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新闻的角度说,我如果从中央电视台跳槽,我去哪家单位呢?大家只是笼统地觉得我应该跳到互联网,可是互联网由无数个单位构成,我是去腾讯还是网易还是搜狐?现在从新闻的靠近性和传递性角度来说,我所在的位置依然是各个单位当中更能让我靠近新闻的。虽然互联网整体加在一起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但是它并不是一家具体的单位。跳槽不是一个虚拟的动作,而是现实动作。我不可能从中央电视台一下子跳到腾讯、搜狐、网易、新浪,所有的单位都给我开工资,那倒好,不可能。
因此,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我曾经开一个玩笑说,我从来不排斥未来在5寸的屏幕上为大家主持节目。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在说什么,你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
去年到今年,美国正在发生一个悄悄的变化。之前新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单篇的字数向700字减少,但是从去年到今年美国开始有一些比新闻长、比小说短,5000字左右的中深度报道,重新成为读者、网友和社会最欢迎的内容,说明大家经历了一段眼花缭乱的标题党、信息党,还是会回到一种质感的内容的获取上,一定的。
就像我们偶尔吃顿鲍鱼觉得蛮好吃的,但是我们天天离不开米饭。人们需要的还是那种最核心也最平常但做得有质量的东西。
到了一定岁数的坏处是精力在减少,好处是知道了很多事情的规律,不会今天被这个事情刺激到东,明天被那个事情刺激到西,一切周而复始,都有它的逻辑在里面。将来中国人的阅读,大趋势可能是浅阅读,但是走一段一定会回来,就像很多人说没人看书,我不信,等中国人吃饱了穿暖了,还继续吃吗?难道不从舌尖到心尖吗?吃出高血压了、吃出糖尿病了,中国人还会玩儿命吃吗?中国高血压的患者超过3亿,控制率只有9.3%。我不担心,因为他一定会扛过去,他一定会减肥,一定会管嘴,一定会从焦虑的忙碌的生活中回到精神世界,去喝茶、听音乐、看书。因此,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规律。着急,但是别绝望,会好起来的。
其实,互联网可能就是昨天的电视,可能就是前天的广播、大前天的报纸、再大前天的鹅毛笔。过去用鹅毛笔写的情书、用圆珠笔写的情书与现在用电脑打的情书、用微信发出去的情书,形式不同,但是那种令人脸红心跳的感觉从来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