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HR新逻辑2025年实战课排期 ·  昨天  
HR笔记本  ·  大厂HR是如何进行人才盘点的? ·  昨天  
HR新逻辑  ·  TD实战:关键岗位人才盘点与人才梯队建设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30岁才找到事业方向,来得及吗?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7-11 21:20

正文


很是看不惯这些话:「出名要趁早」,「别人20岁如何如何,你呢」,之类之类的, 曾经我也差点信以为真。时不时想起来,时不时被提醒,堵心一下,焦虑一下,自卑一下。


后来年纪大了,三十几岁了,虽然还是没出名,但脸皮越来越厚。脸皮厚了,渐渐不那么听风就是雨,渐渐开始怀疑别人说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于是,今天就来真诚的吐个槽,也给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人们一点希望:


出名不一定要趁早,你得学会尊重自己的节奏。人是可以越活越有摇滚精神的。


1



过了30岁,并不是就一定要开始天天缅怀青春,祭奠理想,混吃等死。刺激好玩的日子在前方,做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缅怀?


在这里不讨论「出名」这个目标是否正确——否则又要涉及到「什么叫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采菊东篱下,算不算成功」哔哩吧啦一堆麻烦的问题。


出名的途径,须加以区分:靠爹靠妈,靠颜值,靠才华,靠努力。 


前三个就不说了吧,如果你占其中任何一项,也不会看这篇文章了。 我也属于三不沾的大多数。但是对第四项有些体验——


靠努力出名是不是一定要趁早, 是不是如果2x岁、3x岁时没整出个名堂,之后就也没啥希望了?


显然不是嘛。


贝爷不也是3x岁拍了「荒野求生」才火的。


雷军不也是4x岁创立的小米。


吴刚不也是5x岁,演了二十多年戏之后,才被做成了表情包。 大器晚成的事例太多了。


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哈,虽然还没出名,但是够晚。


2



我是理工科出身,本科和硕士读的是偏数学的航天航空,安安稳稳读完了。


偶尔羡慕经管学院的同学,觉得商科和金融好酷啊。当时连投行、四大还傻傻分不清,但就是觉得好神秘好厉害。不过也只停留在羡慕,并没有行动。


我做的最大努力限于买了套教材,好像叫「金融原理」,看过5页就束之高阁。当时有同学上选修课,有同学修二学位,而我一直懵懵懂懂,想着把本专业学好就好。补充一句:我上的是一所学霸大学。


大一时,一下子失去了目标的我,开始思考「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没卵用的问题,扎在图书管,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现在想来,那是在试图自救。按你胃,大一的成绩因此很糟,成了学霸中的学渣。


大一之后,我开始慢慢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恐怕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不能指望先把它想通了,再做别的事,得边生活边思考。


虽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是脚步不能停,停了就倒了。


我那时并没有长期的目标,并不知道何谓梦想。


为了让脚步不停,我给自己找短期的,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目标。本科的时候就想着把学习搞好,学分积弄上去。


之后顺理成章的保送了硕士研究生。


硕士期间把学习搞好,把科研搞好,发点 paper,同时准备出国:申德国大学,考托福(来德国读博,有英语能力证明就行),和教授套磁,上二外德语课。 一切有条不紊,我顺利的申到位置。


当时想过是读博还是换个专业读个硕,偏商科或管理啥的。博士给钱,硕士不给钱,我得打工。


而且我和商科管理一丝关系都没有,所以申请成功率应该不高。哪怕本硕期间修门课,参加个社团,或者参加个商业计划大赛啥的都好啊!并没有。


因为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所以没有长期计划,而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做出彼时彼刻最合理最优的决定。


之后来了德国,三年读完博士,航天航空方面的题目。期间也没什么太多想法,白天科研,晚上美剧,周末有时出门走走,享受德国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生活。


博士之后顺理成章的找了份研发工程师的工作:通用电气GE的研发中心,主要是飞机发动机方面。这一干就是又三年。


头两年安安静静的过去了。


第三年,我开始不满足于工程师的工作 — 日复一日,优化飞机发动机上的一个零件, 有啥意思?我需要全局观,需要更多的大脑刺激。客观地说,通用电气研发中心这份工作,已经是相当酷的工程师工作了:


