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新闻中文版
《艺术新闻/中文版》每月带来第一手全球艺术资讯和专业声音,也是国内第一份数字版和印刷版同步上市的艺术媒体。数字版“艺术新闻”已被App Store主力推荐,并迅速成为下载量排名第一的艺术类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来看海外媒体如何评价#小米SU7 ... ·  5 天前  
NE时代新能源  ·  【NE快讯】工信部:鼓励新能源汽车优质企业兼 ... ·  1 周前  
NE时代新能源  ·  【NE快讯】工信部:鼓励新能源汽车优质企业兼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新闻中文版

梦境与记忆的“纪念碑”,金棕榈导演阿彼察邦的影像艺术

艺术新闻中文版  · 公众号  ·  · 2017-07-11 23:01

正文

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在中国的首场个展“纪念碑”目前仍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他分别在2004年和2010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奖和金棕榈奖。声名的背后,其作为“泰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的僵化标签也日益深化。对此,阿彼察邦的回答却十分简练直接:“电影是通用的艺术语言,并不会随着导演的国籍而改变。事实上,你无法通过奖项和标签来认识他,因为在那些“社会的”、“在地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的”题材背后,亲密感才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的元素。



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在中国的首场个展“纪念碑”目前仍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他曾分别在2004年和2010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奖和金棕榈奖。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图片来源:telerama


作为一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如今又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阿彼察邦深知自己很容易被视作“泰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作品中显而易见的“泰国性”似乎也不断深化着这种刻板印象。对此,阿彼察邦的回答却十分简练直接:“电影是通用的艺术语言,并不会随着导演的国籍而改变事实上,你无法通过奖项和标签来认识他,因为在那些“社会的”、“在地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的”题材背后,亲密感才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的元素。2015年接受《BOMB》杂志采访时他就曾直言,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是个人化的。


 阿彼察邦《记忆,卡拉尔卡》,2017年

 

“我个性比较内向,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工作”,阿彼察邦笑言道。在展览“纪念碑”中,《影像日记:一水》(Video Diary: One Water)里出现的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是其作品中少有的和专业演员的合作。在海边的一次私人聚会上,阿彼察邦邀请斯文顿在镜头前回忆自己的梦境,并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记录下了这段影像。“之前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认识蒂尔达以来都没有想要和她一起做一个项目,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是因为当时和她交往尚浅,还不够熟悉。”

 阿彼察邦《影像日记:一水》静帧,2013年


记忆和梦境是阿彼察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除了“影像日记”之外,他还保持着记录梦境的习惯,以此为创作的灵感。在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Async:第一束光》(Async: First Light)中,艺术家将相机分寄给各地的朋友,请他们拍下自己睡梦中的模样。全黑空间中,屏幕上的画面不时交替出现全黑的屏幕,光线的暂时性缺席不断增强着观者的敏感度。影片的背景音乐来自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的新专辑《Async》。谈及这次合作,阿彼察邦坦言,当坂本龙一找到他的时候,他已有10多年不听音乐了,“他是我的偶像,这次挑了新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支曲子加到作品中来,最后的效果我也非常满意。”

 阿彼察邦《async:第一束光》静帧,2017年

 

除了斯文顿和坂本龙一等名人外,更多出现在阿彼察邦作品中的实际上是一些“素人演员”,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位女主角名为 Jenjira Pongpas 。她不仅是艺术家多年的朋友,也是作品不可或缺的承载者和赋予者。“ Jenjira 就像是我的记忆库,她比我年长一些,亲身经历过泰国与老挝边境动乱频发的年代。和她的合作也是我认识泰国东北部历史的一种方式,相比于绝对真实的历史,我更想了解她的视角,”阿彼察邦说道,“在一个充斥着宣传口号(propaganda)的国家,个体的记忆就成了每个人自己的口号。”

 阿彼察邦《影子》静帧,2016年

 

泰国北部小城孔敬(Khon Kean)是阿彼察邦的家乡,早年城中散布各处的小型影院激发了他对于电影的强烈兴趣,但苦于当时本地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影像类专业,阿彼察邦只好从“第二爱好”建筑学起步,直到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硕士时才正式开始了实验电影的学习。

 阿彼察邦《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剧照,2010年,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泰国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传说故事构成了阿彼察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Uncle B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中,主人公布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频繁地看见亡妻的鬼魂和化身为鬼猿的儿子,并开始回忆起了自己的前世。影片的灵感来自于一个佛教僧人所记录的真实故事。尽管故事本身有着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阿彼察邦显然更关注其中人物的反应。


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表现了布米和逝去亲人共处的日常情景,也刻画出了泰国小镇中世俗生活与宗教共融的一面。阿彼察邦坦言:“和多数居住在此的人们一样,我的生活也时时被超自然的信仰所影响着。这听起来虽然很荒诞,但我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想象。当你相信一些事情的时候,它就超越了虚构的存在。”

 阿彼察邦《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剧照,2010年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为阿彼察邦赢得了2010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同时,也见证了其作品中日益显著的政治隐喻。布米叔叔对往世的追溯某种程度上也指向这片土地自身被掩埋的记忆。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泰国北部与曼谷当局长期以来就有着紧张而对立的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共产主义由老挝传入泰国,当地更是因此遭遇了惨烈的军事镇压。

 阿彼察邦《烟火(档案)》剧照,2014年


对于这段历史的追问在其录像装置作品《烟火(档案)》(Fireworks[Archive])中以更为显见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黑暗中迸发出的火光照亮了 Sala Keoku 寺庙中雕塑怪异恐怖的一面,这片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的废弃寺庙正是曾经被当局认为窝藏了叛乱者武器的场所,并遭到了大肆的毁坏。在游人退去后的夜晚,历史的“幽魂”也再次浮现于镜头前。


在泰国,佛教以外的信仰都是被禁止的,而 Sala Keoku 的水泥雕塑却融合了印度教的诸多元素。“这个地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抗议,这也是我敬仰它的原因”,阿彼察邦说道。展览“纪念碑”中展出了“烟火”系列中的另一件作品——《烟火(风扇)》(Fireworks[Fan])。风扇是热带地区的日常物件,在它的煽动下,跳动的火光预示着能量,也指向躁动和不安。

 阿彼察邦《烟火(风扇)》静帧,2016年


画廊二楼的空间内展示着阿彼察邦今年在哥伦比亚完成的两组新作:《记忆,卡拉尔夫》(Memoria, CALARCA)和《记忆,皮豪(埃弗·阿斯图迪略)》(Memoria, Pijao)。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哥伦比亚,艺术家表示:“我喜欢具有活力和鲜活感的地方,当地的火山、工地和动荡的局势都令人担忧,但同时也带给我许多灵感。”这或许也解释了这位“大导演”如今选择定居清迈的原因:这里有他所追溯的过去,也有他长期以来对抗的部分;这里是他发表个人“宣传口号”的最佳舞台。(采访、撰文/施烨婷


纪念碑

香格纳画廊 | 展至7月27日

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香格纳画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