拿医生来说,外资医院会有很多从发达国家过来的医生吗?如果不能给到比他们在本国更高的薪酬,这些国外医生为什么要来中国行医?
如果按他们在本国的薪酬去给待遇,那付得起的医疗费患者能有多少?
要知道医生薪酬很高的国家,患者能看得起病很多也是要靠保险,国内能覆盖这些外资医院的保险用户又有多少,如果保险客户少,能自费支付的患者群体又小,这些外资医院靠什么去雇佣那么多高薪的医生以运营?
所以外资医院不等于都是国外的医护人员,我看试点方案里,只是允许医院按规定聘用外国医师、港澳台医师、港澳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短期执业
,同时也要求全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方(内地)人员占比均不得少于50%。
再过来,外资医院要评二甲、三甲吗?就算有很多外国医生来中国行医,他们要参加他们要评职称吗?如果不评职称,他们的手术准入资格怎么确定?他们的行医肯定还是要按国内的诊疗规范来走吧,外资医院用的药和器械,肯定也是国内批准的吧?
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生的诊疗能力,服务水平,药品器械,保险支付…这些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选择,对国内患者来说,去这些外资医院,在这些方面的区别会在哪里?
如果没有明显的区别,又只能接诊常见病多发病,不能收治疑难复杂疾病,不能做高级别手术,只是价格更高,为什么要去这些医院?如果不能吸引到更多的患者,这些医院靠什么去生存和发展?
就目前国内医疗现状来说,公立医院的编制和职称,以及在专业和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对获取医生,以及政府背书对获取患者,以及在运营上的财政补贴及医保支持等,都让公立医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且大的公立医院近些年仍在持续扩张,现在连一些公立的二级医院的生存空间都已经被挤压了,就更别说那些在医、患、运营和医疗支付上都没有优势的内资或外资民营医疗机构了。
所以我倒不觉得这个政策短期内会对医疗行业有什么影响,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出现很多外资医院。这个政策的出台,更多是一种开放的姿态,以及医疗行业需要在国家医保和公立基本医疗之外开放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选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