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新春佳节,作为“内审之友”十一年历史的回馈之作,罗志国老师特别撰写了这篇关于敏捷审计的文章。罗老师素以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的高超表述能力闻名,他总能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使得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
敏捷审计,作为一种听起来颇具“高大上”气息的概念,许多人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复杂。然而,在罗老师的文章中,通过饭店厨师的运作比喻,敏捷审计的理念、方法与核心优势变得十分通俗易懂。罗老师的这篇新春特稿不仅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敏捷审计的框架,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使得这一高效、灵活的审计方法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变成了每个内审人员都能轻松掌握的工具。
这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好文章,相信它会为您的审计工作带来全新的思路和启发。
听起来
像技术派的敏捷审计,其实暗藏“厨房智慧”。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们不妨走进一家饭店,看看敏捷审计和厨师做菜是如何相通的。
如果你曾观察过饭店厨师做饭的场景,就会发现,厨房里的忙碌和有序让人叹为观止。一个厨师能同时应对几十位客人的点单,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一桌都吃上满意的美味。
这种“高效调度、多任务并行”的工作方式,与敏捷审计的理念和方法不谋而合。
让我们通过饭店做菜的比喻,通俗易懂地解读敏捷审计的核心思路和实践。
想象一下,一家繁忙的饭店同时迎来了十桌客人,每桌点了五六个菜。如果厨师严格按照"一个菜做完再做下一个菜"的顺序,这些客人可能要等到天黑才能吃上饭。
相似地,传统审计方式通常依赖固定计划,按照"先做完所有流程审计,再写报告"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缺乏灵活性,无法快速应对突发的业务需求和风险变化。线性流程和反馈迟缓往往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敏捷审计就像优秀厨师的“高效作业法”。厨师会通过以下方式应对繁忙的需求:
厨师长快速浏览菜单,判断哪些菜需要优先上桌。比如,凉菜先上、易熟的菜先做、炖汤可以慢慢炖。
在敏捷审计中,同样会优先处理高风险或时效性强的领域。例如,企业刚上线一套新系统,审计团队可以立即针对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开展专项审计,而不必等到年度计划来临。
优秀的厨师不会等鱼炖好再去煮汤,而是同时进行多个菜的制作。鱼在锅里炖着,汤在小火慢煮,炒锅里已经开始爆香准备另一个菜。
敏捷审计的工作方式也类似。审计团队会将审计任务拆分为多个“审计单元”,每个单元专注于特定领域。不同小组并行开展工作,互不干扰却紧密协作,最大化利用时间和资源。
厨师常会询问客人的口味需求,比如盐是否够、辣是否正好,根据反馈随时调整做法。同样,敏捷审计强调持续交付和快速反馈。每完成一部分审计内容,就向管理层或被审计部门提交初步发现,让他们提前了解审计方向是否准确,避免“大干一场后才发现跑偏”的尴尬。
厨房少不了工具的辅助,比如保温台保持菜品温度,计时器提醒炖菜时间。
敏捷审计也依赖工具实现高效协作,比如看板
(Kanban)
工具帮助团队动态跟踪任务进度,Scrum框架通过每日站会解决问题,数据分析软件提供实时风险洞察。
炒一盘菜,看懂敏捷审计。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论述敏捷方法在内部审计和项目中的应用策略。
在敏捷审计的计划阶段,就像饭店设计菜单一样,需要了解客人的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审计团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协作
:像服务员记录客人点单一样,审计人员要通过沟通明确管理层的核心关注点。
🚩确定优先级
:基于风险评估和资源分配,定义审计任务的优先顺序。
敏捷审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像厨房团队一样分工明确并灵活应对。具体实践包括:
🔺每日站会
:像厨师开工前确认当日订单,审计团队通过简短会议更新工作进展,调整资源分配。
🔺任务看板
:利用看板工具,将每个任务可视化,实时跟踪审计工作的进展。
敏捷审计的报告阶段,强调快速、高效地输出成果,类似于菜品出锅后尽快上桌。核心要点包括:
🔻分阶段交付
:每完成一部分审计工作,就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初步发现,提供即时决策支持。
🔻精炼表达
:像菜品摆盘一样,报告也要简洁直观,突出关键信息。
或许我们用案例更能把敏捷审计的讲的更清楚一点。
案例背景:
一家物流企业需要审计其运输成本和外包项目管理。传统审计方法计划用三个月完成,但企业高层希望两周内拿到初步反馈。
🌻 拆分任务清单
:团队将审计任务分为“运输成本分析”、“外包供应商筛查”、“合同合规性审查”等多个子任务。
🌻 并行处理
:一组成员核查运输成本,另一组审查外包合同,同时数据分析师检查异常支出模式。
🌻 快速反馈
:一周后,团队提交了运输成本初步审计结果,并发现了三个高风险问题。企业管理层立即着手整改。
背景:
一家全国性零售企业每年面临快速扩展和高风险领域的挑战,传统年度审计计划难以匹配业务变化。
第一步、动态调整计划
:将年度审计计划分为季度迭代,确保每季度审计任务能及时应对业务需求。
第二步、实施数据分析
:实时监控销售数据和库存异常,识别潜在舞弊和运营风险。
第三步、阶段性反馈
:每轮审计结束后立即提交简要报告,管理层据此快速采取行动。
最终该项目审计发现和整改完成时间缩短30%,效率提高25%,成果更贴近业务需求。
通过上述案例并借鉴饭店厨师的工作方式,敏捷审计让企业从以下方面受益:
🌲 节省时间:
任务分解、并行推进,显著缩短审计周期。
🌲 优化审效率:
通过迭代和实时反馈,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调度和分配。
🌲 聚焦价值:
优先处理高风险领域,让审计更贴近业务需求。
🌲 增强组织适用性:
动态反馈机制促进审计团队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审计与业务协作更加紧密,有助于推动企业变革。
🌲 提升风险响应能力:
敏捷审计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应对和缓解新兴风险。
🌲 激发团队潜力:
敏捷方法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敏捷审计,不只是效率的代名词,更是企业风险防控的利器、资源优化的催化剂、价值创造的引擎。
敏捷审计的本质,是通过灵活高效的方式,帮助企业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
就像饭店厨师忙碌却不乱的工作场景一样,敏捷审计强调多线并行、动态规划和持续改进。
开启敏捷审计的变革之旅,不仅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更是让内部审计从“任务执行者”向“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转变。
下一次,当你在饭店点菜时,或许可以想起敏捷审计的这些智慧:无论是做饭还是做审计,灵活应变、专注价值,才是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