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谈房
解读纷纭复杂的房产&教育百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玉兰花开,一瞥惊鸿 ·  21 小时前  
商务范  ·  我用过最好的洗发水!洗完再也离不开… ·  3 天前  
潮人  ·  lulu女孩正在集体“跳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谈房

广州金融城,正在被电鸡包围......

谈房  · 公众号  ·  · 2025-01-07 23:58

正文

前两天,老编到金融城走了一趟。

但目之所及,却让我深深怀疑:

这是金融城?

广州第二CBD 就这个样?

金融城:委屈的电鸡?无奈的行人!

汇金中心 ,金融城门面。

但眼前的场景,只能用凌乱来形容。 数不清的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停得密密麻麻

一眼望不到尽头。

不用怀疑,电动自行车 (电鸡) 是最多的,目测占了9成。

人行道都占去了大半,中间只留一条狭窄过道,两人并肩而走都困难。

而有些电动车更过分,直接停在中间本来就不多的过道上,胖点的人都得侧身走。

明明是行人专用,而行人 走起路 上却偷感十足,还得左躲右闪,像过层层“关卡”,一不小心就会触发电鸡警报。

真系想稳条路行下都难。

以前人行道,现在鸡停场

不仅如此,连盲道也被占用,甚至非机车道、斑马线也都没能例外。

不仅仅是汇金中心,基本上金融城起步区已投入使用的大厦楼下,基本一个样。

从汇金中心,到罗浮宫艺术中心,再到城际广场 ……

本来航拍视频展现最好,但这一天没有带小飞机,撞了,送去见夏青。

看看手机照片:

只有城际广场前面的情况稍好,可能是刚竣工不久,入驻企业还不多。

事实上,这一带都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区的。

比如这一段, 中间是人行道和盲道,两侧是停车区,而马路外侧还有非机动车道

但是,不守规矩的电鸡车主太多了,有停车位也不好好停,有非动机车道也还要开在人行道上。

这世上本有路,电鸡多了,路也就断了

总而言之, 违停扎堆,行人通行受阻,CBD逼格全无

哪是什么高端CBD啊,不就是个"电鸡农场"嘛

金融城的治理,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像极了城市黑色笑话。

珠江新城也半沦陷

但关键地点管理还可以

那么,坊间戏称“宇宙中心”的珠江新城,表现是否对得起广州门面之誉呢?

拍完金融城,老编接着跑到了珠江新城。

抬头一看,珠江新城高楼万丈,气势磅礴。低头一看,车水马龙、繁华热闹。

| 此前航拍

然而,珠城某些路段 也被电鸡给围了。

比如, 高德置地春广场 楼下马路边上,停了一排排电单车。

路边有,人行道有,盲道也有。

哪怕人行道上立了一块牌子: 人行通道禁止停车

但是你看,依旧有几辆电鸡停在了斑马线上。

如果停得有序,那倒还好。就像 花城汇中区入口 旁边:

但不守规矩的比比皆是。

秋广场通往冬广场的人行横道 上,也无视警告牌停在了斑马线上。

冬广场东门冼村路中公交站 ,已经被电鸡半包围。

保利威座大厦西侧,一排违停电鸡已经将非机动车道侵占了。

总说四轮违停侵占非机动车道,也不过是癞子看不到自己头上的癞痢。

广州图书馆旁的通道 ,也是一排排的电鸡。

西塔 北侧楼下,三分之二多的路面被电鸡以及少量共享单车占据。

短短一百来米,目测数百辆电鸡。

值得庆幸的是,中间还留出一两米的人行通道,不像金融城恨不得将最后 的人行通道也占用了。

而在 西塔正门 前,停放的电鸡并不多,也停在规定的范围内。

同样的,珠城双子星另一星的 东塔K11西门 南侧珠江东街 ,也都控制得相当不错,没有看到违停电鸡。

而且,东塔楼下有一处“租户非机动车停放处”。

总的来说,珠江新城也有不少电鸡违停,但管理还算得力,没有太过严重。

起码,珠城门面东塔没有乱停的电鸡,西塔楼下电鸡停得还算规范。

不仅是东西塔, 珠江新城挺多地方对电鸡的管控还算到位,没有随地大小停的乱象

| 富力中心旁

相比之下,金融城真的差远了。

但仔细说起来,还是 不如动真格的琶洲西区

自2024年8月起, 琶洲西区的写字楼楼下,都属于“电鸡禁停区”,违者直接拖车 ,并在海洲路旁设了电鸡停车场。

| 图:小红书

能等来改善的哪天吗?

难以想象吧,广州的门面,第一CBD半沦陷、第二CBD沦陷。

曾经,电鸡是我喜欢广州的理由。

如今,电鸡成了讨厌广州的理由。

无论是非机动车道还是机动车道, 亦或人行道, 电鸡凭借它强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完全是脚可往,电鸡亦可往。

公交车站被包围、随意闯红灯或逆行,三条机动车道电鸡占五条,另两条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

无论是CBD,还是城中村,这些名场面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随着电鸡的保有量超600万辆,地铁口、商圈和写字楼,都成电鸡封路的重灾区,挤兑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

| 芳村地铁站出口被电鸡包围

电鸡围城,不是形容词,而是专用名词

广州专有。

这种局面,三年前就有人预见了。

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法官陈海仪 提案 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今日头条、抖音等资讯平台上,随处可见对陈代表的阴阳怪气、无端谩骂

所谓底层、所谓弱势群体,就是如此嘴脸。

官场 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陈海仪这种看到有雷,不管危不危险,就奋不顾身冲上去强拆,往往雷没有拆掉炸自己一脸血。

一种更加明智,索性等雷先炸开,再站出来收拾残局。

很难说这两种人,哪一种做法更对。

当然更多的,还是明知有雷,却拼命往上加壳子掩饰,生怕爆雷将自己牵扯进去或再无好处可捞的人,以及懵然不觉的人。

批评乃至抨击,从来都是容易的,但在城市治理层面,却基本不会有一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

尤其是广州这样的超级大都市。

由宽到严,到逐步放开,而后再次收紧,政策反复甚至“急刹车”的背后,是治理与民生之间漫长的矛盾纠葛。

比如,12月30日正式施行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 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做了全面规定

| 珠海,好样的

也希望,有法必依、有错必纠,能够真正落地。

对于广州“鸡城”的治理,我们还要给点耐心。

广州买新房 ,可加 小小谈 获取最新促销优惠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