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要闻 | ... ·  6 天前  
中国铁建  ·  芜湖!起飞!安徽首条过江隧道首线贯通 ·  5 天前  
中国中铁  ·  时速350公里高铁新线,今日开通!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央视《中国新地标》节目聚焦深中通道项目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0-17 23:07

正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倾力打造30集大型系列节目《中国新地标》,近日在《今日环球》等栏目中播出,CCTV4各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其中,6集节目分别报道了公司建设的深中通道、平陆运河、新疆乌尉高速公路、洋山港、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6个重大工程,深度聚焦横跨祖国大江南北的大国基建,立体呈现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卓越成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打卡“中国新地标”,见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点击观看视频↑

“新地标”深中大桥:

世界最大跨径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在珠江三角洲繁忙的伶仃洋海域,深中通道仿若一条海中蛟龙,连接着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从中山市马鞍岛驶上深中通道,率先经过的是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中山大桥。蜿蜒向东,不远处便是湾区新地标——主跨1666米的深中大桥,这是世界最大跨径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继续向东,车辆很快就来到“鲲鹏展翅”般的西人工岛。从这里,车辆将驶入全长6.8公里的海底隧道,这是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今年6月30日通车试运营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小时以上缩短到半小时以内。通车首月,人流车流双向奔赴,车流总量逼近300万车次,日均10万辆左右。中山接待旅客同比增长超120%,深中大桥、深中隧道等新地标都被市民争相“打卡”。

广州市民 陈先生

特意过来看日出的,然后顺便过来打卡中山,吃点东西。

深圳市民 王先生

当天可以来回还是比较方便,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中山的文化。


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创下10项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是怎么建成的呢?这背后,是7年的前期攻坚,和7年的万人会战,建设者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填补了中国在钢壳沉管隧道领域的空白。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 宁进进

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大概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时的话(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我们也组织了好多国内的水工人才、工程师去国外学习,去了荷兰、日本和韩国,当时我们远远地看到那些船、看到他们的装备,只是远远地看着,很羡慕地看着别人的装备。从2012年开始,外海沉管隧道领域我们开始跟着别人学习、跟跑;然后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初期以后就是并跑;到了深中通道,我们现在已经领先,实现了智能化,而且我们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范传斌

历时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攻克了从设计到施工到检验评定标准,这些“卡脖子”的难题,100%的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使我们(沉管隧道施工水平)领先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

深中大桥,桥面高度与30层楼相当,最大跨径、最高桥面、最高通航净空、最大海中锚碇……中国工程师留下了一连串的世界之最。大桥建设者通过长期试验,将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每秒,能抗17级强台风。高强长效防腐主缆钢丝等科研成果的应用,也让大桥更加坚实。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

如果说深中大桥是一棵海中巨树,那么我身后的这个锚碇就是巨树的树根。我身后露出海面的锚体有51.5米高,我站在它前面显得如此渺小,而这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水面以下还有60米,直接嵌入到海底岩层里。它好像是一个参加拔河比赛的“大力士”,东西两个锚碇可以拉起近20万吨的重量,相当于两到三艘中型航空母舰。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是中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为全球跨海通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催生跨城通勤热 旅游热

乘机热 购房热等新现象

深中通道的通车,迅速催生出了一些新现象,比如跨城通勤热、跨城旅游热、跨城乘机热、跨城购房热等等。创新要素加快流动,也催生出更多的“深圳总部+中山智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


跨江跨海通道将改变珠江两岸

“东强西弱”的局面

珠江口的交通发展史,也是一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史。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珠江口有了首座跨江大桥。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实现香港与珠三角西岸地区的对接。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虎门大桥超负荷的车流量。今年6月,深中通道的开通,补上了珠江口“A”字形交通骨架的关键一“横”,使得环绕珠江口的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公路直通,环珠江口地区得以闭环连接。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 陈鸿宇

深中通道的建成及通车,将进一步打破“圈”之间的边界。大湾区三个都市圈,也就是深圳、广州跟珠西,它们之间的要素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畅通,使大湾区的“黄金内湾”这个核心地带的优势更加凸显。它既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物,也是广东省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区域协调,跟粤港澳合作平台(发展)更加厚实的一个里程碑。

不仅如此,珠江口还在规划和建设更多通道,包括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和深珠通道,这些通道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个世界级、深度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扶摇直上。


来源


央视丨党委工作部 | 一航局丨二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央视《中国新地标》节目聚焦张靖皋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