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因上看,近来机器人概念的持续走强,与行业内不断出现的利好消息有关。一是在于科技巨头们正争相布局机器人赛道。11月底,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展现稳定接住网球的能力,是继上楼梯、搬重物、人机交互等动作外,解锁的又一高难度的动态动作,反应机器人灵巧手/轻量化/运控能力再上一台阶。
此外,英伟达和亚马逊云科技近期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上齐聚一堂,展示全新解决方案,用于加速AI和机器人技术突破。丰田的人形机器人CUE6则在近日成功完成一次24.55米远的篮球投篮。
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就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已有30余个省市出台了机器人产业支持性政策。比如重庆市在12月5日出台了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展望未来,不少机构认为机器人,尤其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广阔。根据2023年7月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18亿美元提升至2028年的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50.2%。招商证券则表示,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数百亿美元。
就国内而言,根据2024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元,2026年达到104.71亿元,2029年达到750亿元。
机构角度而言,中信建投认为,2024年下半年来,AI自主算法突破和运动能力不断进化,后续Optimus还有望迎来新一代机器人硬件完整更新和逐步对外销售,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具备应用价值的目标越来越近。展望未来全球范围内政策、产业资源有望进一步涌入,加速行业商业化落地。
浙商证券则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商业化落地可期。随着AGI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制造成长板块的明珠,2025年将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部分机构还将2025年定义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民生加银高级研究员、家电机械分析师王鹏程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元年。国信证券则表示,后续在特斯拉等大厂引领、软硬件技术迭代、相关政策支持的三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提速,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带来相关产业链投资机遇。
当然了,也有不少机构表示表示了谨慎。一方面近期机器人概念涨幅巨大,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另一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在探索升级阶段,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