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写“房事”。
奇葩说海选,很多人选的辩题是“要大城床还是小城房”,听了很多答案都说“大城床”,因为这仿佛代表梦想,有个小伙子说自己坚决不回小城市,那里人都比较土,跟时代脱节,他想要弄潮。赞成选“小城房”的,没有说得好的。
人们对小城市的误会,根深蒂固,总是把回家乡当成一种妥协,哪怕花园洋房在向他们招手,哪怕在北京奋斗十年也买不起一个卫生间。“漂”代表梦想吗?
我真的不懂。
我在北京和上海都工作过,我讨厌每天挤地铁,跟啃韭菜饼的男士亲密无间,也不习惯用一站又一站的时间,摇晃着听英语和读书,我觉得读书应该安静的坐在书桌边,一盏清茶,两柱檀香……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从后八家搬到三元桥,从三元桥搬到798,从798搬到长椿街,又从长椿街搬到潘家园,离建外soho几站路,
每天上班堵一个小时,看着伟岸的一格格的建筑在眼前,但就是到不了。我时常疲惫,说实话,有点像人生,你能看到,但去不了,也许终会到达,但过程漫长到疲乏,并没有喜悦。
搬家过程中,丢了很多书,前男友们的礼物,还有很多别的什么我已经忘了,人的记忆非常奇妙,旧物丢了,回忆也丢了,我是写小说的,我写故事很少臆想,或多或少都是自己经历过的,所以我24岁就想拥有自己的房子,最好有个储藏间,把无用又珍贵的旧杂物留下,
我很怕从北京的东角落搬到西角落,每次都丢点什么,最后七七八八什么都不剩,把每一处称作“家”,其实哪里都不是“家”。
我大概太没安全感了,所以觉得买来的房子才是家。
我25岁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回到小城,认识了一个胸无大志但温和靠谱的男人,就是我现在的老公。我妈妈不让我和他在一起,嫌他穷。没有房子不让结婚的丈母娘遍布天下,我妈也是其中之一,要求一降再降,我们凑齐首付买了个小小的两居室,一起还房贷。
为了省钱装修,我一整年没买一件衣服。在那小小的房子里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五年,我做了妈妈,我被债务和贫穷折磨到焦虑,买什么都缺钱,想到未来很惶恐,怕父母生病,希望日子过慢一点。我没有书房,每天在客厅小小的电脑桌前写稿到天亮,然后洗把脸去上班。那几年,我写了几百万字,有的出版了,有的是垃圾,我没时间约饭、逛街、拾掇自己,
回到小城,我的确变成了一个土里土气,庸俗的女人。但我心里是踏实的,我的儿子一点点长大,我们精打细算,没有余钱挥霍。
那时候出去吃饭,基本都是吴瑟斯请客,我隔三岔五给他电话,我们的友谊是他随叫随到用钱砸出来的,所以非常铜臭肤浅,一点都不坚固。
2013
年,我买了第二套房,机缘巧合,本来对换房不抱任何希望,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朝九晚五,熬夜写稿,给儿子存笔教育基金,就很满足了。结果那一年,我第一本小说出售了影视版权,一笔意外之财,三十年来最大一笔存款,用来干嘛呢?其实那时候有很多想要却没拥有过的东西,比如首饰呀,一个稍微好点的包呀,好看的衣服呀,但我决定咬咬牙换房,因为过年去表弟家玩了一趟,他们买了160平的高端小区物业,儿童房设计非常漂亮,我十分羡慕。
我妈常常替我不值,说我这个女人当的一点意思没有,不会享受,就知道储蓄,省吃俭用,守财奴,也不嫌累。那时候换房子是非常大胆的决定。有人说买房就像摘苹果,必须得踮着脚,得使劲够,买的太轻松太舒服就会后悔,我决定买个一百五十平的,那会儿真的以为这一定是我人生的“终极豪宅”了,用尽了吃奶的力气。
全家反对,没人支持我。他们担心我急出病,把自己逼垮,毕竟我老公属于非常安逸的人,我当时对他说,你放心,我们能扛住,儿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而且钱存着干嘛,不值钱,胡吃海花,再贵的包,会旧会坏会贬值。
我对改善住宅的渴望非常强烈,在我的坚持下,我们从两居搬进三居,有超大的厨房和客厅,幼儿园就在楼下。站在阳台上能看见我儿子做操,一转眼又是五年多,这五年我们小城的房价坐上了火箭,2013年买的时候,7500一平,现在20000,而七千五的价格今天在城郊都买不到房了。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房事现状,努力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
我之前上节目,被问及有没有投资理财的方法,我其实真没有,我懒得研究,也没那个脑子,这些年,有点钱基本上都存起来买房。前几天海选,有人问我,如果天上掉下一笔钱,是买学区房还是环游世界呢?我说现在问我就没意思了,十年前我的答案一定是买房!买学区房!经过十年努力,现在我的答案终于可以是“环游世界”了!
每个人都有他的消费观,我大概是女人里最没意思的那种,过于务实,偶尔也买买奢侈品,但我相对“同收入人群”的女性,真的属于欲望淡薄的,作为中产阶级里的“菜场派少妇代表”,储蓄仍然是我的爱好,推荐你们致富秘诀,间歇性看房,如果一段时间懈怠了,看房真的是一项非常励志的活动。
多看看天价房,膨胀的人会谦虚起来,消极的人会变得豁达。房价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不容易。
回首这十年,像做梦一样,我应该属于选择“小城房”人群里活得比较得志的那部分,
稳定不等于妥协,不等于放弃梦想,不等于懈怠。
极需安全感的女人,不打算丁克的女人,
房子一定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用太大,那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归属感,不用跟房东为涨房租而斗争,不用因为斗不过搬来搬去颠沛流离,
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个空间,买点我们喜欢的有设计感的家具,铺上毯子,把我们出去旅行时带回来的装饰品,精心摆放到各个角落,家才是踏踏实实的存在。
今年我拥有了真正的DreamHouse,非常大,十年前想都不敢想,人生真的奇妙,阿甘说的那句话被引用烂了——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什么味道。人至中年,从两居到三居,从三居到四居,从四居到梦想之屋,有大的花园和露台,可以种桃树,吊秋千,
看起来是房子在变迁,其实见证了我每一步的奋斗。过程本身,回味无穷。
我想起,大概五年前,我跟老公说,我们都努力一点啊!我才不相信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了,我这么努力,这么有才华,这么想过上好日子……他说你就是想得跟吃得一样多!
前几天问他,他憨憨的笑,他说:你果然不是一条咸鱼。
年轻的姑娘,不管如今新潮群体的消费观多么前卫,我还是想分享我的落后的传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