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文新闻部 吕雯瑾
继上周年内第四次降准实施之后,中国央行本周再向银行间市场释出暖意,七天逆回购连续大额投放,单周净投放4,600亿元创逾三个月新高。尽管10月为三季度缴税大月,本周流动性几无压力,资金价格大幅下行。
近期“一行两会”正密集出台化解民企融资难的相关政策,市场人士认为,在降准已经落地、资金总量维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政策焦点将转向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化解信用风险相关政策的部署落地,而央行在公开市场可能也还将适时加大对冲力度,资金面有望维持宽松。
南方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杨浩认为,在国庆后降准已释放增量资金7,500亿元的前提下,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又创三个月新高,两者合计净投放已逾一万亿元;这反映出央行的思路变化,宽松有所加码。
“最近一系列政策出台支持民企、稳定市场,(逆回购放量)也是有迹可循,数量工具加码可以帮助缓释信用风险,预计流动性宽松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他说。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放量,一方面是由于10月的三季度缴税规模比较大,逆回购投放考虑到了季节性特征;另一方面,目前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现在促进企业融资,补短板、扩内需,都需要合理稳定的货币条件,货币政策短中长期工具都需要配合。
“降准是长期工具,而公开市场操作是短期工具,长工具落地后,短期也可以跟上,对银行来说,不同期限有不同需求。”他说。
自上周五七天逆回购重启以来,中国央行本周一至周四连续进行千亿以上的逆回购操作,周五因月末财政投放加大而暂停;单周净投放4,600亿元,创逾三个月来新高,上周考虑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全口径则为净回笼4,215亿元。
中国央行自10月15日起再次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MLF,下调幅度为1个百分点,此亦为年内第四次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同日到期的4,515亿元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银行间货币市场本周全周宽松,质押式回购利率大幅下行。周五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在2.05%左右,较上周波动区间2.40%-2.50%跌约40个bp。
“市场超松,需求有点疲弱,毕竟央行已经连续放了五天(逆回购)了;钱太多了,接下来应该要回笼了,但有点回笼应该也不会转紧。”华南一银行交易员称。
**提振融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本周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市场流动性较为合理充裕。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将转移到如何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以小微和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上来。
报告归纳到,未来各项政策措施将从全面拓展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渠道入手。间接融资方面,以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解决商业银行不愿贷的问题;针对民营企业风险相对较高的特征提出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的要求,化解基层经营部门不敢贷的顾虑;结合前期无还本续贷的操作模式,未来民营企业获取信贷资金和管理信贷资金将更为便利。直接融资方面,则针对民营企业发债和各种渠道的股权融资作出了制度性的安排。
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上周六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称,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宣布,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时在6月已经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基础上,二者再增加1,500亿元额度,发挥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杨浩认为,政策近期密集出台,但促进民企融资是长期问题,政策立刻见效有难度,因此需要货币宽松配合,信用风险才能缓和。外部方面,汇率贬值压力增大,外汇占款也有流出迹象,预计央行公开市场在必要的时候还会加大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