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默念三遍: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
——鹿妈
◆
◆
◆
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即将收官,大S徐熙媛首次在节目中谈到了自己的生育观。
“千万不要生小孩。
”
原来节目即将结束,四姐妹将要回归家庭。
小S抱怨回去之后要立马给女儿准备换班的事情,还要带她去办身份证和医保卡。
范晓萱说想想这些事情就头大,大S立马严肃脸,劝范晓萱千万不要生小孩。
“(如果你照顾不好),那你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小孩呢?
如果想要孩子,可以去照顾没有人要的小孩,你可以去领养。
可是为了一些荒谬的理由,比如说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些原因,那就真的不必生小孩。
”
前几年,我带着工作室做过一项匿名的社会调查:“你为什么要生孩子?”
唯一的要求,是一定填写真实情况。
参与的人数上千,可总结下来,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回答:
-
传宗接代, 也是父母的意思
-
养儿防老,老了身边有个照应
-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没有孩子的婚姻是不完整的
-
意外怀孕
-
到生育年龄了
条条读起来都是没有人情味的机械回答,好像这些脱口而出的答案,早就生长在他们的心里。
统计完表格,工作室的伙伴都沉默了。
一千多个填写问卷的人里,类似“我准备好迎接这个小生命,甘愿付出一切,包括时间、金钱、精力”这样的回答,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我一直觉得,
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
。
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不是自愿,而是被迫。
网友@大师兄说:
“很多人一想起老板,就恨得不行,老板说我每个月发钱给你,你怎么可以恨我。
可员工也会大骂,说又不是我逼你发钱给我,我也给你创造价值了好吧。
小孩也一样。
他也不是逼你们养他,当初你们生他的时候,也不是他非要出来。
如果你们跟小孩讲,把他生下来,是给你们当龙当凤,被你们骂来唤去,那他肯定不愿意出来的。”
可很多父母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不给他们选择父母和出身的权利,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就强行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还指望着他们成为人中龙凤。
几年前有一个新闻。
苏州园区的车坊镇,一对拾荒者夫妻生了十几个孩子,蜗居在田头二十来平的草棚。
一个月工资1800,老二、老三、老四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几个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小小年纪就被迫承受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六岁的老七在池塘不幸溺死后,这一大家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记者去采访,问他:“都这么穷了,为什么还要生这么多孩子?”
他说:“就是因为穷,才要生。
十几个孩子,只要其中一个孩子有出息,全家就能脱离苦海了。”
一颗精子,换一个终生为自己扶贫的附属品,太划算了。
可孩子是无辜的。
本以为可以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柔和美好,没曾想,却成了父母想要逆天改命的救命稻草。
万一某个孩子真要是有出息了,也会被亲生父母兄弟吸血致死。
生命之于孩子,只有一次,一出生就是一辈子。
不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一辈子也就毁了。
如果你都没有准备好出任父母这个角色,又如何去教会另外一个生命认识这个世界?
有时候,不生孩子,反而成了为人父母者应有的自觉。
(拾荒者刘某的妻子和部分孩子)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胜任这个岗位。
前段时间大热的戛纳获奖电影《何以为家》,是唯一一部让我从头到尾都鼻酸的电影。
更让人难过的是,剧情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真实人物出演曾经真正的生活
。
一家九口,七个孩子,为了躲避叙利亚战争,挤在破败不堪的贫民窟里,食不果腹。
这个家庭里,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谋财谋利的工具。
12岁的赞恩,作为长子,没有学上,给小卖店打工,拿假药方帮父母骗药制毒。
稍大一些的妹妹,刚来初潮,就被妈妈卖给房东阿萨德,用来抵扣上涨的房租。
剩下几个孩子,成天与垃圾、暴力为伴。
后来妹妹怀孕流产而死,赞恩的母亲没有半点痛惜女儿的心情,反而再次怀孕。
赞恩彻底愤怒失望,在法庭上控诉自己的父母:
“我想起诉父母,因为生了我。
”
永远忘不了赞恩在少管所里,给媒体打电话时那段声嘶力竭的倾诉: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
我希望所有无力抚养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了。
关于童年,我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铁链……
他们说过的最温柔的话是“兔崽子滚出去”、“让开,废物”。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我活在地狱里,就像是一堆腐烂的肉。”
做父母的没能力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又有什么资格一意孤行地把他带到这个世界。
这些贪婪又自私的父母,不过是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
有时候想想那些无脑歌颂“母爱伟大”“父爱伟大”的人,也觉得有些可笑。
爱是真爱,可这只是在对自己“生孩子”这项选择承担后果而已。
作家刘瑜说,
父母首先是要感谢孩子的,是孩子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
能够放下所有的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
生孩子唯一的目的,就是对这个新生命负责,你必须得全身心投入进去,并且甘愿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想起之前超模李艾自曝被妈妈催生。
38岁的时候,她妈妈打着“过来人”的旗号劝李艾:“我特别希望你能感受一下,养育一个孩子当中的快乐。”
可李艾思前想后了很久,深夜在微博做出回答:
“最近一直被催生,我也知道要趁早,但我还是想负责任的生。
毕竟孩子生了就塞不回去了,最起码有几件事,我得想好。
第一,我是不是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即便痛苦多过快乐,或者说能有苦中作乐的能力。
第二,我是不是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和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不会动不动就责备自己和孩子。
第三,是不是能做到即便为孩子牺牲付出了很多,也能让他(她)拥有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为付出而要求回报。
生孩子之前,我一定要想好,因为我要为一个生命和别人的人生负责。”
三点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生而不养,父母之罪;
养而不教,父母之祸;
教而不善,父母之过。
父母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
如果你没准备好,真的,千万别生孩子。
话题有点沉重,却也是每对父母都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要孩子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不求他多完美,不用替我争门面,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健康康的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
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