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了一则新闻,在法国巴黎某百货公司的巴黎世家专柜,大致的经过是一位中国阿姨指责外国人插队,其中一个老外就推了这位阿姨,并作势要打她。阿姨的儿子就上前保护她,就起了冲突。赶来现场的保安来制止的时候,拉起了偏架,制止了中国人,但是插队并引发冲突的老外却顺利买到了鞋子,而规矩排队的中国人却被巴黎世家的店员大声呵斥:滚出去,再也不要来买鞋了。
类似于这样的新闻最近颇有风起云涌之势,年初就有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歧视华人事件,在优惠措施上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就连大家觉得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如果你去银座某些大牌化妆品店,店员对中国客人也非常粗暴,跟防贼一般生怕你买多了是代购。
我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但是这几年游走各地的亲身经历也的确告诉我,中国消费者强劲的购买力,跟外国人对中国贫弱印象之间的冲突正在变得越来越强。早些年每次出去外国人对中国人都颇为友好,但现在去洛杉矶去纽约去巴黎去伦敦,你很可能会随时感受到那种失落的歧视。
什么是失落的歧视呢,就是本来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应该是比较贫弱的,所以他们可以用一个高高的姿态来对待中国人,就如同一个强壮的男人面对一直温柔的小猫,没必要显示出自己可以虐待它的能力。但现在不同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可以到处走走走,随处买买买。所以在面对中国人的时候,那种失落感就体现在,你们凭什么?
我可以想象,这种新闻来未来一定会更加常见,一方面是我们国人的尊严意识越来越强,一方面是外国人的失落感也会越来越明显。我不愿意用美和丑来定义巴黎世家,就拿巴黎世家卖到火爆的鞋来说,有人觉得美到哭,有人觉得丑到爆。嘲笑去买巴黎世家鞋子的人,跟声讨巴黎世家的歧视,完全是两码事。我想跟大家谈另外几个思考。
首先是我们要学会法律来维权,而不是动用民族情绪。前者是理性,后者是感性。理想的力量是持久的,感性的情绪不过是过眼烟云,热闹一下就烟消云散。甚至我们的感性反而会引发其它国家的警惕,就如同动不动就厉害了我的什么什么。拿巴黎世家这件事来说,被侵害的消费者就应该起诉巴黎世家,这样维权的国人多了,我们才真正强大起来了。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映射群体的强大。哪怕我们利用了群体产生的情绪逼迫对方道歉,也不要忘记该维权的地方还是要维权。
其次我们需要检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在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崛起的背景下,很多人有钱后的第一冲动就是买奢侈品来武装自己。或许很多人都会经过这个步骤吧,但是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这种对奢侈品的痴迷是否可以冷静一下。丹麦经常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哥本哈根就一个商场,也不过三层楼,很小的奢侈品店,因为根本卖不出去,因为大家对这类东西无感,反而是这些店里的客人大部分是中国人,因为里面的导购肯定会有一个华人。
我们只是富了起来,但是并没有富裕起来,富裕的人不会只有物质的炫耀,还会有很多精神层面的追求,因为唯有后者才会让一个人真正自信起来。只追求物质的人,就如同用金碗装着的大便,自己觉得品味十足,别人觉得恶心至极。
最后请记住,这世界上人的素质,从来就不是用国别来区分的。中国人有素质高的素质低的,老外也有素质高的素质低的。不必夜郎自大,也不必崇洋媚外,如此,我们才不会面对别人歧视的时候,立刻失去理智成为别人希望我们表现的样子。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是我们最缺少的品质,也是我们当下最该进补的品质。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琢磨先生
哲学 | 文学 | 心理 | 电影 | 旅行
| 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