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
8100
字,
建议阅读
10+
分钟。
本文为你盘点和分析近期举办的科技发布会中行业走势。
进入金九银十,不只是传统行业迎来丰收期,科技企业也纷纷在近期扎堆举办发布会。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纵观历年来各发布会的主题,大概唯一不变的就是都在拥抱变化。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场景中不断验证及迭代,行至今日,从模式创新走到技术创新,从赋能来到产业重塑,科技巨头们在2018年有哪些收获、未来主要发力点在哪里、会做出哪些战略调整,请看下文对近期发布会的盘点。
一、网易有道AI开放日暨智能翻译硬件二代发布会
9月6日下午,网易有道在北京举办“2018网易有道AI开放日暨智能翻译硬件二代发布会”,向开发者、合作伙伴、媒体记者介绍了网易有道AI战略和AI核心能力、有道智云在教育/办公/智能硬件三大行业解决方案,同时还发布AI硬件新产品:有道翻译王2.0 Pro。
1. 有道AI战略
网易有道近年来深耕教育领域,AI技术的加持也进一步加快其发展步伐。有道CEO周枫透露:有道现在业务端定位就是AI和教育两个关键战略,教育目前在有道的营收中已经占到超过一半的份额,其次是广告。
有道的AI战略中同时注重B端和C端。B端则是通过有道智云为教育、办公、智能硬件提供解决方案,C端就是网易有道的词典、翻译、课程等产品。
2. 有道核心AI能力
有道作为网易独立子公司,其AI布局与网易有很大区别。有道的AI技术围绕着语言这一条主线展开,解决各个场景下的语言处理问题。
第一个技术,神经网络翻译。
在机器翻译领域,有道已耕耘十年。目前有道的神经网络翻译模型支持7种语音的中文互译,还支持英文与印尼、阿拉伯语等语言的互译;
第二个技术,基于OCR的图像翻译方案。
OCR技术是指在照片里面来找到文字区域,同时把文字识别出来,这个技术可以和翻译技术一起来用,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用在其他场合,比如文档的电子化。OCR识别技术的难点在于一些复杂的场景,例如图像角度倾斜、手写识别、混合多语种等,目前有道OCR技术能处理19种语言;
第三个技术,语言合成和对话系统。
翻译王就用到了这些语音技术,能够进行汉语、英语、日语、汉语、葡萄牙等五种语言的语音识别和合成。另外,有道也做了一些特色的项目,例如用机器学习用户上传的录音,只需十分钟的录音文件,就能合成相似的音色。
本次会上发布的全新硬件有道翻译王2.0 Pro,与上一代有道翻译蛋相比,其最大亮点在于引入自研离线翻译技术、拍照翻译功能,和语音助手。这些功能的实现,正是依赖于有道三大AI核心技术。
二、苹果发布会
9月13日,苹果如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尽管今年的苹果发布会让人们吐槽“毫无新意”,但会中重点介绍的A12仿生智能芯片以及其赋能的各种全新AI功能,显示出尽管苹果没有刻意强调AI,但其软件、算法与全新AI芯片无缝融合,让最新iphone无疑成为最领先的AI手机。甚至在发布会结束一周后,库克继续在节目访谈中为新iphone正名:“这款手机里面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相机,并带有智能手机中体积最小、功能最强的芯片。”他认为,iphone XS和XS Max是苹果最先进的手机,取代了几乎人们所需要的每一件小型消费电子产品,贵有贵的价值。
1. A12仿生智能芯片
在去年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iPhone X的同时,推出了A11仿生芯片。苹果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r将其称为“最强大的智能手机芯片”。而现在,A12仿生芯片在各方面功能都远超过前辈。
首先,A12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第一款7纳米处理器,集成了69亿个晶体管。2017年可谓是手机芯片10纳米工艺的元年,一时间苹果A11、麒麟970、高通835等芯片都采用了10纳米的制程工艺。当大家认为10纳米至少会被使用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 上个月,华为在IFA上宣布麒麟980是全球第一个商用台积电7纳米工艺的手机SoC芯片。事实上,如果按照搭载7纳米处理器手机上市的时间来看,苹果A12芯片才应该算是最早的。另外,其他的芯片巨头如AMD、英伟达使用台积电7纳米工艺的产品都还未发布。
其次,A12的运算速度有显著提高,且更节能。除了运算速度,A12芯片最强大的地方在于A12芯片上全新的神经网络引擎。神经网络引擎支持复杂机器学习,还有一个智能计算的系统,能够合理分配CPU、GPU和神经网络引擎上进行的计算任务。去年,A11上的神经网络可以每秒运行6千万次计算,而今年A12上的神经网络引擎可以每秒运行5万亿次计算。
基于全新的A12仿生芯片的运算速度,iPhone上的拍照功能、视频功能、语音助手、AR都上升到全新水平。另外,A12上新的神经网络引擎能够更有效地识别人脸的各个部分,加快Face ID的识别速度。由于全靠本地的A12芯片处理,而没有用到云端AI,Face ID的安全性也将更高。
2. AI生态开发
有了这么强的芯片,一向喜欢打造封闭式生态的苹果自然也希望开发者在苹果的平台上开发AI应用,将苹果的AI能力落地。
在WWDC2017上,苹果介绍了Core ML。Core ML是能在苹果产品上使用的高性能机器学习框架,能帮助开发者快速地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融合到App中。在今年的WWDC上,升级的Core ML 2可以使模型运行更快,处理速度提升30%,模型大小能减少75%。同时,苹果还发布Create ML,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机器学习任务模型开发,能直接在Mac上完成模型训练。另外,A12芯片上的神经网络引擎也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可以通过苹果的机器学习框架 Core ML 2访问。
总结这次发布会,尽管在大众看来新产品从功能到外观似乎没有太大创新,但苹果为开发出最好的AI手机已不遗余力。苹果7nm制造工艺的A12仿生芯片配合上神经网络引擎已经成为移动终端最强芯片,还通过Core ML和Create ML等机器学习工具,建立起AI开发者生态,将自己的AI能力开放给上千万苹果开发者,为iPhone开发更多的AI应用。
不过,在苹果发布会结束后,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发微博称:“稳了,我们十月十六日伦敦见!”想必他对即将推出的华为新品旗舰手机、搭载7纳米Soc麒麟980处理器的Mate20非常有信心。让我们对十月十六日发布的华为新机拭目以待。
