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突发:罗马尼亚总统将辞职 ·  昨天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2 天前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体感-8℃!临时停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没了这颗小东西,全中国的年夜饭都不香了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24 15:26

正文


芝麻开花节节高


年关将近,猪蹄、肘子、烧鹅……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些蕴含着浓浓年味、代表着丰厚饱足的美味食材实在太多太多。这其中,有一颗小东西看似低调不起眼,却是足以撑起整个新年甜蜜柔润的“C位”顶梁柱,那就是:芝麻!
从香甜的麻团到软糯的汤圆,再到各类菜肴上小巧的装点,油、润、甜、咸,这枚“小不点”,能调和各类看似冲突的味道,带来种种不可思议的新年味觉。
关于芝麻和年的故事,还有很多。鲁西南地区,三十晚上“发芝麻”,煮饺子的灶火要用芝麻杆烧,腾腾炉火中劈里啪啦的响声,和鞭炮交相辉映。河北等地,正月十六早上还要用芝麻杆烧火“烤杂病”,既是标示新年结束,也寓意百病全消。

早些年,北京还叫北平的时候,三十晚上要“踩岁”,大院里洒满芝麻杆儿,小孩子疯跑疯跳一番,欢笑中夹杂着咯吱咯吱爆开的脆响,寓意着来年生活就如芝麻般节节高升。
日常生活中谈到一种美食,也许很少想到芝麻,但你一定更难想象没有芝麻。一个没有芝麻的烧饼,好像还是一样的酥、脆......又好像少了点焦,少了点香,总之就是哪儿都不对劲。要是换成一锅没有芝麻酱的涮羊肉......那也甭吃了!
这颗爆裂而生的小小种子,就如同一句著名的俗语——芝麻开门一样,打开了中国人的味觉。

芝麻开门,打开了多少味蕾


说起中国餐桌和芝麻的缘分,得追溯到2000多年前。据《齐民要术》记载,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芝麻便从西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原称“胡麻”。到了十六国时期,因为后赵皇帝石勒避讳“胡”字,才将胡麻改名为“芝麻”,俗称“脂麻”。
围绕芝麻,还有一个旷日持久的谜团——白芝麻和黑芝麻,除了颜色到底还有啥区别?
黑芝麻、白芝麻,你闭着眼睛能分出来吗?图/左 视觉中国 右 图虫·创意
事实上,黑芝麻和白芝麻的主产地不同,白芝麻主要产自中部地区,在市场上数量最多;而黑芝麻主要产自华南,因为总产量较低,价格要高上一点。白芝麻油脂更丰富,大多用于榨芝麻油和日常做菜,而黑芝麻营养更好,多与糖凑对,组成各种甜蜜点心和营养品。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冷门杂色芝麻,如黄芝麻。
在我国,芝麻产区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淮河流域的豫东南和皖北;二是汉水流域及江汉平原;三是江西鄱阳湖及赣江下游的平原。而河南,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千里沃野,中原粮仓,同时也是中国最盛产芝麻的地方。河南的芝麻种植面积占全国1/3,堪称中国芝麻第一省。芝麻的故事,要从河南讲起。

不到河南,你就不知道芝麻叶的美味!图/图虫·创意

擅种芝麻,自然也爱吃芝麻。在豫东南,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芝麻美食,莫过于一口“麻干盐”,有些地方也叫它“芝麻盐”。将芝麻炒香,与盐混合后微微碾碎,就成了最深切的家乡记忆。掰开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撒上一些麻干盐,一口咬下,小麦的甜香,芝麻的油香,盐的咸香,好一顿朴实的美餐!
对河南人来说,芝麻全身都是宝。将芝麻叶摘下来反复淘洗,洗去表皮的粘液,和面条一起煮熟,就成了河南人最爱的芝麻叶糊汤面,趁热连吃带喝,一碗下肚,满满的碳水与清香的满足感。
中国芝麻看河南,河南芝麻瞧平舆。平舆芝麻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的美称,籽白皮薄,口感醇香。平舆芝麻焦饼,酥脆香甜。芝麻和面擀成薄片,拧成麻花状油炸,就成了另一种芝麻美食——著名的平舆芝麻巧果。在平舆,有一句话哄小孩百试百灵:“莫哭莫哭,想吃芝麻巧果,还是芝麻焦饼?”
对更多中国人来说,芝麻唤醒的,是味蕾的甜蜜记忆。
提到中式甜品,有多少人下意识想到的,就是芝麻馅的浓香浓甜?如果说豆腐脑的甜咸之争是不分伯仲,那么,在汤圆的甜咸之争中,光芝麻一味,就让甜那边的天平砝码格外沉甸甸。自宋朝汤圆诞生起,黑芝麻猪油白糖馅就与之深度绑定。软、甜、烫,“颗粒度满满”的黑芝麻馅与软软糯糯的糯米皮,简直不要太配!

