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文集》第9卷《散论》出版(附出版信息、目录、后记)
首师大中国史学科
2024-03-25 07:00
北京
题名:
《宁可文集》第9卷《散论》
著者:
宁可
主编:
郝春文、宁欣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1月
字数:
208千字
定价:
80.00元
ISBN:
978 – 7 – 01 – 025831 – 7
本卷之所以被冠之以“散论”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一是散,写作年代分布得很散,从1945 年即17岁那年父亲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测知天体距离的七个方法》,到2013 年发表的《关于历史重演和历史穿越的随想》等文,时间跨度达68年;二是泛,共计29篇文章,没有形成一个或几个主题,虽然学术性论文约占一半以上,但也无法归入陆续结集的几本论文集;三是杂,除学术性论文外,还有几篇随想、书序、说明性的文章等,所幸可借《宁可文集》的出版汇编在一起,也可从不同层面反映不同时期父亲的心路历程和关注热点。如第1—3篇文章《测知天体距离的七个方法》《天文望远镜发展简史》(上、下),父亲时年十七八岁,是重庆南开中学的高中生,其时风华年少,酷爱仰望星空,天文、地理和军事是父亲在南开中学最受众人追捧的学问。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成为中国天文学学会的会员,并曾萌生专门从事天文研究工作的想法,但因数学不专精,只好放弃这个有机会仰望星空的职业理想。再如《关于历史重演和历史穿越的随想》,应该是受了风靡至今的穿越题材的启发,已经跨越了历史学的范围。如果说《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主要着眼于空间的跨越,这篇文章则是立足于历史而推演。如果进行时间的穿越、转换的条件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如何重现(重演)历史是专业学者和普通民众的共同愿望。父亲一向以“杂”而闻名,不论是研究的领域还是日常涉猎的书籍,有人可能对杂而不专有微词,但我认为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个人的选择,只要能在其中体验和享受充实与乐趣就足以慰藉平生了。
这一卷是由天虹带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完成录入的。工作从2017年开始,先后参加的同学有黄图川(现任教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社会科学部)、钱信(现任职于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工作者事务所)、王慧(现任职于济南市天桥区发展和改革局)、王鑫泽、韦瑶函、朱楚乔。父亲的大部分论著可以找到pdf 版本,通过文字识别软件转换之后再进行整理核校,工作相对顺利。但也有几篇文章或因为彼时没有电子版,或因为文书格式复杂,录入工作比较辛苦。黄图川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晓月(现任教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博士研究生孙培岗先后协助赴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调阅相应文献。出版之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0 级基地班本科生龙腾、王誉、张齐三位同学参与了校对,工作认真细致,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