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吃了一年9.9的年轻人,冲向599的海鲜自助 ·  9 小时前  
新周刊  ·  一座网红城市的困局与破局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我们开始说:健康,是养出来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人物|关雅荻:跑到最后是飞翔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12 19:59

正文

关雅荻采访视频


每当窝在沙发里纠结要不要去做运动时,你可能很难想到,这世界上有人痴迷于超长距离的马拉松越野跑。他们穿上战袍、背上自己的装备和食物,多日奔跑在地形崎岖复杂、天气变幻莫测的群山之中,或是昆仑山、或是勃朗峰。跑步之于他们,不仅是体能训练,更是人格重塑。 关雅荻正是他们中的一位传奇般的人物。

5月5日,笔者在《读者》实体书店“读者书房”采访了关雅荻。这一天风很大,气温只有十几度,他却只穿了一身短袖短裤。一见面,关雅荻就兴奋地聊起了和跑步有关的事情,“……刚从阿拉伯比赛回来,之前完全被晒黑了,现在已经恢复了不少”,他瞅了一眼自己黝黑的手臂,笑着说。

2015年,关雅荻跑完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的冲线时刻


从电影到跑步:命运的两次转变

生长于青岛的雅荻,在高三迎来了命运的第一次转变,他放弃了冲刺省内重点高校的机会,以艺术生的身份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那是1997年,影视业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报考北影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影视方面的背景。雅荻没有类似的优势,“很多专业要求的会摄影、会表演,我也不会,于是我就报考了影视管理系,因为它的初试是写一篇影评,复试是聊天,两者都是我的强项”。为了准备这篇影评,雅荻跑遍了青岛的所有图书馆搜集资料。 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影视管理系。

大学时的关雅荻


在北影求学的七年时间,雅荻积累了大量的片场实践经验,做过多部影视作品的制片,对片长流程了如指掌。研究生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多家影视公司,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却不知道命运正在悄然迎来第二次转变。

2007年,关雅荻得了颈椎病,“吃什么吐什么,走路不能走直线,眼睛也不能往上看。我在床上躺了七天,下床缓了七天,整整半个月,什么都干不了。”病痛的折磨让关雅荻第一次重视起自己的健康,决心做出改变。

时值马拉松热潮席卷中国,关雅荻借此机会开始系统地学习跑步,从0公里到100公里,再到参加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越野跑,他对跑步的热爱有增无减。2013年,他从影视公司辞职,在此后的三年时间,参加了多场马拉松越野跑比赛。 跑步不仅彻底改变了他的身体机能,更让他明确了自己的影视道路,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雅荻将马拉松越野跑与影视相结合,拍摄了《雅荻跑世界》马拉松越野跑真人秀节目,今年已经是第二季。这个节目在全世界取景,在介绍马拉松比赛的同时,与观众分享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节目会一直做下去,未来我计划请周围的朋友和影视界台前幕后的明星加入进来,将冒险与娱乐相结合,做得更有趣”。

2015年,关雅荻在MDS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出发之前


Q:您是如何爱上跑步的?

关雅荻(以下简称“关”):跑步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在我上小学之前,就跟着我爸去晨练。从我们家跑到海边,再跑回来。这一圈有7.8公里,不过这个数据是我30年之后拿着GPS测量才知道的。

长大后我尝试过各种运动,但到了2010年才开始重新系统地学习跑步。2013年,我离开了电影公司,2013年到2016年,三年间参加了一系列跑步比赛。因为当时我发现做了十几年制片,一直都是随波逐流,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样的电影,却找不到答案。于是我决定先把电影放下,专注做另一件热爱的事,就是跑步。所以在当时,跑步对我起到一个助推作用,它不会给你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但是会给你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帮你思考。

前一段我给自己报了一场明年的比赛,在比利牛斯山脉,900公里,累计爬升7万米。我之前还没有参加过这么长的比赛。去年9月我接连参加了两场超马,在10天内跑了520公里,这是迄今为止跑过的最长距离,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可以。 其实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极限 ,所以想挑战一下900公里的超长距离越野跑。

Q:谈一谈您印象最深刻的跑步经历?