三、2018杭州云栖大会
9月19日,主题为“驱动数字中国”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在云栖小镇开幕。
1. 创造多元化生态,推动数字中国未来发展
大会开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率先演讲,他在主论坛致辞,“阿里巴巴永远是一家技术驱动,使商业有所不同,创造商业新赛道的数字经济体。”
张勇表示:“阿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横跨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各个领域的独特的数字经济体。
阿里数字经济体正是数字技术在中国过去十年巨大发展的缩影。“
在张勇看来,面向未来,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依然有无尽的想象力。“如今大家想到更多是互联网对经济和消费的影响,面向未来的 10 年、20 年,数字技术和它所承载的新一代互联网,一定会对政治、经济、商业、人文、民生等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张勇认为,阿里巴巴也正在创造一种多元化的生态,并和合作伙伴一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的未来发展。
2. 发布城市大脑交通 2.0
在会上,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金志宣布杭州市“城市数据大脑”交通V2.0正式发布。
金志表示,杭州城市大脑2.0将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一年扩大28倍。接管1300个路口信号灯、接入4500路视频,通过7大生命体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并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指挥杭州200余名交警。此外,首次开拓应用新领域,成为消防战士的得力助手,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受益于“城市大脑”,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依据公开的城市季度报告,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目前,除了交通、消防之外,“城市大脑”目前还在征信系统、市容市政管理、旅游交通等多方面进行应用尝试。
3. 达摩院的“修炼”进展
去年3月9日,阿里巴巴在杭州总部召开首届技术大会,宣布启动“NASA计划”,要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去年10 月 11 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 计划)。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计划将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预计 3 年投资 1000 亿人民币,面向全球吸引人才。
如今一年过去,在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CTO张建锋分享了达摩院的最新进展。
张建锋表示,阿里不缺数据,仅电商一天产生的数据就高达 600Pb,达摩院的存在便是要解决两个问题:这么多的数据从哪来?我们怎么处理?对此,张建锋的回答是,达摩院将更加关注底层的算法算力,并且已经开始了两类芯片的研制工作,预计明年将可以流片,随后投入使用。
① AI芯片、量子计算
今年 4 月,达摩院宣布正在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 AI 推理计算,制造成本和功耗仅为一半,性价比超 40 倍。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张建锋宣布这款 AI 芯片将于明年下半年面世,预计将率先应用在阿里数据中心、城市大脑等业务场景中。
除 AI 芯片以外,量子计算也是达摩院的研究重点之一。阿里巴巴研发的“太章”是全球首个 81 比特随机量子电路模拟器,阿里巴巴希望在两年内发布全球首个量子芯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首个全球量子生态系统。
② 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今年 4 月,阿里收购中天微,该公司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 CPU IPCore 公司。如今,张建锋在2018云栖大会上宣布,阿里将把中天微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推进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 张建锋表示,阿里巴巴达摩院将以新成立的“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以Ali—NPU智能芯片和嵌入式芯片为核心的芯片战略。他预期,明年年中将产出各类指标均是全球最领先的阿里巴巴第一款神经网络芯片。达摩院研发的CK902系列嵌入式芯片,将是中国第一款带安全功能的、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
“平头哥”的名字和“达摩院”一样均取自马云。阿里巴巴相信小的力量,而“平头哥”也是非洲草原上的蜜獾的别称,阿里希望能学习它无所畏惧的精神,顽强执着,而又勇敢追梦。
③ 青橙奖与阿里巴巴数学竞赛
达摩院青橙奖的设立,目的是奖励大中华地区 35 岁以下或博士毕业的青年人士,奖励他们在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上的成功。获奖者每人除获得 100 万现金奖励以外,还将获得阿里达摩院的计算、场景支持。
张建锋称阿里巴巴的发展有两个基础,青年人才+数学,这次设立这两个项目也是希望此举能够促进青年人才以及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发展。此外,9月18号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已经正式上线,48 小时内,所有人都可以在线上答题参与,奖金达百万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参加。
