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户进军白银市场的前夜,著名投资人、《货币战争》等畅销书作者里卡兹(James Rickards)就撰文指出,基本面就已经决定了2021年将是银价大涨的一年。
本周伊始,美国市场上的“散户军团”又将白银锁定为新的目标,推动银价在周一大涨。他们的能量足以造就一轮新的白银牛市吗?又或者,狂欢过后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或许,投资者原本就该给予白银足够的关注,而不必去理会散户可能造成的短期波动。正在散户进军白银市场的前夜,著名投资人、《货币战争》等畅销书作者里卡兹(James Rickards)就撰文指出,基本面就已经决定了2021年将是银价大涨的一年。以下即里卡兹的评论文章全文。
虽然黄金价格相关的新闻经常占据财经媒体的头条,但是白银却经常会被人们忽略,有些时候,还会有人将白银揶揄为“穷人的黄金”。白银其实一样拥有作为货币的漫长历史,而且还拥有大量其他的工业用途,事实上,这种贵金属注定将在2021年迎来复兴。
当年的罗马共和国及后来的罗马帝国就铸造过大量广为流通的银币,叫做“第纳里乌斯”(denarius)。一枚第纳里乌斯的价值大约相当于一名非技术工人,或者是一名士兵的日薪。
到了帝国晚期,由于官方开始向第纳里乌斯里掺加其他金属,这种货币自然也就贬值了。事实上,货币贬值和帝国衰败两个进程几乎是混合为一的。
在中国古代,白银也是广泛使用的货币,尤其在明代,为了遏制滥发纸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官方实质上正式确立了银本位。
在公元9世纪初,由于缺少黄金,查理曼大帝大量铸造和推广银币。这成功地刺激了神圣罗马帝国前身的经济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千年多以前的查理曼也可以算作是量化宽松政策的真正发明人。白银是他最钟爱的货币形式。
在美国,根据1792年《铸币法案》,金币和银币都是法定货币。从1794年到1935年,美国铸币局先后发行过多种不同设计的“白银美元”,后者广泛流通,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想当初,1美元的法定定义就是1盎司白银。
最初的白银美元,其实效仿的是西班牙银币“八里亚尔”( Real de a Ocho),西班牙帝国铸造的这种货币,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晚期。早在金本位在美国确定下来之前很久,这种外国银币就已经成为了美国的货币基准。
这种银币会叫做“八里亚尔”,是因为它很容易就可以分成八片。
直至2001年,纽约交易所还经常以八分之一美元,乃至十六分之一美元为单位进行股票报价,其滥觞正在这里。
1935年时,美国银币的成分是90%的银和10%的铜的合金,这样的构成耐久度更好。后来,伴随银价上涨,以及有钱人越来越欣赏高含银量的老版钱币,大量予以收藏,在1965年《铸币法案》之后,50美分、25美分和10美分银币当中的银含量被从90%降低到了40%
约翰逊总统1965年签署的新法案标志着美国纯银币时代的终结。1968年,另外一份法案则终结了所谓“白银证书”的历史使命,不再允许将后者兑换为白银。
从那之后,美国就只发行基础金属铸造的硬币和纸币了,而这些货币也不能再像曾经的那样兑换白银了。
1986年,美国再度发行0.999成色的1盎司纯银币,叫做“美国鹰扬银币”(American Silver Eagle)。只不过,这种银币虽然也有1美元的“面值”,却不是法定货币。虽然众多的投资者和收藏家都对其趋之若鹜,但是鹰扬银币实质上并非货币——难道还真的有人会傻到拿着1盎司白银去换取只值1美元的商品?