首先,「飞机发动机」自带光环;而且,我们研发中心和 GE 各个业务单元合作,同时做多个项目。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无聊了,说明我真的该离开研发这条路了。


在德国做研发工程师,不胡乱加班,压力不大,工资不低,不易被裁,一种岁月静好的概念。


但是这种一眼望到退休的生活,令我深深担忧中年危机将格外猛烈,40岁的我会瞧不起现在的我 ——明明能折腾一下的年龄。现在不折腾,将来极可能会后悔。 


后来有人问我,为啥转行到咨询,我一律都说,是为了规避中年危机。是真话。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隐约有了梦想的雏形。尤其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得对抗现实,得排除阻力,得走条不那么顺理成章的路。


彼时我将近29岁。


当时我就是想从研发跳出来,跳到哪里都行,产品、生产、市场、战略。 但是没有人会要我,因为我完全没有学历或经验。


GE内部跳都很难,更不要说别的公司,不会要我。我唯一的机会,就是企业管理战略咨询公司,因为我听说他们不挑专业背景。


于是开始了我的漫漫准备过程。


3



不详述了,否则能再写1万字。


我投第一轮简历,投给了德国排名前30的咨询公司,几乎全军覆没,没人搭理我。只有一个小公司给了面试,我一面就折了。


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肃性和难度。


由于实在太想从研发转型,所以接下来的三个月,我几乎是以背水一战的偏执狂精神在准备。简历推倒重写。练习上百个案例分析,从商科零基础开始,学习商业常识,培养商业敏感度。


在网上找全世界各地的人,练了几十个案例面试。


突击德语。


这三个月期间,我一直在正常上班,朝九晚六。


所以必须抓紧除上班之外的每一分钟——真的是以分钟计的。连洗澡时,都在听如何做案例分析的课程。


忐忑中投了第二轮简历,还是那30家。这次比第一轮好些,两家公司给了我面试:一家小公司,一家行业老大。


小公司的面试在先,我荣耀地挂了。最后只剩行业老大的面试。所谓孤注一掷。


小公司的面试我都挂了,行业老大要我的几率能有多大呢,对吧?但我真的不知道,如果老大也把我拒了,我接下来该怎么办。不去想啦。尽人事,知天命。


于是我超级放松又超级专注的去面试了。面试那天,非常愉快,肾上腺素飙高,我突然有种「过去三个月学的东西终于通了」的感觉。


我过了。


觉得我很好的诠释了: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进公司后,听到很多同事讲他们随便写一写简历,随便面一面试,就过了。只能说,我没那么厉害。


我是个勤能补拙的励志例子。


进了咨询公司之后的事,可以再写2万字,又是个开头磕磕绊绊,后来逆袭的过程。


而且我阴错阳差地一头扎进了精细化工行业,再次经历了陡峭的学习过程。终生学习没什么难的嘛。


进入咨询业时,我近30岁。


4



如果早些进入这行,好不好呢?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是打死也干不了咨询这行的。不够成熟,不够抗压,不会分析问题,不会处理团队关系,在大领导面前舌头打结。


硕士毕业的时候,肯定也干不了。


博士毕业的时候也悬。


在GE工作这三年很关键。因此,我不认为更早的自己能胜任。


所以,我万分佩服本科毕业进入咨询公司的同学们,但是我得尊重自己的节奏。


我的咨询之旅在不久前结束了。我辞了。因为我终于渐渐的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了。换句话说,终于有梦想了。


在30多岁,不大不小的时候。


接下来要放手一搏了。


很多创业的人在20多岁就如此放手一搏了。而我等到了30多岁。


我觉得也很好啊。这是我的节奏嘛,我有什么办法?


出名、有钱、事业、成功、梦想,别管你怎么叫它,一辈子都有机会实现的。早些固然好,但是各有各的造化,晚些机会也不少。


别为时间早晚焦虑,没必要。真正重要的,是开始有所行动,是开始退而结网,渊里的鱼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也许你还想看:


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有哪些思维方式?

毕业5年:首先要让自己活得像个人

快速进入陌生领域的15条学习心法

真正从底层逆袭的人,哪一个不是脱层皮、掉身肉的?


* 文章来源于瓜美将”(ID:guameijiang),作者瓜美将,造过飞机发动机,干过企业管理咨询,现居德国,业余时间谢谢护肤品科普,偶尔扯扯人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