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昨天找我的深圳人选的职场选择故事。
这位人选的经历,浓缩了深圳这座城市产业的特点和很多年轻人典型的职业选择心态。
人选硕士毕业,入行快10年,甲方乙方都经历过,且都是深圳科技型知名企业,这几家都属于对IP强需求的科技企业,我笑夸Ta:踩点其实都很准!
按理说,现在应该是到了发展的平顺和能进入管理通道的时期。但是,从简历看,跳槽的频率和薪酬的变化都明显反映了Ta的不顺遂。借着目前正好我在操作的一个深圳知产负责人职位的要求作为切入口,我们进行了关于职业选择的分析探讨。
关于离职原因:除了早年的多年乙方经验外,甲方的三家企业经历:第一家科技型知名企业(2年半)因为氛围比较中庸,和直属上司又理念不和,所以不爽离开;第二家科技型上市公司(1年多)因为进去时被HR压薪酬压的紧,干了一年遇到瓶颈和困难时,想想钱拿这么少,本岗位该学的也差不多了,何必留下,走人;第三家也是科技型知名企业(1年多),因为和上司的工作节奏始终不合拍,心生倦意。
目前人选很迷茫,做律师?得从实习干起,一直被要求做很基础的工作,并非所愿也缺乏成长性。去甲方?从最近半年多面试情况看,几乎很难收到大公司邀请了……中小企业也让Ta觉得迷茫和没有安全感,何去何从?
我想起了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台词:曾经有一段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
是的,我们还会做同样的选择么?
年轻时的我们,背景不错,聪明伶俐,专业过硬,总能敏感发现工作中别人不在意的问题,获得业务部门认可成了最大的资本。于是,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讨好"并不专业"的上司是自己最不屑的事情。即使有旁人善意提醒,还是会觉得没有必要改变。机会有的是,何必委屈自己。
深圳这个城市,也确实提供了这样的无限可能,通信巨头,医药医疗,出海电商,智能制造……行业标杆企业不胜枚举,热火烹油的年代,这片热土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空间。只要能力行,总有下一个OFFER在等待。搞钱是重点,开心很重要。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说,你曾遇到过很好的老板和平台(恰巧这几家我都熟悉,略有发言权):有综合情商很高+诉讼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板,业务发展好但是知产处于初期的刚需平台,还有业务稳定几乎没啥竞争压力且给过你管理机会的平台……如果这些都没有成为留住你至少扎根三年稳定发展的理由,是否我们真的需要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深圳机会纵然比国内其他城市多很多,同样竞争压力大,好机会和平台都是被趋之若鹜的,且大家都很拼!在职场上,即使彼此起点有差距,有人辗转腾挪,有人在默默发力(稳定积累+理性跳槽):起步晚一些,能顶峰相见的也大概率是后者。
沟通到最后,Ta问我,还有没有机会走出来?
我说,35岁的你,应该是中流砥柱,但是因为前面走的弯路,当下能被择优选择的机会其实已经不多了。
种树最好的时机,要么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
所以眼下你遇到的困难,不要再想着怎么放弃了,学会调整自己,向上沟通更是重点。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也要能合理满足老板的期待。
想要改变现状,不要轻易离场,学会忍耐和等待。
没有更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