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提出低空经济行情演绎“四段论”:即可以将低空经济的行情演绎划为四个阶段:逻辑、产品、订单放量、并购重组。
我们预计2025年或迎来第三阶段行情,核心驱动是“订单放量”。
我们认为2025年或迎来低空领域的订单潮,在有产品的公司中,谁的产品真正有竞争力,能打开市场,会吸引市场更集中的关注
该阶段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
主机厂商、发动机供应商以及预计雷达
在低空新基建中或具备放量潜力。
近一周,我们连续发布两篇深度报告:
《低空新基建,哪个环节或放量?雷达行业初探——华创交运低空60系列研究(七)》
以及
《
宗申动力深度研究:航发、摩发、通机:低空三剑客,三箭齐发——华创交运|低空60系列研究(八)》
,
均围绕我们认为第三阶段或具备放量潜力的环节进行探讨,结合此前我们对主机厂商的深度研究,我们在此作核心逻辑的简要梳理。
(一)主机厂:载人市场意向订单或先行,载物领域实际订单或相对放量
1、载人市场:想象空间大,意向订单或先行
华创交运团队在10月8号发布行业深度
《畅想2027,主机厂视角看我国低空载人市场——重点关注万丰奥威》,
10月22日与华创汽车组联合发布公司深度
《万丰奥威:低空经济浪潮下预期钻石飞机品牌核心受益,轻量化趋势下汽车部件业务共建双轮驱动》,
我们提出主机厂商在低空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1:传统飞行培训的需求空间广阔。
波音2024年发布的《飞行员和机务展望》,预计未来20年飞行员存较大缺口,美国市场飞行需求稳定增长,我国市场有较大的潜力。
驱动因素2:畅想2027,主机厂视角看我国低空载人市场空间有多大。
1)畅想2027,通航飞机市场空间有多大?
我们从通航机场数量+单机场对应飞机数量两个参数入手来做预测。我们预计27年较23年新增196座通航机场,总数量将达到645座,23-27年复合增速9.5%。我们预计27年通航飞机数量较23年增长44-119%。我们按照单机场对应飞机数量7.4、10、20架来测算,2027年较23年新增1454、1964、3929架飞机。
我们预计通航飞机市场中的成熟机型或迎来国内订单提速,中资背景企业或可获得更高份额。
2)畅想2027,eVTOL市场空间有多大?
我们认为城市/城际空中交通具备最大的规模潜力,
假设巡游出租车渗透率的1%,即意味着超过1.3万架eVTOL的需求。
就当前进展而言,我们预计到2027年,低空+旅游是率先可商业化落地的市场,
我们假设在2027年有三分之一的4A级以上景区引入eVTOL低空游览,一个景区5-10架,则至少5000-10000架需求。
关于eVTOL主机厂的订单如何理解:
“三证齐全”的亿航智能在24Q3交付达到63架,Q1-2分别为26、49架,2023年一共交付52架,交付在明显加速。
而对于提交TC申请获民航局受理,但尚未获得TC证的企业,我们建议关注其意向订单。
如在11月初上海第七届进博会期间,沃兰特航空VE25-100产品说明会及战略签约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会议中心举办,与南航通航、金鹿公务、中国通航、中国飞龙新签
VE25-100意向订单超165架,
订单金额逾35亿元人民币。
如11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期间,沃飞长空与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了首批120架AE200意向采购订单。
我们预计随着低空经济推动提速,eVTOL主机厂商具备订单/意向订单放量的潜力。
我们持续推荐
万丰奥威:
我们预计
国内低空经济发展推动钻石品牌飞机商业落地新机遇,尤其,国内短途运输业务预计会对DA62机型有更多的需求;而公司与大众(德国)签署eVTOL领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意味着公司推动eVTOL 领域业务发展更进一步,该机型已经亮相珠海航展,建议关注后续如何打造成公司全新业务增长点。
2、载物领域:实际订单或相对放量
按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分类:
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
民用消费级无人机:
以娱乐应用为主,主要面向C端,包括个人摄影、航拍娱乐、影视拍摄、编队表演等;
民用工业级无人机:
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G端、B端,禁毒侦察、反恐巡逻、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电力巡检、航空测绘、护林植保、物流配送等。
工业级无人机
有着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且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包括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
军用无人机
在现代国防力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低空+物流”是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我们建议关注“低空+专业/特殊用途”市场的潜力。
11月22日,
国家消防救援局新闻发布会介绍:
低空经济对航空应急救援的影响,概括为四个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持续优化。
发展低空经济,能够推动更多的通航机场、直升机停机坪、无人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的布点,总体上提高救援效率。
二是促进航空应急救援技术创新。