④ 与顶级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阿里巴巴达摩院已经在全球 8 个城市扎根,汇聚了超过 300 多名科学家级别的研究人员。对于达摩院的发展,张建锋总结为“构建 4+X 实验室,打造合作生态”,加强与顶级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目前,达摩院与全球范围高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有: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清华大学-蚂蚁金服数字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阿里巴巴自然交互体验联合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阿里巴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研究中心。
另外,达摩院已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还开始在中国、东南亚、欧洲、中东、北美等地筹建全球研发中心。
⑤ 广纳顶级科学家
经梳理,达摩院已引进9名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数十位终身教授。目前任职的重量级科学家包括:
另外,达摩院还设立了学术咨询委员会,主要做学术咨询,首批10位成员如下:
4. 马云: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制造业靠数据
2018 年 9 月 10 日教师节,马云宣布将在 2019 年的教师节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
9 月 19 日,马云在“2018 杭州•云栖大会”全面阐释对于新制造的思考。他表示,新制造很快会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出想象,新制造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马云还特别提到最近升级的贸易战。他认为,贸易战不可能在两个月、两年内解决,可能会持续 20 年,但困难中会冒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才能应对挑战,“新制造”正是企业面临的新机遇。那些用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赢家。
四、蚂蚁金服金融科技正式全面开放
在9月20日举行的云栖大会ATEC主论坛上,蚂蚁金服副CTO胡喜宣布,蚂蚁金服金融科技正式全面开放,为行业提供完整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包括容灾系统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如金融安全、区块链等都将对合作伙伴开放。
1. 技术开放的三个阶段
据介绍,蚂蚁金服及支付宝技术开放可分为三阶段:2004年成立之初,支付宝致力于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1.0时代;2015年开始,蚂蚁金服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发布蚂蚁金融云,将成熟的技术加速开放给合作伙伴,这是2.0时代;2017年9月,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阿里投资者大会上宣布,蚂蚁金服已经实现自营业务的100%开放。
胡喜表示,蚂蚁金融科技正式宣布进入3.0时代:
支付宝对内延续BASIC战略,对外开放的技术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核心,是成建制、有体系的全面开放,并实现了技术商业化,支付宝将与200多家合作伙伴一起,为行业提供通用和行业解决方案。
2. 自主研发的容灾系统
在2018年ATEC主论坛上,胡喜还演示了支付宝自主研发的容灾系统,这是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现场模拟了2个机房同时出现故障的小概率事件,系统在秒级便恢复正常,用户的资金、数据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根据刚刚上线的蚂蚁金融科技官网显示,蚂蚁全面开放的技术菜单多达数百种,包括金融安全技术、海量金融交易技术,金融风控技术等;行业解决方案则包括数字银行解决方案、数字保险解决方案。
3. 区块链商用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峰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针对“ICO沉寂,币圈散尽”等观点表示,2018年,区块链商用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速度比想象来得快。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表示,区块链技术绝对不等于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而是一个信任机制。
图片来源:蚂蚁金服科技
蒋国飞于大会现场宣布了蚂蚁区块链的又一最新进展,推出区块链BaaS服务平台,同时启动蚂蚁区块链合作伙伴计划,让区块链中小创业者得以直接在底层技术上做各种应用场景的开发和创新。
当天,蚂蚁金服正式宣布蚂蚁金融科技全面开放,区块链成为开放目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两年,蚂蚁区块链干了两件事,一是修炼技术内功,二是开放技术,加速区块链商用落地。”
据公开信息显示,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已经蝉联两年全球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其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可信计算、隐私保护、跨链交互上都取得了突破,其申请的上百项技术专利也都集中在这些领域。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提前进入商用时代,首先得益于技术能力的进步,系统性能越来越成熟;其次是开放技术引发群体加速创新;第三是与行业标杆合作刺激了滚雪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