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问:
我有个
B
蛋白调控
C
通路,已经做了显著的功能结果,该如何选择上游调控分子
A
呢?
这个问题非常典型,也是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最常见的困惑。
这一
A-B
调控轴
的寻找对于下一步实验,以及国自然科学假说的搭建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来进行详细的逻辑阐述,一共分为
3
步:
(一)
第一步:分子
B
表达差异的调控层次确定
(二)
第二步:分子
B
的具体调控机制(
mechanism
)的确定
(三)
第三步:基因
B
机制调控的工具分子
A
(
molecule
)的确定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第一步
第一步:分子
B
表达差异的调控层次确定
对于医学科研来讲,我们通常希望筛选到疾病发生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分子(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
DEG
),作为研究对象,如下:
表达差异是筛选功能分子常见逻辑
那么我们自己的课题的明星分子
B
,一般来自于测序数据的分析,要么蛋白质组测序数据,要么就是转录本的测序或者芯片数据。
1.
我们会根据不同来源数据的火山图、热图、表达倍数(
fold change
)、
PPI
网络分析、功能富集分析等结果,锁定
4-6
个潜在功能分子。
2.
通过
IHC
,
WB
,
qPCR
,跟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确定
B
分子的功能和具体的作用信号通路
C
。
那么我们所说的调控层次指的是什么?很重要吗?
这就不得不说中心法则
“
DNA
转录→
pre-mRNA
可变剪接→不同转录本
mRNA
→蛋白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学过程。而
pre-mRNA
可变剪接决定了
mRNA
的丰度。
既然是
“表达差异”,那么在整个调控轴的哪个环节,出现了
首次表达差异
呢?这个是比较关键的判断标准,因为这个是分子丰度差异的源头。
因此需要设计实验针对
B
蛋白的
pre-mRNA
、
mRNA
、蛋白质的水平进行表达水平定量确定。
这时候,我们通常会见到
SCI
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转录抑制剂
Azathramycin D
、蛋白合成抑制剂
Cycloheximide (CHX)
。
转录本稳定性研究
蛋白稳定性研究
然后用
qPCR
判断
pre-mRNA
水平变化,来确定是否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用
qPCR
检测
mRNA
,来判断调控是否发生在可变剪接水平;用
WB
检测判断
B
分子是否发生在蛋白翻译后修饰水平。
知道了分子
B
表达差异的发生场所,这样你才能够进一步判断具体的调控机制。
后续两期,请期待
(二)第二步:分子
B
的调控机制的确定
(三)第三步:基因
B
机制调控的工具分子
A
的确定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