吸引更多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航空器技术研发,推进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不断创新、升级换代,为救援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是促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
四是促进航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根据央广网报道:随着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一大挑战。深圳龙岗区开展“低空+高层建筑消防”试点工作,利用安全、易用、低成本的无人机飞行平台与地面测控装备,
无人直升机凭借原地起降能力、大载重、长续航、机动灵活等优势,
有效避免了地面交通阻塞、装备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可执行复杂且特殊的高层建筑消防任务,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
在该领域中,我们继续建议关注
绿能慧充
:
核心看点在于
公司持有57%股权的控股子公司中创航空,致力于
工业级大载荷飞行器
的研发与应用,主要产品为
工业级无人直升机、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专业飞行控制系统,
应用场景包括应急救援、消防灭火、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军事等领域。
(二)雷达:我们预计低空新基建或率先放量环节
三大用途:我们认为雷达在低空新基建领域中会扮演重要角色,即: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以及低空监视/反无雷达。
1、气象雷达:保障飞行的第一步
如何看待低空气象雷达市场空间?
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根据适飞区域面积/雷达工作辐射范围从而推测雷达需求空间。
(根据绍兴市越城区规划对气象感知的布局规划,假设覆盖全域,相当于13.5平方公里布置一套)。
注:该测算方式是仅供参考的思路,或与实际有出入,未来若有更多类似明确数值的规划,则可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
2、空管雷达:国产化率提升的潜力
空管雷达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低空空管雷达市场空间?
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机场数量+国产化率的提升。
2023年末我国境内运输机场259个,通用机场数量达449个,我们预计到2027年通用机场有望较23年增加约200个;而我国民航空管雷达应用领域,国外厂商占据主要份额。
3、低空监视/反无雷达
在低空监视领域,我们预计未来是多种技术、设备的融合应用,但雷达全天候主动探测识别和跟踪定位的特征具备优势,低空监视+反无雷达可以组成系统。我们认为需求方更为多元,包括机场、起降点(场)、适飞区域以及重要设施重要区域等。
因此在理论上,其市场空间或不低于气象雷达。
建议重点关注
国睿科技、四创电子、纳睿雷达
。
(三)航发市场:继续推荐宗申动力
前述无论载人、载物市场,纯电是一种方向,混动或油动亦有其空间。我们继续看好宗申动力子公司宗申航发作为以国内中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为主的制造商,涵盖无人机及轻型通航飞机市场,我们预计或将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下前述整机放量机遇,此外,我们认为军用无人机在现代国防力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根据公司24年中报介绍,加速推进适航认证进程以及混合动力航空发动机产品的研发。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宗申航发与山河智能目前正在开展两款发动机的随机适航认证工作;宗申航发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已在彩虹无人机和翼龙无人机等多款机型上使用。
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双显著增长。2024H1实现收入1亿,同比增长127%;利润1711万元,23H1为亏损1073万元。
二、华创交运|低空60指数:本周小幅上涨1.3%,全年上涨34.1%
1、指数表现:本周小幅上涨1.3%,全年上涨34.1%
周表现:
11月22日,
华创交运|低空60指数
为133.29点,周上涨1.3%,其中制造环节指数周下跌0.9%,运营及保障环节指数周上涨3.7%。
作为比较,沪深300指数周下跌2.6%,Wind全A指数下跌2.1%,创业板指下跌3.0%。
全年累计表现:
华创交运|低空60指数
上涨34%,其中制造环节上涨29%,运营及保障环节上涨40%。
作为比较,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13%,Wind全A指数上涨10%,创业板指上涨15%。
2、个股表现:
本周涨幅前五分别为:四川九洲
(61%)、谱尼测试(21.2%)、武汉凡谷(19.2%)、宗申动力(14.0%)、通宇通讯(13.7%)。
本周跌幅前五分别为:亿航智能
(-15%)、蓝海华腾(-9.1%)、中简科技(-6.6%)、西域旅游(-6.6%)、超图软件(-6.3%)。
全年累计看:
涨幅前五分别为:宗申动力
(314%)、万丰奥威(305%)、中信海直(237%)、深城交(206%)、莱斯信息(167%)。
跌幅前五分别为:
航天宏图(-44%)、st观典(-38%)、中复神鹰(-34%)、司南导航(-26%)、孚能科技(26%)。
三、投资建议:继续强调低空经济重大投资机会
我们继续建议重点关注标的:三剑客|四金刚|一环节
低空三剑客:
万丰奥威、中信海直、宗申动力;
低空四金刚:
新晨科技、苏交科、深城交、莱斯信息;
低空一环节:
