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  ·  “受资助学生晒国内外旅游照”,浙大回应 ·  2 天前  
新华社  ·  再见,纳达尔! ·  4 天前  
澎湃新闻  ·  上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谁与斯人慷慨同|纪念孙中山先生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2 11:37

正文


92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肝癌不治不幸离世,享年59岁。

 

他出生时,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的余灰还未散尽,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息,满清政府还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做最后的挣扎。

 

他离开那年,国共两党合作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初现曙光。




—— 鞠躬尽瘁的一生 ——


风雨沧桑的59年,上书李鸿章、组织兴中会、创建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改组国民党、两度护法……直到去世前还在带病为国事操劳,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先生已重病缠身,但为结束军阀割据局面,他仍长途奔波一个多月,扶病到达北京,直到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

 弥留之际,在口述遗书《国事篇》中,他还依然把拯救中国、拯救民众放在心中。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有人回忆,孙中山临终前口中反复的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



—— 怀揣理想的一生 ——


从年幼时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产生崇拜,到寄希望于清政府改良主义,再提出“三民主义”走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到最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先生一生不断调整的理想,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推翻帝制后,革命果实不断被篡夺,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先生理想不断碰壁。直到晚年,俄国革命的成功给他很大的鼓舞。他亲自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强调“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临终前夕,他再次把希望寄托于苏联,特地口授了《致苏联遗书》,“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

 

只是先生辞世不久,国民党便背叛了先生遗志,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事业未竟的一生 ——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分级坝堰,改善航道,壅流发电”。


孙中山先生早在1918年撰写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水闸、开发长江水电的设想。

 

陈列在上海孙中山故居二楼走廊东面的《中国铁路全图》,是孙中山当年亲手制定的中国铁路规划全图。这个规模浩大的10万英里的铁路计划,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也注定只会出现在地图上。

 当时有人在背后给孙中山先生起了一个不雅的外号“孙大炮”,说的就是孙中山雄心勃勃的国家建设计划。如今回味起来,令人唏嘘。

 

然而,先生终究可以了无遗憾,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也是最忠实的继承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着振兴中华的目标坚定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那个先生日思夜想的三峡工程也在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除此之外“建设西部”“开发浦东”“海南建省”“青藏铁路”这些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的计划,也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哀悼革命烈士刘道一的一首诗,今天也让我们用这首诗来纪念孙中山先生。




在这些场合,习近平都提到了孙中山


 
历史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今天,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我们党就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近代以后,中国饱受战乱动荡,历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磨难。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15年,当地时间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多次引用孙中山语录
孙中山的语录中,习近平引用最多的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更多阅读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综合共青团中央、新华网

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