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2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2 天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编辑·手记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过年啦!春节的这些习俗竟然和道教有如此深的渊源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1-26 12:47

正文


腾讯道学祝您春节快乐!


文/清虚道人


一年一度的春节,百姓通常叫做过年。 过年,重点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是“年”,即“年”究竟是什么。四季轮回,为什么要在冬春交接的时候有一个“年”的节日?另一个问题则是“过”,即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过“年”。 中华文明央央五千年,历朝历代都会对之前的风俗习惯有所更改,我们现在还继承着多少有关于过年的传统习俗呢?


“年”的来历


传说中认为,年是一种来自于深海的猛兽,每到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吃人。 人们只有进到深山,才能躲避年的伤害。后来有一天,有一位白发老人自称可以对付年,他用爆竹驱跑了年兽。原来 ,年最害怕的是红色、火光和炸响,自此放爆竹、贴春联就成为了过年时的标配。 人们往往也都在除夕夜不睡觉,以“守岁”的方式去期望平安度过年兽上岸的日子。


年最害怕的是红色、火光和炸响(资料图)


据考证,以爆竹来驱逐猛兽的说法可能在汉代就已经成型。东方朔在《神异经》中对此就有了相关的记载。而这一种用具有特殊效力的爆竹来驱逐邪魅,其实就已经具备了早期的宗教色彩。 年兽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人们对未知的恐惧;神秘的老人用爆竹驱逐年兽的行为,代表着人们对自然(阴阳的互化、五行的生克)的探索和崇敬。


这些传说后来慢慢被人们淡忘,当初对年兽的害怕逐渐演化成为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 又因为这个时节正好是春季开始复苏的日子,对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华夏民族来讲,春天便意味着新的开始。 人们对新春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因此也就把过年叫做春节。


随着西历的流行,大多数人都对“元旦”有明显的印象,却不知道其实元旦最开始的时候是对春节的指称,代表的是农历新一年的开始。


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明确说明了元旦指的就是正月初一日。《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 “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 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即是说正月初一名为元日,为正朝,为元朔。 “元”的本意是“头”,引申为“开始”。因为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春季的开始、正月的开始,乃是“三元”,所以初一就叫做“元日”。 这一天又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三朝为同一天,所以又叫“正朝”;又因为它是全年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民间有一句谚语叫“百节春为首”,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道教的春节其实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升天就已经开始了,期间要历经接驾玉皇爷、除夕夜子时迎众神、初五接财神、初九庆贺玉皇诞、十五上元节等重要节日,并且还有年前的谢太岁以及年后拜太岁等众多活动。 至正月十五日,一般宫观的春节活动也将告一段落,惟独北京白云观的春节则要延续正月十九邱祖诞辰,这同时也是全国以白云观、长春观为名的供奉邱处机祖师的一众宫观所形成的共同惯例。


道教信仰与民俗


在道教的习俗中,每年的正月初一更是天腊之辰。 铁罐施食中有一句白文说: “三元五腊无祭祀,四时八节少追修” 。三元五腊、四时八节这些必须要对神仙、祖先以及三界十方进行供奉、祭祀的日子。《云笈七签》卷37记载 :“正月一日名天腊” ,这一天是 “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 之日,因此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都要设坛庆贺,举行祈福法事活动。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本身具有明显宗教意味的春节活动,随着对神仙信仰的广泛普及而逐渐演变成了民俗。如上文提到了为了驱赶异兽而放爆竹 ,后来附加在爆竹之上的宗教意义逐渐减淡,最终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 被寄寓了“爆竹声中辞旧岁”的改旧换新的味道 。除此外,还有每年的拜年和发压胜钱的习俗也都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过了除夕,按照中国人传统的计岁方法,每个人都又长了一岁。在 新的一年开始时,晚辈都要向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者在新的一年中健康长寿。 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先作揖后磕头的拜年礼节,这和道教中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的独有礼节是完全一致的。 当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通常都要给后生封上一些压胜钱(如今多称为“压岁钱”),这一习俗也和道教信仰有密切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