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访谈
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领袖、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T/V:1882331421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为什么要说who ... ·  1 周前  
英文悦读  ·  听力应该怎么练才有效? ·  3 天前  
BetterRead  ·  应对AI挑战最简单的方法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5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80:When Your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访谈

3000人死亡:美国“脏血”,害惨英国

首席访谈  · 公众号  ·  · 2024-06-03 12:00

正文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华人

作者 | 喻汀

推荐人 | JIANG


最近,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震惊全球——


3万英国人因为使用了美国的血液制品,感染上了艾滋和丙肝病毒,至少3000人死亡,目前死亡人数还在上升。


5月20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含泪道歉,称这一天是“英国的国耻日”。


事故的原因荒唐至极,因为美国的血液捐献者中,既有囚犯,也有瘾君子,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


早在40年多前,英国就曝光过此类新闻。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英国就有5000多人不幸感染上艾滋病和丙肝病毒。


多年过去,感染人数上涨了5倍,他们痛苦一生,才终于等来真正意义上的道歉。



美国的血液制品到底有什么问题?这场3万人的悲剧,为什么会在英国蔓延40余年?


真相,令人胆寒。


01

当人血成为一门生意


由于涉及伦理和安全性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禁止有偿献血,像我国在1998年出台的《献血法》就明确指出,卖血和接受卖血均属于违法行为。


但美国是个例外,因而全球超过94%的付费血浆都是美国供应的。


在美国,人血买卖早已成为一门大生意。


美国一年出口血液制品超过200亿美元,比卖大豆和玉米赚得还多。多年来,一直蝉联全球第一血液制品出口国。


● 血液制品工厂。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美国政府和血液制品公司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美国的献血条件非常宽松。


欧盟等国家规定一年的献血次数是45次,中国是26次,但美国高达104次。


美国的血站遍布全国,就是为了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献血,不,卖血。


● 位于费城奥尔尼社区的血站。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献”一次血平均下来可以拿到40美元,而且献得越多,单价越高。


献血5次后,报酬将根据体重计算,外加奖金。


美国每个州的价格不同,“优惠力度”也不一样,平均下来,一个月能获得500美元的额外收入。


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大部分是走投无路的穷人,比如失业人员、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当然也不乏一些想要赚快钱的学生党、打工族,只要每周卖两次血,就可以轻松获得几百美元的收入,实在是很划得来。


长期卖血带来的后果,是血压升高、贫血、抵抗力下降,罹患肝肾疾病的风险增加。但穷人的身体越差,就越需要通过卖血去换钱,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可想而知,这些血液存在多少安全隐患。


按照规定,在献血前,捐献者是需要进行健康检查的,但不少人为了钱,不惜隐瞒病情、使用作弊手段通过检测。


偏偏美国对捐献者的要求又非常宽松,身体素质差的、有隐疾的、体重不达标的,甚至瘾君子、性工作者,统统都能蒙混过关。


所谓的健康检查,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更可怕的是,就连在监狱里服刑的罪犯,都可以拿血换取钞票。



2005年,纪录片《第八凝血因子:阿肯色州监狱血液丑闻》就曾揭露过美国监狱的卖血丑闻。


纪录片披露,上世纪80年代,美国阿肯色州监狱曾将大量囚犯的血液卖到国外,因为囚犯的血液量大且廉价。但由于其中一些囚犯的血液携有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令全球数千人因此感染。


当时身为阿肯色州州长,也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不旦默许这一“脏血交易”,还从中赚取一杯羹。


监狱,是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的重灾区。再加上针头滥用、检测不严格等诸多问题,一袋袋含有病毒的血液制品出炉,流向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1970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铁默斯在《赠予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一书中预言:如果美国血液供给模式成为世界样板,会造成严重的流行病。


几年后,铁默斯的预言,成了真。


02

英国医疗史上最大丑闻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轰动全球。


● 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纪录片公布了一组可怕的数据: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因使用了从美国进口的“脏血”,英国约4689人感染丙肝,约1250人感染艾滋病(包括380名儿童),约3000人死亡。


这些致命的“脏血”,一部分用于治疗血友病,一部分用于手术或分娩后需要输血的人群。


当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推广一种治疗血友病的方法——注射第八凝血因子,虽然价格高昂,却是当时为数不多有效的方法。


● 接受第八凝血因子注射的血友病患者。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第八凝血因子是一种蛋白质,提取自健康人的血液中。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球发布警告,不要从他国进口血液制品,但由于英国国内的血液制品远远不够,只能从“血浆大国”美国进口。


第八凝血因子被源源不断地注入英国血友病人体内,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救命的“神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美国阿肯色州监狱的囚犯。


这些血浆里,混入了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


● 正在献血的美国阿肯色州监狱囚犯。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英国血友病患者不断感染了不明肝炎。


80年代初期,开始有人患上艾滋病,但由于那时候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匮乏,谁也没有意识到血液是病毒传播的根源。

彼时,英国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血液服务机构上下都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直到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开始报道国民因输入“美国脏血”而感染艾滋病,英国政府这才慌了神,原来那些进口的血液制品真的存在问题。


当其他国家纷纷停止使用“美国脏血”时,比如我国在1985年就明令禁止进口除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但为了利益,同时也为了保全颜面,英国政府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他们发表官方声明,没有证据表明来自美国的血浆会传染艾滋病,民众可以放心使用。


