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条新闻,一个清华的女生求职做保姆阿姨。
评论区基本是炸了,理由无外乎大材小用肯定是假的之类。但其实这个似乎早不算什么新闻了,至少五年前就有类似的新闻,只是现在越来越多。
大众的惊讶之处在于无法将清华大学与看似社会地位不高的保姆对应起来,求学十六载考上国内最好名校竟然去当保姆?
但如果不看职业只看薪水的话,恐怕也是大部分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月薪三万五,划算年薪42万,不要说普通人,这对很多清华大学毕业生来说也是个很高很高的数字了。
而且能舍得花四十万年薪雇保姆的家庭显然不会让人做菜扫地这些,这些进入保姆行业的名校毕业生们干的多是“家庭私教”工作,有钱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其实是极其高的。
最近这段时间教育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什么不准补课之类,美其名曰降低生育负担。还是挺好笑的,他们假装在演,我们假装在信。想补课有一万种手段,现在上海常见的通过联合包老师的方式到家里给几个娃上课。
但对先富阶层来说,完全不用这么麻烦,直接雇几个名校毕业生。四十万对普通人来说很高很高,但对我国的先富阶层来说真不算什么,上海地段稍微好点的一套房动辄千万起步。先富阶层手里囤积的房子是远远超过普通人想象的,随便一套房就能雇佣一个名校毕业生很多年。
其实想想还挺悲哀的,辛辛苦苦考上中国顶级高校的最好出路之一竟然是给先富阶层当私人家教保姆,而不是做更有意义的事,哪怕说在学校带一个班的孩子呢。
网上经常有言论说北京人考北大相较别的省份容易太多,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北京几个偏远区县很多年都没出过清华北大了,哪怕高考状元也只能去一些二类名校。
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顶尖学校大量聚集在海淀东西城,因为这些地区聚集了大量权贵阶层。钱可以砸钱,权可以打招呼,偏远区县分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自然越来越少。北京这么小的地方尚且如此,全国更不用说了。
昨天文章被几个年轻的小朋友嘲讽了,说我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但其实教育等等这些问题丞相读书那会未名就有很多的讨论,我印象里一个化院的同学建议中考必须严格按照成绩录取指标到校还被嘲讽上了十大。往事再回首,真的是屁用没有。
其实我也挺无奈的,很多事情也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决定的。丞相也只是早工作几年所以压力小了很多,但也做不了什么,顶天了只能嘲讽几句,哪怕嘲讽现在也越来越难了。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房价涨上天贵子入豪门。不是很押韵,但挺贴切。随着贫富分化差距越来越大,寒门不仅越来越难出贵子,名校毕业生进入权贵家庭当私人保姆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大势所趋。
丞相无法评价这个现象的好坏,但对社会的发展肯定是个极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