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管云
服务大资管从业者,由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运营,提供有用、有趣、有节操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睢宁融媒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10 小时前  
1018陕广新闻  ·  今天起,可陆续查分!陕西时间→ ·  昨天  
1018陕广新闻  ·  今天起,可陆续查分!陕西时间→ ·  昨天  
天下泉城  ·  今起,成绩可查!山东具体时间公布 ·  昨天  
微观三农  ·  春耕 · ...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宁夏:守牢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资管云

爆发井喷式的不良市场 会死掉一批配资拿包的人吗?

资管云  · 公众号  ·  · 2017-09-17 10:00

正文

有些机构前几年挣了钱,当前在部分地方盲目去买资产包,买了之后基本没有回收,如果是自有资金就没问题,亏的只是机会成本,本金不一定亏,可能是账面亏损,它可以安静地等待,没有流动性压力,但配资就不一样了,放杠杆碰到这种情况就会爆仓会死。


✍️  作者|路透社 李铮

👀  来源|路透晚报(id:Reuters_Wanbao)


中国银行业传统坏账市场非理性繁荣,有问题资产处置经验和经营能力的银行无疑是受益者。不过,配资可能酝酿的二次不良风险正引发业界担忧,一旦杠杆断裂其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监管层已落地多项政策组合支持银行加速处置不良甩包袱,而对购买不良资产包投资人资格的基本不设限,令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投资者蜂拥而入并试图分羹市场红利,也直接带来资产包价格节节攀高。


“价格高,卖得很开心,至少原来价格出不去的,现在都出去了。上市公司要讲故事能讲故事,我们的不良资产包也能讲故事,来吧,互相伤害。”一上市股份行资产保全部主管对路透不无担忧地表示,在当前的价格位置去买,“不良的不良可能就出来了。”


在他看来,当前不良债权市场泡沫严重,恐怕对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均难言是赚钱机会;银行有很多策略可以让资产包价格变高,包括把一个大的不良资产包拆散来卖,并召集所有投资人进行各自的尽职调查,现在参与资金多,价格自然就高了。


类似的这种操作也得到了多位接受路透采访的一级市场参与人士的印证。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银行将此前被迫出表的平台类资产包亦通过各地资产交易所挂拍卖,并在原来价格基础上明显溢价成功交易 ,“自己不清收拿来卖,这些都是坑。”一位AMC(资产管理公司)人士感叹道。


银行当前的策略理解起来并不难,也无可厚非。卖不良资产包本身损失就不小,而基于本息金额太大的资产包市场有能力接盘的机构太少,银行会拆分成多个小资产包扩大受众面,并尽可能在当前一定程度非理性上涨的市场环境下卖到好价格以减少损失。


经过此轮上涨,不少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得到实质性消化,银行的诉求开始从处置不良变成经营不良。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升级了资产保全部门,在今年成立不良资产经营中心,不仅是成本中心还要成为利润中心。


前述保全部主管也谈到,该行目前处置压力不大,前一波宏观经济下行造成的大批量不良已消化得差不多,今年开始不再需要大批量打包处置,“以前出整包是因为报表有压力,现在没有压力可以随便做了,可以自己慢慢收,也可以单户单户慢慢卖,不需要通过AMC,选择和方式路径都多了。”


四大行业绩中报显示,报告期末不良均实现双降。农行行长赵欢在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还要看市场环境,“市场好的时候能转让出好价格,不良下降得会更快。”



价格泡沫下压力显现


诚然,市场上不缺不良资产包,也不缺资金,但在现在这样一个定价明显偏高的时点上,不少机构都已经明显感受到一定压力。


以一则中信银行佛山分行日前登报的公告为例,该行与中信资产持有对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德华贸易有限公司等61户债权包于8月4日组织竞价,北京盛日资产公司报出高于保留价的最高报价成交,双方签署资产转让协议,但后者最终违约。


违约的具体原因无从得知,但当前市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泡沫化现象。可以说,一级市场的疯狂在二级市场演绎得更为淋漓尽致。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大吐苦水,“AMC原来跟你谈妥的包会维护你的价格,但现在的包分一户一户投,你辛辛苦苦交了保证金做了尽调签了协议,结果他们内部的人到处打电话说兄弟最近有一个包要出来了,投资人蜂拥而至,各自加一点,投到大家都没有利润。”


需要先明确的一点是,就目前市场成交价而言,价格泡沫肯定存在;但具体到资产包个案价格是不是过高,则取决于处置端能力。


华南一位AMC高管就对路透表示,“有的时候也是很难去预测时间的收益,看起来1-2年可以清收完,但也许超过三年那就不赚钱了。我们手头上有一个很多年前拿的包,到现在还在清收,如果拆开来看个别项目肯定是亏的。”


至于不良资产包价格整体上是不是有可能回落,该高管认为,只能说阶段性会回落会有适当波动,资金会阶段性相对理性, 未来走势一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二取决于新资金供给和市场供需。


他具体分析称,资产包收购方资金来源或为手头资产处置后的现金回流,或来自于负债借钱。尽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并不是市场需求的繁荣而是供给的减少,且其他行业资产价格并没有上行,因此清收周期并没有到来;同时,在当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加强背景下借钱难,负债端成本更是高。


前述保全部主管则表示,“价格很难下来,可谓是由奢入俭难。”在他看来,一级市场的量相对来说会少了一些,当初为掩饰粉饰报表,让不良出得慢的银行挪表移表,让降级速度变慢,等于是时间换空间。


“尤其是区域性银行,这一部分也都要拿出来卖了,早死早超生。当银行不良在一个水平线上就不会急于去大批量卖包了,拆成单个一个一个慢慢卖也挺好。”他说。



配资灰色阴影


一个爆发井喷式市场必然孕育着风险,对于不良资产市场而言,最大的风险之一便是配资 。据路透了解,目前配资的成本基本上都高于10%,包括AMC也在参与配资业务,但会关注资金需求方的资质和资产包的底层资产。


前述AMC高管表示,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原来收包都拿自有资金或者全部银行贷款,但现在很多人都在放杠杆,即便收购成本高一点,收益也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期。


比如五折买入的资产包有20%的自由资金,假定20%自由资金获得15%的年化回报,剩下80%的负债只需要支付6%左右的成本,则差额收益亦全部归结在20%的自有资金收益中。


这种操作模式是配资加杠杆投资者的普遍逻辑,前提是一个资产包能够得到成功处置或者转售。显然,在当前环境下,这一模式的实现难度随着资产包价格上涨以及处置能力的缺乏都在不断加大。


该高管谈到,有些机构前几年挣了钱,当前在部分地方盲目去买资产包,买了之后基本没有回收,如果是自有资金就没问题,亏的只是机会成本,本金不一定亏,可能是账面亏损,它可以安静地等待,没有流动性压力,但配资就不一样了,放杠杆碰到这种情况就会爆仓会死。


“一部分投资者已经认错出场了。很多人都在看,明年会不会死掉一批配资拿包的投资人。”他并称。


前信达资产湖南分公司总经理、现穗甬融信总裁郝光辉亦指出,现在进入市场的大部分钱,除了AMC外大多都是募资而来,配资的也比较多,投资人心态是比较急的,而配资的投资者承诺的回报是比较高的,能不能撑两年?


“最终能在市场上活下去的,一定要具备终端处置能力;把债权对应的不良资产能够真正盘活,在市场上变现,或者能够把资产运作到需要的人手上去。” 他说。



智信将举办

“PPP投资”主题活动

欢迎报名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 · 资管咖啡45 期活动

“地方政府合规融资及PPP模式未来展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