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法官来到看守所,在一间没有灯光,不足6平米提讯室里对他说:“你的罪名成立,劝你早点把企业的股权、土地、生产线都交出来。”
他呆倚在审讯椅上,将脸埋进了双手当中。
他只呆呆地说了四个字:“我要举报。”
时间往回拨几个月,他遭遇了银行抽贷,拆借过桥贷款,家庭破裂,工厂倒闭,债主上门……几乎所有他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结果最后还是被请去了喝茶,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他就是,
蔡成功。
这件事情,银行抽贷、过桥贷款、当地政府介入等等的字眼让我马上想到了人民的名义中的蔡成功。可是与代小权不同的是,蔡成功更是我国商人的缩影,为了谋求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向副市长、市长夫人行贿不少。可最后,还是落的这样一个下场。
可代小权呢?据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似乎还没有涉及到行贿的问题,可竟还是这样的下场。
说句很直白的话,那这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到底是搞还是不搞呢?
政商关系,在中国,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商人谋求关系的目的为何?很简单,希望获得行政资源的倾斜。
政客谋求关系的目的为何?更简单,以权力换金钱。
商人,本身就拥有较其他阶级更多的财富,也更渴求财富,所以他希望能依靠已有的财富获得更多的财富,于是在经济上会有扩大在生产,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进一步剥夺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同时,希望用金钱换取更好的外部环境,于是自然会有行贿。
政客亦然,较其他阶层有更多的政治资源,但是更多人把政治看做是手段,无法真正享受其中,还是要将政治权力变成经济利益方为目的。
所以,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悲观的。除非全民素质达到一个非常非常高的程度,每个人都有严格的自律,否则的话,政商关系永远会保持暧昧。因为,这不过是两个有不同优势资源的阶级进行资源互换,这种双方的比较优势是不可能消失的,因此互换的基础一直存在,唯一依靠的只有个人和社会的约束,这个就很难说了。
受到楼下启发,补充几句:
首先,资源的比较优势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对这种互换进行限制,依靠的是个人的自律,以及社会上各类制度(比如公司制度、国家层面法律等)的约束,但我个人觉得,这些制度到最后,还是需要人去执行,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悖论,在这种由人的本性激发的优势互补中,最后还是靠人来执行和约束。我觉得这种约束,会有一定效果,但一定不可能杜绝。
就像以前看的日剧小巨人里的一句话: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后的还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