简而言之,白银和黄金一样,曾经被广泛应用于铸币,支撑着史上众多王国和帝国的经济。因此,白银和黄金价格涨跌的百分比也经常是同步的,这自然也再容易理解不过了。
只不过,有少数时候,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也会分道扬镳,而白银之所以注定在今年闪光,其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专注于贵金属和大宗商品的投资者都知道,黄金价格2020年上涨了24.6%,表现不俗。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白银的表现更加出色,价格年度涨幅47.4%,几乎两倍于黄金。
事实上,白银在2020年不但击败了黄金,而且击败了所有主要其他资产门类,比如上涨18.5%的美国小型股票,上涨15.5%的美国股票,上涨9.7%的美国企业债券,上涨3.6%的美国国债……还有许多资产门类2020年期间价格是下跌的,包括各种商品、美元、房地产和原油等。
2021年开年至今,白银的基本行情一直是窄幅振荡,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银价接下来会怎么走?
答案是,下面这些原因将会告诉投资者,无论是白银本身,还是白银矿业公司的股票,接下来都继续延续强势,获得超过平均水准的表现。
不过,在正式开始分析之前,不妨先来厘清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拆解一些关于白银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以及搞清楚银价与金价的关系。
虽然金与银都是元素,都是贵金属,但是将这两者直接比较,简直就像是将苹果与橘子比较一样。
首先看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虽然金银都是贵金属,但是,白银是大宗商品之一而黄金不是。许多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感到震惊,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之所以会这样,首先就要明白大宗商品的定义。
所谓大宗商品,是指那些具有通用性和可取代性的,能够和其他原材料一起用于制造或者其他加工活动的原材料。铜是商品,可以用于线缆。煤是商品,可以用于炼钢。玉米是商品,可以用于食物加工。
白银也是商品,有广泛的工业用途,比如水净化、餐具、太阳能面板、电力传输、X光片、镜子和许多医疗器械等。白银的导电性是所有金属当中最好的。它还可以用于排放控制设备。总而言之,这些用途确保了白银具备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身份。
至于黄金,除了充当货币之外,其实并没有多少其他用途。诚然,它是从地下开采出来,这看上去像商品,而且它也在商品交易所交易,但是,它并非商品。
当然,黄金也有一些特定的用途,比如用作太空头盔的涂料,或者是超细的电线,但也就仅此而已。珠宝是一大用途,但是只供佩戴,并不能说明黄金是有通用性的原材料。黄金只适合做货币——当然,它是货币的最佳形式。不必说,白银也有贵金属的一面(还有金、铂、钯),而且银币和银锭也曾经长期被作为货币使用。
不过,历史证明,要确定白银的价值,以及预测其价格走势,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白银既是货币又是工业商品,这就注定了它的价格一方面和黄金一样,要受到通货膨胀、利率、投资者寻求安全的心理、美元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一方面则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要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当然,如果能够同时准确把控贵金属和商业周期两方面的因素,预测银价走势的任务还是开年完成的。前面提到,银价有时会和金价分道扬镳,关键也就在这里——黄金是纯粹的货币游戏,而白银是货币和工业经济的混合游戏。
白银的这种独特性经常会使得许多投资者感到迷惑甚至沮丧,看到金银价格表现不同步,有些人还会愤而宣称白银市场受到了人为操控。然而事实上,他们眼前的谜团,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工业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而已。
另外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则由来已久,“臭名昭著”,宣称金价与银价应该是16比1的比例。一些白银的支持者宣称,金价如果达到了银价的16倍以上,就超出了合理水平。这其实完全是对历史和法律的误读。
上周五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价格是每盎司1849.80美元,白银是27.06美元,两者之比为68比1。显然,要将比例校正为16比1,则要么金价暴跌,要么银价暴涨,但这两者看上去都不大可能。所谓16比1之说只是一部分白银爱好者的话题,在经济层面其实并无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话虽如此,毫无疑问,银价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要受到金价影响的。虽然两者的价格做不到绝对的同步,而且彼此间也没有固定的比率,但是那些能够影响金价的因素,如通货膨胀、利率和投资者情绪等,同样也能够影响银价。
考虑到银价近期的超越表现,以及那些推动金价大涨的因素,未来几个月的银价走势其实也就不难想定了。
目前,里卡兹的模型显示,银价将迎来又一个强势的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