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更食堂
每晚一个睡前暖心故事,陪你说一世晚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打工人的痛,马克思都懂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最近的中产,开始穿百元拉夫劳伦平替了 ·  昨天  
新周刊  ·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特朗普对华加征10%关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书法,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更食堂

25岁后,优秀的姑娘不随便恋爱

二更食堂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2-10 21:38

正文



25岁了,到哪都有人催我谈恋爱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


如果说女生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7岁,想在27岁之前生完孩子,26岁就得怀孕,想怀孕之前二人世界两年,那24岁就得结婚。订婚后,见家长,旅行,准备婚礼要一年,那23岁就得订婚,订婚前要拍两年拖,那21岁就要遇到这人。


很紧迫对不对?想想就会觉得恐怖至极。


以前见面打招呼,都还是“找对象了吗?没事,还小”;后来是“找对象了吗?差不多可以谈谈了。”再往后就是“还没找对象吗?你也不小了,再不找就难找了。”……


其实,没必要催着赶着我们去谈恋爱,我们就是希望能自由支配身体分泌出的荷尔蒙,仅此而已。




正有一大波催婚大军逼近


被催谈恋爱也就算了,毕竟谁还没想要个春天呢。但更无奈的是,恋爱都还没谈的我,直接就进入到了被催婚阶段。


不光是我,近期看到一网友,晒出自家老妈的变相催婚信息,真的扎心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年末了,最怕爸妈热情的牵线,最怕亲戚突然的关心。


上星期我生日,老妈发来贺电:生日是为了提醒你,你又老了一岁了,你马上都30岁了,再不恋爱都要绝经了!


不管是不是过节,她总是能360度无死角地想到单身的我有多可怜。


咦,你怎么又当伴娘?什么时候当新娘啊!

咦,邻居家XX,小时候我抱过,现在结婚了?

咦,你看电视里的这个相亲节目不错,你要不也去试试?

但其实不光是我们,在娱乐圈中,就更不缺大龄剩女。42岁的林心如和霍建华认识十年,后来从朋友变成情人,再到结婚。两个人实力证明,什么叫不将就。


对于女生来说,永远没有最佳的结婚年龄,只有最佳最美的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晚婚了,那不代表就会嫁的差,也不代表就遇不到更好的爱情。




比起找对象,我更想美的刚刚好


谈恋爱是因为匹配,而不是为了应付。


朋友姗姗刚结婚不久,每天就已经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每天被家务缠身,在厨房里穿梭,完全没了往日的样子。


我有一次去她家,刚开门的她,系着围裙,两个袖子撸起来,脸色暗淡,头发松散的披在两边。说得好听一点是特别贤惠,但说实话,真的跟没结婚之前的差距太大了。


姗姗说自己结婚,不像是给自己一张通往幸福的门票,更像是完成一项任务。婚后也是少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凑合过日子。


在家不用化妆了,又没人看;

居家服是什么,穿穿旧衣服么好了;

买的好看的品牌衣服也没机会穿,打扫卫生做饭什么的也不方便 ……

我有些心疼她,毕竟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倒回去了。对自己的负责认真的每一秒,都会在余下的日子里给你最直接的反馈。


希望你能找到那个让你心静下来的人,从此不再漂泊;也希望那个让你心静下来的人,更能让你体会到生活的动人之处,陪你一起发现更多不知道的美好。



其实,催婚什么的我们也还能理解。


但是连对象都还没有的我们,却在开放二胎之后,迎来了更大的威胁。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抱上大外孙;

别总看《爸爸去哪儿》,先告诉我老公在哪?

你看看,隔壁家XXX,跟你同年的,已经准备生二胎了!


每次听完周围人的唠叨之后,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真的一点也不着急生宝宝,因为我自己就是宝宝,可爱迷人自信都有的宝宝。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做好生娃的准备,因为还想尝试更多可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想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蜕变。


也许,我们也会渴望1+1=3的幸福生活,但更想还是1的时候,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催婚和催生是女孩子成年后遇到的第一个坎,那么结婚后每天需要面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则更具有挑战性。


在日常生活中,虽说厨房是女人大秀才艺的地方,可是我们却也很担心自己长此以往会变成一个黄脸婆。


于是,我总是会问我妈一个世纪难题:“妈,女人天生就要在厨房里忙碌吗?要是我一直不会烧菜,可怎么办?”


“谁说的,你以后想学烧菜就学,不学的话也总有人会的。”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女人要做的是对自己负责,别总忙着为他人付出,也要学着照顾好自己的心情与身体。”


说起我妈啊,她哪怕是在厨房,也喜欢穿着好看的围裙,干净整洁,心情也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打工人的痛,马克思都懂
昨天
新周刊  ·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书法,美!
4 天前
香港凤凰周刊  ·  寻找全世界的“中国力”
8 年前
阑夕  ·  优步中国:在城市里复苏
7 年前
超神助手  ·  盲僧也曾长发飘飘,你敢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