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有泼辣修图授权转载
说明:
1、本文章所有图片除特殊声明外,均使用iPhone 6拍摄。
2、本文使用的修图软件是泼辣修图。
3、文中所有图片都是在两个小时之内拍摄完成的,因此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更重要的是观察对比。
正文:
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机摄影变得越来越流行,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手机摄影技巧的文章,但今天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回想起来,这一篇文章也是无心之作,本来我只是归家途中偶遇暴雨,于是想用手机记录几张暴风雨,结果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拍摄一组对比图片呢?于是就有了这些照片,也有了以下这些技巧:
技巧一、少就是多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摄影最经典的法则之一。对于新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作为老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开迈向高手的大门。
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关键。
当然,“少”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少”,不能“多”,实际上,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我们看一个例子: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随手咔擦那种。
记住:少就是多!
这样拍出来实在太杂乱了:
雕塑、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绿化带……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可能就会这样拍:
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
通过仰拍的视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绿化带、天空,同时为了活跃画面,还加入了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该图为相机拍摄)
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绿化带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整个画面的元素变得更为简洁。
这三张照片的画面元素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雕塑、天空、绿化带、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
雕塑、天空、绿化带。
雕塑、天空。
我们通过不断的做减法,不断的突出主体,让画面构架一步步的提升,最终实现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两张照片并不是我在当天拍摄的,也并不是同一个场景,但也能辅助说明“少就是多”,我一并放在这里: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摄?如果拍成上面这样,未必有些过于平庸。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少就是多”这条摄影法则,将画面的元素进一步分离、优化:
可以看到,我们通过减少画面元素,聚焦画面局部的方法成功提升了画面的主题感。
化繁为简,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
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技巧二、低一点儿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拍成上面这样,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平稳的水平线,三分构图,延伸线,还算合格。
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强烈,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对称效果。
2、等待电动车的出现,为画面加入主题感,为点睛之笔。
3、通过垂直翻转,有电动车即将驶向云端的效果。
再比如,这个场景:
如果拍成上面这样,依旧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多大亮点, 似乎谁都能拍出来。
这时候,我们采用: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透视关系),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2、制造水面波纹(为了激起波纹,我脚不停的在踏水),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
3、通过镜头校正,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
4、通过减少车辆,强化画面重心。
这时候的画面效果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力。当然,既然我们可以“低一点儿”,自然可以“高一点儿”,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巧三、节奏与韵律
什么是节奏与韵律?
简而言之: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
比如这幅图:
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画面十分杂乱,近处的马路,远处的防护板,再远处的楼房,画面没有丝毫的规律可循,节奏感十分匮乏。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画面中的统一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近处马路的线、远处的警示线条、防护板上的红白线条都是一些线条的几何图形,并且分布状态也有规律可循,因此:
我们通过捕捉局部画面,通过线条(马路和防护板上)、方块(左上角的警示牌)、三角形(行人)的有序组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有节奏的照片。
再比如:
这张照片也是有节奏感的,例如近处的建筑、地面的线条等,但是画面的节奏感明显不强,主要是没有做到“有序重复”。
我们从下往上拍摄:
(这幅图有致敬因素)
这时候画面的节奏感就更强了,线条、圆形、三角形这是统一特征,它们的分布也还比较有规律,这是有序重复,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优美的画面。
技巧四、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当我们缺乏拍摄思路的时候,不妨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我在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靠得足够近,怎么会发现这些美丽的小水珠呢?
我们把手机拿得更近一些,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或者虚化背景(实际上手机的虚化能力也很有限),而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
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
技巧五、后期处理
后期从来就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我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我一般使用苹果原生相机拍摄,然后使用泼辣修图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这一张照片:
因为手机宽容度的限制和自动曝光的特性,拍出来的场景和我当时肉眼所见的场景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当时真实的场景应该是接近这样的:
这时候我就需要借助后期来帮我们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
首先我们利用【去雾】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
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
曝光+71:让地面的更加明亮。
饱和度+53: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
对比度-76: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
阴影+100:提高阴影的亮度,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
结语:
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我始终认为,摄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绝佳方式,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用这一枚透明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世界。
狼族公开课
狼族公开课1~16集合集(精品收藏贴)
B门长曝光 | 书店小清新
幸福的全家福 | 圣诞节创意照
美食特辑吃货必备 | 水滴皇冠拍摄大法
条纹系摄影你也能拍 | 春天拍人像用光技巧
玩转多重曝光诀窍 | 拍秋冬人像的技巧
手机拍微距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