短短几个月后,打脸的一幕出现了。


1983年11月,一名英国血友病患者死于艾滋病,此前他曾注射第八凝血因子。


● 英国血液污染丑闻部分受害者


公众开始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面对民众的担忧和质疑,英国政府应答如流 ,一句话,只要没有确切的证据,就不能证明我错了。


1985年,NHS做出了一个补救措施——对血液制品加热处理,消除艾滋病毒。


荒诞的是,这本就应该是注射前的常规操作,但只是因为要增加成本,NHS就放弃了这个步骤。而且早在2年前,英国医学专家就曾警告过这个风险。


更加荒诞的是,为了掩盖真相,对那些前来检测艾滋病毒的患者,医生选择了沉默,致使很多患者在多年后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不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传染了自己的伴侣和孩子。


与此同时,英国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大量销毁相关文件。

于是,不断有患者感染,也不断有人死去。


● 这个名叫科林的小男孩,去世时只有7岁。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受害者们开始团结起来,指控英国政府的“大规模犯罪掩盖行为”,要求政府公开真相,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但无异于以卵击石。


时任英国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说,国家不会补偿那些遭受“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的人。


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更是断言,因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已根据当时的医疗建议得到了最好的治疗”,从而拒绝赔偿要求。


面对英国政府的百般抵赖,2006年,安迪·埃文斯发起了 “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组织”,带领受害者们四处奔走,十几年来,从未放弃对英国政府的追讨。


● 安迪·埃文斯


安迪也是血液污染丑闻的受害者之一,他在十几岁时治疗血友病的时候,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此后这两种病毒伴随他半生。


多年来他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几次被医生下达死亡通知书。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法。”


● 血液污染丑闻受害者家庭抗议活动


在这期间,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出现脏血丑闻的国家,医生、政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而英国的相关责任人始终毫发无损。


迫于舆论压力,2017年7月,时任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对血液感染丑闻展开公开调查。


2018年7月2日,英国高等法院宣布正式着手调查此案。


调查持续了6年,这6年间,至少有710名受害者死亡。


2024年5月20日,随着一项长达2500页的调查报告出炉,所有谎言和阴谋都被揭穿。


报告谴责英国“历届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血液服务机构”,这是一场持续了40多年、自上而下的欺瞒。



英国首相苏纳克向民众道歉,“今天的报告显示了我们国家生活核心中长达数十年的道德失败。……在每一个层面上,我们所信任的人和机构都以最令人痛心和毁灭性的方式失败了。”


● 英国首相苏纳克道歉。图片来源:法新社


苏纳克承诺,会尽最大可能对受害者进行赔偿,英媒预估赔偿款总额将达到100亿英镑(约合923亿元人民币),但那些逝去的生命和民众破碎的心,还可以补偿吗?


03

迟到的正义,不是真正的正义


“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组织”创始人安迪,已经和病魔抗争了几十年。


他和那些受害者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赔偿,而是追责。


当年英国的许可机构为什么允许美国的血液制品进入英国,又为什么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进行筛查和消毒?


前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为什么会言之凿凿地宣称,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艾滋病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还有那些官员、医生、机构的公务员们,为什么多年来向民众隐瞒真相?


安迪有太多的疑问需要回答。


但时至今日,仍未有一个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 前英国卫生大臣肯尼斯·克拉克的照片被印成标语,上面写着“不是我”。图片来源:纪录片《脏血:真相调查》


多年来的治疗,彻底摧毁了安迪的身心,除了坚持治疗丙型肝炎和艾滋病,他还必须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尽管如此,安迪说,比他痛苦的人还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者们正在不断离去,同样地,那些本应为这起丑闻负责的人,也接连离世,因而免去世人的拷问和法律的审判。


这迟到的正义,还算正义吗?


● 5月19日,血液污染丑闻影响的人们聚集在伦敦的守夜活动中。图源:路透社


因为英国历届政府的隐瞒、拖延和不作为,这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以3万人的痛苦和3万个家庭的支离破碎画上句点。


但这场悲剧,在英国引发的信任危机将久久无法消散。


当政府、医生、医疗系统,不能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社会还何谈信任可言?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的另一边,那个全球最大的“血液工厂”,还在源源不断地疯狂吸血……

—END—
首席访谈 | 热门视频推荐
采访热线、商务合作、招聘信息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微信:DAISYYUAN318(王老师)
欢迎写作、摄像、剪辑人才
加入《首席访谈》栏目组
联系电话:13699864745(麦子老师)
简历投递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首席

1、李巍:女人的底气,来源于爱与奉献
2、 疗愈东方人的,为何一定是东方文化?
3、 金蝶徐少春:当前经济不是在下行,是迎来新的增长
4、转化率特种兵陈勇:掌握超级转化率,就是掌握存量时代主动权
5、5600余家门店“三无退货”,百果园底气从何而来?
6、张琦:先做一个美好的人,再去谈成功
7、 天九共享戈峻:“互联网+”时代,大共享理念塑造新商业模式
8、刘科院士:长期储能是太阳能改变世界的关键
9、AI幕后玩家,押注情感计算
10、杨金才:共建产业生态 中国无人机正引领全球
11、赛格导航朱杰:深耕汽车智能网联,践行初心使命
12、跃昉科技CEO江朝晖:能源互联网大有可为,RISC-V引领产业革新
13、NON-New ooo Neutral品牌设计师刘倩:开启可持续时尚“履”行
14、三诺创而新李慧勤:科技赋能 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15、 独家专访罗杰斯:坚定投资中国
16、春回公务航空CEO张益嘉:拥抱市场春天,让公务机不再遥不可及
17、 中国北斗,没有被卡脖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