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年试笔》
2015年,《新年寄语》
2016年,《新年寄语》
现在,是2017年1月1日的晚上。你好,我是和菜头。
感觉到了和2016年有什么不同了吗?查看了《2017年星座运势》了吗?和《2016年星座运势》做了对比吗?写了《2017新年计划》了吗?日期修改好了没有?买好春节的车票了吗?
这是我在微信公众号写作的第五个年头。键盘换了,电脑换了,但依旧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没有助理,没有团队,全靠一个人。这也是我连续第四年写《新年寄语》,写到今年的时候,突然发现朋友圈里人人都在写,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站在了广场舞的方阵里,却依然觉得自己是在独舞。
去年,我写了一个系列:《公众号创作指南》、《公众号创作指南(续)》、《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现在回想起来,在去年我所写的文章里面,这个系列是最具价值的。它们完美地符合了我的观点:可以立即付诸实践加以验证的方法。这样文章不是读完就结束了,读者可以自行动手实践,并且验证其中的方法和观点是否正确。纵然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状况,但是,我的想法以这种方式可以毫无遗漏地传递给其他人。通过这一系列文章,连带因为读了这些文章而新写就的文章,以及各个写作者在这个过程里的感触,彼此的讨论和反馈,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我看来,这才是所谓的学习。哪怕是一个杯子,如果你没有亲手做过泥胚,感受过它在手中的转动,甚至都没有看过别人这样去做,你就不能说你知道杯子。你知道的仅只是一些概念,一些外形、颜色、材质、功能,你对事物的本体一无所知。
每天面对那么多资讯,貌似详尽的“深度文章”、“绝对干货”,它们都在把一个人从真实驱离开去,满足于浮光掠影的表象。最让我震惊的是,任何一篇文字本应该都是读者探索和发现的开始,但是在今天,它们最大的功用是作为探索和发现的终结。更不用说,它们在不断混淆真实,在信息传播中污染了所有信道。
所以,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里,我希望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尽量用手而不是眼睛去学习。同时,尽可能去找到类似的人,彼此用做事而非交谈的方式交流,共同完成一点什么事情。哪怕是一起搭建一个模型都好,它也远远胜过笔墨上交锋几十个回合。
我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留言里能尽可能少看到“'我想”、“我觉得”这样开头的话。因为能想都已经想过了,想过的都已经说尽了。我更愿意看到留言里有人告诉我说,他做了什么。摊开你的手掌,让我看看你掌心的故事。
这就是2017年我对你的祝愿!做一个掌心里有故事的人。
新年快乐!
题图摄影:Michal Jarmoluk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图片摄影:Michal Jarmoluk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