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度学习与图网络
关注图网络、图表示学习,最近顶会顶刊动态以及机器学习基本方法,包括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弱监督学习、元学习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公安  ·  元宵团圆时,反诈灯谜邀您猜 ·  3 天前  
读嘉新闻  ·  确认了,今起影响!嘉兴人元宵出门留意 ·  3 天前  
读嘉新闻  ·  确认了,今起影响!嘉兴人元宵出门留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度学习与图网络

震惊!高校院长被扒出一年发表7篇论文,其中6篇是买的....

深度学习与图网络  · 公众号  ·  · 2024-03-13 13:23

正文

本文募 格学术 撰写。参考资料:Retraction Watch、SCI论文投稿。


一高校院长在一年时间内发表了7篇论文,堪称高产。可近日, 他被扒出其中的6篇论文都是从论文工厂买的!

这种恶劣的学术不端现象为何屡见不鲜,有人觉得可能与 “收益大、风险小” 有着直接关系。

发了7篇论文
6篇是买的

去年,西班牙一所大学的院长兼教授洛伦佐突然开始与世界各地的众多杰出研究人员合作发表论文。此前,他的合著者主要限于西班牙国内。

洛伦佐-维勒加斯

但去年,这些合著者已经包含 印度、中国、尼泊尔、韩国、格鲁吉亚、奥地利和美国 等地。

洛伦佐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认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并跟他们一起发表论文?撤稿观察网站在进行了6个月的调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洛伦佐去年发表的7篇论文中,至少有6篇来自印度论文工厂iTrilon。

撤稿观察网将洛伦佐通过某种方式购买论文的调查结果发表在了 Science上,随后,洛伦佐对买论文的部分予以承认。

先来谈谈印度论文工厂iTrilon。 随着全球学术界不断面临论文发表压力。具有盈利性质的论文工厂开始悄悄盛行,他们为一些学者提供了一种简单但不道德的论文发表方式, 那就是出售“现成”论文的作者身份。

首先,iTrilon公司的科学总监会给潜在客户发送邮件,表示“公司在期刊里有人,如果你想在PubMed和Scopus索引期刊上发表论文,我可以直接把你的名字署在我们投递的稿件里,百分百会被期刊接收。”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西德什•扎迪就曾收到过这则广告邮件,当时iTrilon表示自己的一篇原创论文已经被接收,并很快将发表在《生命神经科学》期刊上,该论文还有几个作者署名可供出售, 价格在290美元到400美元之间。

博士生扎迪随后询问了这篇论文第五作者的位置大概需要多少钱,却被告知这个位置已经被另一个人预定了。

两周后,这篇论文如约出现在了网上,第五位作者是洛伦佐。 这是一篇研究柑橘类水果的化合物是否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论文。

对此,洛伦佐辩称,自己是为该论文支付过一笔钱,不过这笔钱是期刊收的论文处理费,自己只是付钱润色了该论文,巧合的是当被问及负责润色的公司是否叫iTrilon时,他说:“是的。”

由此,撤稿观察认为洛伦佐恐怕早已经是这个论文工厂的常客。

同时,撤稿观察发现,iTrilon论文工厂的很多论文,都有数据虚假或者抄袭的现象存在。

不过,洛伦佐买的这些论文的合著者,却纷纷表示对论文工厂不知情。比如,中国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医生阿里福尔•哈克(Ariful Haque),是其中一篇关于生物墨水论文的共同作者。 他表示他们是一个齐心协力、关注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团队。

我没有看到过iTrilon或任何其他机构出售期刊作者署名的广告。”哈克补充说,“我坚决反对与论文工厂合作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哈克是细胞出版社Heliyon Surgery的副编辑、《骨科杂志》的助理编辑和《医学报告》 的编辑。

风险小,收益大

即使买论文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很高,但依然有大把的学者选择铤而走险。

我国就曾有过著名的 “11篇不同高校论文中竟出现同一块桌布” 的论文撞衫事件。作者涉及单位甚至有 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等多所知名高校!

2018年 2月8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朱振宁(音译,Zhu Zhenning)在Bioscience Reports 在线发表题为”HOTAIR contributes to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via targeting miR-23b/MAPK1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HOTAIR发挥其致癌作用的新途径,并为HOTAIR在宫颈癌预后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分子基础。

2021年 6月8日,该文章被 撤回 ,主要原因是 该文章的实验样品,标尺及桌布在其他多达10篇文章出现重复使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Bioscience Reports ,图7A(已撤稿)

武汉大学,ONCOLOGY LETTERS ,图4A(已撤稿)

郑州大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图6A(已撤稿)
............
这些论文显然逃不开典型的“论文工厂造假”案。但等文章被发现撤稿时,已经距离发表过去了3年,尽管撤稿了,但因为这几篇论文所获得的荣誉和好处,却并没有人去追责。

论文工厂生产的论文不同于以往简单的论文抄袭造假,如果没有在进行初审时多多留心工厂的流水线作品的既定套路,这类论文被顺利送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这也为难了不少学术期刊,从论文见刊到发现造假问题,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证据。

因而,风险小,收益高,也让论文工厂买卖屡禁不止。

论文造假所得利益
该追责吗

凭借着买论文,不少学者获得了巨大利益。有的甚至成为了高被引学者,比如西班牙化学家拉斐尔·卢克。他在所谓的绿色化学领域,已经拥有了大约700篇SCI论文,平均每37小时就会发表一篇论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