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上医讯
掌上医讯是面向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等领域的国内权威医学学术媒体,关注我们,可以获取最新的医学新闻,包括业内动态、专业医学资讯,以及最全面最及时的医学会议信息。还有为医务人员提供的医师法律维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肿瘤资讯  ·  【4166】周承志教授:FLAURA2适应症 ... ·  6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手把手教你学X线诊断...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上医讯

碰到这6种患者,医生表示很无奈...

掌上医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15 11:30

正文


近段时间热播的《急诊科医生》,不仅受大众喜欢,更是广受行业内医生关注。除了剧情紧凑、刻画生动以外,还有一些能够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共鸣的细节。比如说在医患互动的环节上,一些“不速之客”打破了诊疗活动的和谐。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Ryder


近段时间热播的《急诊科医生》,不仅受大众喜欢,更是广受行业内医生关注。除了剧情紧凑、刻画生动以外,还有一些能够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共鸣的细节。比如说在医患互动的环节上,一些“不速之客”打破了诊疗活动的和谐。


碰到以下情形,医生只能表示无奈。作为医生,您是否也有同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参与互动交流。


1


我有急事我先来



“医生,我着急啊,家里活儿还没人干呢,先给我看吧?”


无论是在候诊室,还是在诊疗室,总有一波患者自称有急事找五花八门的理由见缝插针、不讲秩序去插队,甚至还大声嚷嚷,“全世界我最急”。


医疗机构之所以设计挂号这个环节,就是为了保证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均等的就诊时间,医生面前人人平等。医院理应是一个安静的场所,不只需要医生维护,更需要患者的配合。医生在照顾就诊患者情绪的同时,还要兼顾瞎打岔的那位,完全是抽身乏术。


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的,不合时宜的打断一定会影响到医生的正常工作,匆忙回答很容易造成误诊,而这个责任最后还是由医生来担。


医生表示,很无奈!



2


本人不在,家属来代


在门诊或许会经常碰到一些提着一大堆医学报告替家属挂号看病的人,对于家属来说,资料给得全,医生没理由看不准,本人来不来无所谓,而医生们这会儿又开始为难了。


临床证明,影像检查在诊断中只能作为部分证据,仅靠一些片子或者几张化验单来辨病,很难判断疾病与影像之间有多大的相关性。


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描述、转归大多没有概念,即便是本身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的人,也都不如医生结合本人亲自口述以及临床上必要的体格检查来得清楚。


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医生只能帮着看个大概,病人自己不来很容易耽误诊治。对于中医来说,更是如此,望闻问切的功夫,没有一个环节是能凭空操作的,感知不到病人的舌苔、脉象,开方子根本无从下手。


对于有些患者家属不合时宜的要求,医生表示,很无奈。代看病有风险,家属须谨慎。



3


我得的病,不方便说



我们都知道,临床上难免会遇到一些患有妇科、男科的病人,询问病情的时候某些病人就开始扭捏起来,“医生,我这个病因不太方便说……”“就是……那个部位有点不舒服。”


这些涉及病人隐私的病症,患者会选择闪烁其词,在表述病情时一般会有所保留。但临床上,隐瞒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处方选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其实医生需要的更多是一份信任。对于任何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才是关键,不会因为患者性别区别对待,保护患者隐私是一定会守住的底线。


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患者羞于开口,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还得要求医生开药,急着治疗。医生表示,很无奈。除了口头建议患者不要刻意隐瞒关键信息、必要时带上近期的诊断书以外,别无他法。



4


不知道,不记得


问:“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答:“昨天吧……不对,好像前天就有点发烧了。”问:“当时马上服药了吗,用的什么药?”答:“应该是吃了,具体什么药记不得了。”


碰到这种“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并不占少数,而且时常会干扰医生的诊断。对于医生来说,搜集到的有效信息越多,就越容易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患者自己都说不清,医生为了查明病因,难免要开出一些辅助检查的单子。费用可能会相应的上去了,而患者又不高兴了,甚至还说你医生医术不行。


这里还得提醒那些有中风、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必须牢记发病部位和时间,最好自己做个日常记录,就诊时带好。


毕竟医生也希望规避医疗风险,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问诊时啥都不知道,医生表示,很无奈



5


我的前任医生可不是这么说


 “以前给我看病的那个医生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我药不能停!”


一些疾病的病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前一次和后一次的诊断结果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每个医生临床经验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对病情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


多听听不同医生的看法是有必要的,但类似的质疑如果太多,不仅会破坏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会影响医生的客观诊断。


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真不一定是医生技术不过关,也有可能是疾病转归发生变化,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不需要连续服药了。患者可以选择知名医院或专科知名医生再次确诊,但仅凭一面之词就开始质疑,医生表示,很无奈



6


吃什么药我自己清楚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电脑,通过输入患病时出现的症状进行简单的搜索,让很多病人成了所谓的“久病成良医”。



“医生,我是脾虚,你给我开点补脾的药就行了。”“医生,我有点咳嗽,给我开点止咳祛痰的就行。”医生还没诊断,病人就已经给自己开好处方了。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真正“上得了手”。每个人的病情复杂程度各异,片面对号入座极易造成误判。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让健康养生信息更易获得,也能让老百姓学到更多健康知识,有些老年患者还会积极参加养生讲座、买健康类图书报刊学习,这些都是好事。但学习归学习,切不可过度“迷信”。


“有时候患者来这边看病,感觉自己更专业,一旦你开的处方用药和网上自我诊断有出入,就开始说你不专业。 医生表示,很无奈,您知道治,来我这看病干什么。



碰到这些情况,您会怎么做?


推荐阅读:

1、沉默的中国医生:我们不过是制度的牺牲品

2、这样的医生,为什么还没有被砍死?

3、一位医院院长落泪之笔,如有下辈子,坚决不做医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掌上医讯APP,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觉得此文不错,手动赞下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