关:我从2012年开始参加跑步比赛,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印象最深的跑步有两次 ,一次是在2013年的8月,我在冰岛完成了一个自负重、自补给的多日赛。在第4天有一个长赛段,大概六十多公里。那天特别冷,刮风下雨,五六度的样子。 冰岛的地貌变化非常丰富,爬过一个坡儿之后,我看到了整个黑色的、一望无际的沙滩,才意识到我们跑到了北冰洋。 北冰洋风特别大,海面上刮起来水雾,沙滩是纯黑色的,是火山灰沉积而成,大概有两三公里远。海岸线很平静,远处是惊涛拍岸,那一段跑下来,我有一种特别超现实的感觉,时空穿越的感觉,这种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次是在尼泊尔的Annapurana。去年我登了三座雪山,先是速攀了玉珠峰和勃朗峰,在10月底,我登了Annapurana,是一个技术性山峰,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脉,难度非常大,我们用了15个小时才到达山顶,海拔六千八百多米。在下撤时,我看着喜马拉雅山脉,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登山这么危险的运动在全世界永远有前赴后继的、意志强大的人一次又一次去挑战。 这些人实际上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寻生活的意义。 那一刻,太阳就要落山了,阳光不是那么强烈,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样,非常漂亮。那一瞬间我觉得,就是死在这儿也可以,没有恐惧,非常平静。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

关雅荻


Q: 跑步给您带来了什么改变和收获?

关:我觉得跑步给人带来的不是改变,而是重新认知自我、发现自我。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是真正了解自己。我觉得通过运动对肉身的折磨,提高身体机能,可以换取我们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发现自己的真实面目。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自己,到了关键时刻发现其实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这是一种自我蒙蔽。 体育运动是一种人格重塑的过程。

从电影公司辞职时,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电影。三年过去了,如今我找到了答案。我希望把一些触动我的,和体育、励志精神相关的故事搬上大荧幕,这也是跑步带给我的收获。

这几年参加各种超级马拉松的过程中,我录制了《雅荻跑世界》,这是专注跑步带给我的另一大收获。

Q:和我们介绍一下《雅荻跑世界》这个节目?

关:《雅荻跑世界》这个节目是个很突然的想法,2014年我突发奇想,想把全球超马巡回赛(UTWT)10场都完成一遍,确立了这个目标之后,我想可不可以拍个纪录片?就联系了电影学院的老同学罗登,一通电话我俩一拍即合,又联系了其他几个电影学院的同学,大家也很有兴趣。这个项目从2014年4月份启动,没想到一拍就是三年,今年已经是第二季,并且还会一直做下去。

在拍摄素材的收集上,有时候是我们的摄制组团队在赛道不同位置等我,有时候我们会请一些有越野跑背景的摄像师跟拍。此外,还会介绍赛前赛后的活动内容等。 《雅荻跑世界》是一个关注人的节目,节目中有异国风光、美食、文化等,但更重要是它的人文关怀。 我们关心一起参赛的选手、路边的街头艺人,我们记录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交流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互动。

渐渐的,这个纪录片对我有了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兴趣,而是变成了一个工作领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雅荻和父亲

Q:作为一个电影人,您的电影的兴趣也是从小就有的?

关:对。其实我喜欢电影和跑步,都是我父亲的复制。父亲喜欢看电影,我小时候,他常常带我去电影院,这些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时,我就自己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有时候看许多遍,比如《茜茜公主》《天堂电影院》等。

《天堂电影院》是导演托纳多雷的自传电影,讲的是一个小男孩非常迷恋电影的故事,我很羡慕那个男孩,觉得他太幸福了。后来我偶然得知,有个北京电影学院,那我当然要去试试。当时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顺利考上了。那时中国的影视业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所以我也感到很庆幸,见证了它过去20年在成长和迅速爆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