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0星]audiobox-aesthet ... ·  10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爱可可微博热门分享(2.6)》 ...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预亏超5000万元后,好想你股价三日跌掉两成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Stanford CS236 Deep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John Rush对24+种AI编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名师课例 | 李长福: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件+教学设计】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12-11 00:00

正文



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主题与线索:

活动 1 :根据单元导语和单元目录,探讨单元主题和主要线索。

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一起思考、探讨,明确单元主题,宏观建构单元历史发展线索。如

主题:从全民族抗战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主线:

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 1945

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3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 人民解放战争( 1945 1949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学目标】

活动 2 :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1.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目标:

1. 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基本过程及罪行,树立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信念。

2. 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局部抗战的基本史实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感悟中国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伟大作用。

【教学重点】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主要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建议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拉开了序幕。

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建议将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叙述日本从 1931 年到 1937 年发动的主要侵华事件,并将教材第三目“日军的侵华暴行”的内容合并于此。正因为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并制造了一系列侵华暴行,引发“二、局部抗战的展开”和“三、全国抗战的开始”。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 历史背景

首先,利用活动 3 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活动 3 :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 20 世纪 30 年代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1 )日本是岛国,资源少,市场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

2 )侵略中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基本国策;

3 1929 1933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4 )国共内战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5 )国际社会纵容侵略的绥靖之风;

……

提供下列材料,加深对“侵略中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基本国策”的理解,

材料:丰臣秀吉早在 1590 年就狂妄地提出了“征韩侵华”计划,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逐渐成熟——首先吞并朝鲜、台湾,然后占领中国东北,次之征服全中国,最后称霸亚洲和全世界。此后的 60 多年里,“日本一直处心积虑地执行这个计划”,先后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挑起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偷袭珍珠港、进兵东南亚。

利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示意图( 1931 1937 )》,结合教材叙述,梳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主要侵华事件。

2. 基本进程

1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2 1932 年,一二八事变

3 1932 年,建伪满洲国

4 1933 年,进犯长城沿线

5 1935 年,“华北事变”

6 1937 年,七七事变

……

利用教材第四目“日军的侵华暴行”的文字叙述和图片,梳理日军侵华的主要暴行。

3. 主要暴行

1 )南京大屠杀( 1937.12 )等

2 )“以华制华”:扶植伪满、汪伪等

3 )“以战养战”:大肆掠夺各类资源

4 )“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5 )重庆大轰炸( 1938 1943

6 )实施细菌战

7 )强征“慰安妇”

……




总结:军事征服、种族灭绝、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惨绝人寰的暴行进一步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增长,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过渡到下一目。

二、局部抗战的展开

根据活动 4 ,概述中国局部抗战的主要史实,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

活动 4 :据教材和材料,概述中国局部抗战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1. 东北人民军英勇抗敌( 1931 1932

2. 十九路军上海抗战( 1932

从《十九路军抗日战史》影片中截取图片,展现十九路军将士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场面。

3. 长城抗战( 1933

1933 3 5 月,中国军队在长城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奋起反击日军进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其中赵登禹部的大刀队英勇抗敌,战绩突出。由于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援,中国守军奋战两个多月,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以图文形成,丰富对长城抗战的认识。

4. 抗日救亡新高潮( 1935 1936

1 )“八一宣言”

2 )瓦窑堡会议

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介绍“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3 )一二·九运动

用网上获取的组合图片,结合教材叙述,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基本情况,认识其影响。

4 )东北抗日联军

用图片展示东北抗日联军生活和作战的情景。

5. 西安事变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 1936 12 12 日)

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史料阅读”内容,理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顺势提出活动 5 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叙述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进而概述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活动 5 :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得到和平解决?

1 )历史背景

①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③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和杨虎城劝说蒋介石停内战、一致抗日的努力失败。

2 )和平解决的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

②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情怀;

③中共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努力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美苏等国,担心日本强占中国损害自身利益,积极推动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和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