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昼工作室  ·  304位年轻人,给「奶奶」建了个假营养号 ·  2 天前  
极昼工作室  ·  304位年轻人,给「奶奶」建了个假营养号 ·  2 天前  
新华社  ·  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家族墓被发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感动!这些普通人最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信义无价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1 19:43

正文

《礼记》中说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法则,真诚待人是万物万生共同遵循的准则。


诚信乃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是一个人的道德信仰,何谓诚信?诚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一个讨论的太多太多的话题,之所以被人如此关注,究其原则是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诚信了。小到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政经外交,这些往来活动是否健康持久,都直接与诚信关联。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几个在“还债”中发生的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有的是父母替儿女还债


宿迁这对老夫妇替子还债,

用诚信感动所有人


从蒸笼里起出最后一笼馒头后,75岁的张西伦、张佩英老两口同时长吁一口气:“等这笼馒头卖完,儿子当年欠下的债就还清了。”这对老夫妻住在江苏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他们卖馒头,其中原因让人敬佩。9年前,老两口的二儿子意外身亡,欠下不少债务,很多债主以为欠款“打水漂”时,这对老夫妻找到他们,表示会替子还债。9年来,老两口靠卖馒头,还清了儿子欠下的7万多元债务。



张西伦:我娘家的妹妹曾借给我儿子几千元钱,她看到我们老两口起早贪黑蒸馒头卖为他还债,几次和我说,那几千元钱就不要了。我没答应,我们一次性还不完,就分开来慢慢还。


南陵大妈坚持拾荒12年为病逝儿子还债,诚信感动乡邻!



12年前,安徽芜湖南陵农妇赵翠莲花光家中积蓄,又东拼西凑近10万元钱,就是为了留住尿毒症晚期儿子的生命,然而儿子还是撒手人寰。为了还上这近10万元钱,身患残疾的赵翠莲拼命劳作,农活忙完还每天去窑厂打工。后来她开始拾起废品赚钱,12年过去基本还清这笔巨债。


赵翠莲:儿子生病时的借款、儿子去世时亲戚朋友来的人情、平时接受资助的衣物和款项,每一笔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如果我走了这些钱还没还上,这个东西就交给孙子,他长大了接着还。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别人相助的恩情。


退休老教师6年拾荒还债写诚信


李永,一位退休的小学党支部书记,家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云杉路街道办事处王家店小区。他的儿子因病去世,治病欠下了30多万元债务。多年来,老人一直在为过世的儿子还债,被附近居民称为“拾荒书记”。



李永:能借给我们钱的人,都是信得过的人,人家帮我们,我们怎么能对不起人家呢?我时常对孙子说:“借钱给咱的人是恩人,我没有报答完,等你长大了,一定要报恩,不能让人家寒心。”


有的是儿女替父母还债

双亲去世弟弟上学 

青岛女孩谎称没考上大学养家


高考前,父母双双卧病在床。为帮家庭减轻负担,当时18岁的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女孩马俊俊谎称高考分数未达本科录取线,开始打工赚钱。不久,双亲去世,马俊俊主动承担起了父亲留下的6万元债务,她一边打工供弟弟上学,一边偿还债务,省吃俭用还上债务。



马俊俊:不管多苦多累,我一定要把我爸欠下的钱还清。


从11岁起捡废品、打工,

少年6年还清父债 


叶石云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云和职技校14电子(2)班学生。叶石云11岁时,母亲和父亲在49天内先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他和81岁的爷爷。



为了替父还债,过去6年里,叶石云捡废品、打零工,一笔一笔地还清了父亲欠下的3万元债务,被人们称为“信义少年”。



叶石云:由于父亲没有留下债单,只有挨家挨户寻找父亲所欠债务,核实了20多笔债务,共计3万元,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诺言:父债子还!


漫漫十年还债路 诚信做人终不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一二三团八连职工张树红先天残疾,为了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10万多元债务,2000年开始他一人承包了50亩棉田。为了节省开支,他从来不舍得雇人,所有大小事务都是他一人包办,别人干活是用两只手,而他只能用一只手。


张树红一边劳动一边凑活吃饭。图片来源:兵团文明办


虽然背负重债,张树红从没想过投机取巧。棉花收获季节,不少棉花贩子以高于团场收购价格收购他的棉花,都被他拒绝。张树红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连队党支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人不能见利忘义。15年来,张树红累计向团场交售棉花20万公斤,没有私自处理过1斤棉花。


因为他踏实守信,人们从没有催过债,总是安慰他:“慢慢还,不着急。”终于在2012年1月20日,张树红将所有的欠款还完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


70岁的老母亲雷荣芳回忆起十多年来的还债路,无限感慨:“那些年我们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穿邻居送的半旧的衣服。很少去商店,除了买生活必需品。”


有的是为另一半还债


花甲老人17年打工还债 

一诺千金彰显道义


17年前,家住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的彭万军生意失败、债台高筑 ,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妻子鲍桂云患病住进了医院。为给妻子治病,他又相继向战友们借钱,累计欠账30多万元。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他和妻子抱着“不当老赖 ”的信念,跟随打工大军南下广州,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2014年8月,彭万军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彭万军:还清了债务,我的心总算安静了。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朋友给予了最大的帮助,自己咋能忘恩负义呢?17年了,我多次规划过自己的还账计划,现在终于梦圆了,云开雾散了,压在心里的石头也卸掉了,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还有的是为自己还债


松滋夫妇欠巨债远走他乡 

18年后偿还旧债


18年前,河北荆州松滋的老乡翟姨爹因创业失败而在当地欠下17万元巨债,走投无路的他和妻子悄悄远赴新疆,在苦寒之地攒够还债的钱后,在2016年年底毅然回乡偿还旧债。


全家人拍了一张近二十年来的全家福!


欠每家多少,翟登富都刻在心里,根本不用翻本子


翟登富夫妇:我们还的是良心债。



也许有人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当我们看到年近古稀的他们带着伤病去还债时,看到残疾独臂的他比健全人更加坚韧地努力去还债时,看到少不更事的他不误学业兼职还债时,不禁肃然起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们正是用坚毅不屈的精神和金子一样高尚的品格在践行着这古老的信条,用瘦小羸弱的身躯撑起了人生诚实守信的天空。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稳。


响应正能量,为他们点赞!




编辑:周文超

来源:荆州电视台、齐鲁晚报、现代快报、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