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松医药集团
我们对客户,产品使用者,员工及其家人,合作伙伴承诺:奉献安全高效的产品,维护生命的健康,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完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2025开局迎“换血潮”!东北制药、国药现代 ... ·  5 天前  
药渡  ·  强势来袭:翰森ADC药物全梳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松医药集团

疫情拐点,来了吗?全国抗疫战的策略和前景

青松医药集团  · 公众号  · 药品  · 2020-02-10 09:00

正文

点击并关注“青松华药”,或搜索微信号 “GP_Pharma”直接关注,每日与您分享及时 有用的医药信息;沟通&合作:15760719011


人类从来不曾消灭瘟疫,它只是暂时退去;与瘟疫共舞,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真实经历。



自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武汉宣布新冠肺炎“肯定可以人传人”后,全国拉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抗疫战。今天,这场战役已经进行了20天。数据表明,全国的抗疫战,出现了积极的信号。疫情的拐点,来了吗?抗疫战的策略是什么?前景怎样?


1. 抗疫战出现“积极信号”


从全国新增病例趋势图上可以看到,全国新确诊病例数,最近5天,从3887例下降到2656例,下降幅度达到31.7%;这种趋势可否持续?全国新增疑似病例数最近4天,已连降3天,从5328例下降为3916例,降幅达到26.5%。这两组数据,或可说明全国抗疫形势已经逐步稳定,大规模爆发的风险,基本排除。


从全国疫情医学观察趋势图来看,最近5天每天医学观察的人数基本稳定,但是筛出的紧密接触人数却持续增长,解除医学观察的人数以更快速度增长,让医学观察人数保持平稳。这说明全国早发现、早隔离的力度很大。




“医学界”和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教授吕光明团队共同研发的感染率、疑似率、排除率3指标图,可以看出疑似率在稳步下降、排除率在快速提升。该图可以解释为什么接受医学观察的人数保持平稳,而未来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将逐步下降。


2. 仍面临的三大挑战


  • 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从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重症率、病死率趋势图上看,目前治愈率稳步提升,病死率缓慢下滑。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重症率触底反弹,截止2月8日24时数据,重症率仍高达18.34%,而治愈率仅为7.85%,说明当前重症病人的生命支持压力非常大。未来病死率或将上升——这正是这场抗疫战,后续面临的最大挑战。


  • 武汉市的疫情防控仍然严峻



从武汉、湖北非武汉、全国非湖北三组新增确诊病例来看,武汉确诊病例数高位盘整,而湖北非武汉已经稍有下滑,全国非湖北的新增确诊病人数连续多日下滑(从843例大幅下滑至509例),然而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随着筛查力度加大,未来或仍将增加。


武汉市的疫情防控局面复杂、严峻,这是我们的第二大挑战。


  • 春节返城潮,能经住冲击吗?


今天已经是农历正月16日,全国各省陆续复工,返城人群中应有部分潜伏期患者。人员大流动,是否带来二次爆发?这可能是湖北之外各省最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全国非湖北地区,目前只能说,遏制住了疫情的第一波爆发式增长。如果能在2月中旬甚至下旬,证明了“二次爆发潮”,没有出现,才可以证明战役转折点的到来。


3. 抗疫战的策略



目前,全国动员下的抗疫战,已经形成了“全国抗疫看湖北,湖北重点在武汉”的局面。伴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陆续企稳、出现拐头向下的趋势,这种格局进一步强化。未来的防疫战怎么打?


  • 外省市仍需严防死守,避免春节返城潮带来的“二次爆发”


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省会,外来人口占比高,如防控不当,返城潮带来的全国人口大流动,可能会造成新的疫情冲击——但就全国而言,它造成的疫情规模已经比春节前返乡潮要小不少,相信目前各地区仍可防控。建议通过一些措施,分批延缓回城、尽量居家办公等,控制其发生进度来防控;


  • 湖北非武汉地区防疫形势谨慎乐观。


我们认为中央部署16省市支持湖北16个地区的策略正确。各省市有力支援,在湖北全面动员的情况下,应可稳定住湖北非武汉地区的局势,这些地区应可先于武汉市迎来抗疫的拐点;


  • 武汉局面复杂,重在减少生命损失。


武汉市的潜在感染患者规模比较大,以至于无法精确估计当地局势。但各种信息都表明当地“隔离”力度很大,随着“应查必查、应收必受”的新防疫策略,可以预料感染源将减少。大力筛查之下,或可在2月下旬、3月上旬迎来真正的拐点。


武汉市不仅仅是新确诊患者面临大幅增长,更大的问题是大量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如何抢救,如何减少生命损失?中央已调动了大批全国各省精英医院成建制支援当地医院,相信这些举措会有效果。但武汉市在这次疫情中,生命损失惨重的局面已经形成。


4. 未来的前景


  • 乐观预期


乐观预期,到2月底、最晚3月上旬,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各地,将会迎来疫情的拐点。疫情的发生将进入散发状态,只要坚决执行“早发现、早隔离”:发现患者,就及时隔离,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严格医学观察,就不会再有大规模的爆发;这种情况下,将会类似2003年SARS疫情,待到春暖花开、夏天到来时,疫情将会退去。


3月上旬疫情迎来拐点后(主要取决于武汉市的进度),今后的重点可能主要在重症患者的救护上。为什么说这种情况还是乐观预期?因为SARS的时候,并没有出现过武汉这样大城市局部大爆发的局面,更没有经历过500多万人通过春运,分散到全国的情况。如能控制到这种局面,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 悲观预期


最悲观的预期并不是疫情会持续到下半年,而是它真的像一种说法:无法完全扑杀,变成类似“流感”的传染模式。它在人群中潜伏起来,经常局部发作、控制很难,但死亡率又远高于流感。这样抗疫就从“歼灭战”打成了“持久战”——如果是这样,就只有期待它随着代际传播,毒性逐步下降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这种局面真的会出现吗?不知道!但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种瘟疫不可战胜,病死率60%的埃博拉病毒也没能击倒人类。如果不幸出现了这种局面,我们完全可以像防鼠疫一样,严格执行“发现-隔离-扩大隔离”这种策略,足以应对。


5. 人类与瘟疫


在与瘟疫的战争中,人类总是在经历了或重或轻的损失后,暂时击退了瘟疫的攻势。然而,病毒和细菌在不停的尝试,寻找着人类免疫系统和社会管理的弱点——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共同体对抗瘟疫,依赖的并不仅仅是新药、新的治疗技术,而主要依靠反应灵敏、执行有力的防疫体系,通过政府强力的协调、人们精密无间的合作,才能够阻断传播、战胜瘟疫。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武汉防疫战,会发现一个灵敏反应、高效率的防疫系统才是对抗瘟疫的关键——毕竟,人类从来不曾消灭瘟疫,它只是暂时退去。与瘟疫共舞,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真实经历。因此,对抗瘟疫的高效手段,并不是大规模的社会动员,而是基于科学的早期精准阻断。



注:本文中所用图片,图1、图2来自“医学界·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追踪”专题,数据截止2月8日24时;其他图片引用自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教授吕光明团队的作品《2月8日全国疫情分析报告:快速增长势头初遏,湖北之外疫情企稳!》,数据截止2月7日24时。所有图片中的数据,均源自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卫健委的官方披露数据。


来源:医学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