(雷达)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纳睿雷达。
我们继续建议从产业链及区域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
1、从产业链维度
1)我们建议重点关注2025年或具放量潜力的环节,优选装备制造端,核心在于
我们认为产业趋势商业化进度或超市场预期,
eVTOL或传统通航飞机或正迎来包括政府在内的订单潮,而无论低空飞行器主机厂商、发动机或新基建环节中的迎接设备,作为标准品,具备全国化甚至全球化拓展空间,市场容量更大。
2)我们深度推荐运营层稀缺标的:中信海直:持续看好通航龙头在低空经济浪潮下的三重受益逻辑与发展潜力。
3)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方向: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
相关企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低空规划、飞行培训、检测检验、地面保障等环节),尤其低空空管/监视与信息技术安全领域。
我们理解新型低空智联基础体系,需要帮助实现:
飞行前(空域与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情报、气象保障、飞行评估等)
-飞行中(空中管理、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置、飞行监视等)
-应急处理(救援支持、反制干扰、拦截、打击等)
-飞行后(数据分析与共享)的全面体系建设。
受益标的中:新晨科技、地铁设计、中国通号、莱斯信息、苏交科、深城交等。
其他相关标的还包括:
模拟机:
海特高新;
北斗/导航:
中科星图等;
低空安防:
天和防务;
检测检验:
广电计量等。
2、重点区域投资维度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粤、皖、苏、川(渝)、浙等省市的企业,或在本轮低空经济浪潮中拔得头筹,显现示范效果。
1)广东:优势在于具有完善的产业集群
广州市有当前全球唯一三证齐全的eVTOL整体制造商上市公司
亿航智能,
国资旗下有检测龙头企业
广电计量
等。
深圳市则聚集了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
大疆
,无人机物流领域应用落地的
美团、顺丰
等,我国运营层核心上市公司央企
中信海直
亦在深圳。
珠海则有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亚洲通航展等知名展会平台。
位于广东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亿航智能、中信海直、地铁设计、深城交、广电计量、纳睿雷达、顺丰控股等。
2)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为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成就了政府投资的典范标杆,也在今年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成为地方性法规,自24年3月1日起实施。
安徽计划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安徽省有望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的塑造中,复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位于安徽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四创电子、应流股份、设计总院等。
3)江苏:具有强大的基础配套产业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
的完善是制造、运营的保障,在产业发展早期或率先进入订单周期,尤其打造领先的
低空管理和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
民航空管龙头莱斯信息、设计规划类华设、苏交科均在南京,商洛电子参股的亿维特ET9(eVTOL)原型机成功完成首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是工信部直属的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综合大学,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位于江苏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莱斯信息、华设集团、苏交科、国睿科技、商络电子等。
4)川(渝):产业实力雄厚,应用场景丰富
产业实力雄厚:
无人机作为低空飞行器的一类,川渝地区有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模拟、雷达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
应用场景丰富:
川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山形地貌较多,一方面适合低空游览等低空消费的拓展,另一方面适合低空勘探、植保、物流等应用。
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组织低空消费周,发放低空消费券,亦是为低空经济大众化打下普及基础。
位于四川/重庆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宗申动力、海特高新、中无人机、四川九洲等。
5)浙江:财政实力强,产业具备基础。
主要上市公司为:万丰奥威。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飞行器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