如果你沉迷芝麻馅,还可以选择单吃一整碗。这就是两广最常见的糖水——芝麻糊。一台小石磨,将芝麻与糯米一起加水反复研磨至细腻柔滑,煮沸、加糖,就是一碗令人心心念念的经典糖水之王了。把芝麻糊和雪白的杏仁糊盛在一起,鲜香冲淡了甜腻,口味得以更上一层楼,这道创新甜品有个形象的名字——太极糊。
芝麻糊,满满的油脂甜香!图/图虫·创意
在广阔的中国,藏着更多有关芝麻的甜甜故事。北京的艾窝窝、成都的三大炮、云南的官渡粑粑、乐山的仁寿芝麻糕、重庆的江津芝麻杆......芝麻成就了山南海北人各式各样的甜蜜。

大道至简的芝麻糖,则是一种更节令的甜。现在,我们最常吃的芝麻糖非芝麻杆糖莫属,它有个更传统的名字“灶糖”。“二十三,糖瓜粘”,浓稠的糖浆与细小的芝麻紧紧黏合,一口咬下,香、甜、脆,口感之丰富,像在嘴巴里爆开一样,灶王爷都“一吃一个不吱声”。
产柿饼的富平,还是“流曲琼锅糖”之乡。蒸熟的小麦与麦芽经过熬煮,扯长,再在芝麻堆里打个滚,揉成糖饼,待到放凉切成小块,就是关中人最爱的一道茶点。正所谓“吃过琼锅口余香,胜过陈年老杜康”。

唐山的蜂蜜麻糖,可以说是另一种极端,柔软蓬松,像一朵舒展绽放的白花。一块块糖宛如花瓣,薄如蝉翼,入口即化。它香甜的秘诀就来自于不直接使用芝麻,而是加入芝麻香油,让油的香激发糖的甜。

薄如蝉翼的麻糖,香甜极了。图/阿浩揍啥切
不那么嗜甜的人,也很难在过年期间拒绝麻团吧!这道逢年必炸的“隐藏硬菜”,早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前身“脂麻团子”,真正的“宋人严选小吃”。在东北,它叫麻球,在海南,它叫珍袋,广西的油堆,湖北的欢喜坨......“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微甜微香,让人胃里心里都盛满了幸福感。

芝麻的组合技,远不止甜


如果只有甜,那可是把芝麻的格局想窄了。

没有芝麻的烧饼是不完整的烧饼。早在东汉,胡饼的表面就贴着一层“胡麻”。清代还有竹枝词咏烧饼:“搓粉和糖油炮烙,外旁还掺黑芝麻。陕西柳林的芝麻烧饼青出于蓝,满满的芝麻外壳,香脆顶饱。千里之外的新疆“英雄所见略同”,芝麻馕独占鳌头,成为数百种馕里,本地人最爱的一款。
芝麻和面饼的融合就更有讲究了,山西地区偏爱先将芝麻揉进面中,充分揉匀再擀成小圆饼烤熟,不论大口小口,都有满口的芝麻香。河北邯郸大名县的芝麻焦烧饼则是“张着大嘴”,两面贴的芝麻酥脆,掰开的面饼香软,堪称一绝!
靠芝麻点亮的菜更是无穷无尽,
你知道都有哪些神仙菜品吗?

本文出自地道风物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他 回复【芝麻】 查看完整内容


“地道风物” 《中国国家地理》 旗下的原创内容平台,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作为 行走的风物百科 ,立志踏遍中国每一寸土地河山, 探寻风物美食,传播地域文化。





介绍一下我的朋友 地道风物 ,他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足迹遍布全国上千个市县,只为探究中国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样。

风物君的2000多篇原创文章,还写了啥?

如果你发现在派出所等正式场合有一个“妈祖评理室”,请不要诧异;如果你看到考生将准考证的复印件放在供桌上一起拜,也不用慌张;如果发现路旁骑车大妈突然停下车,对着庙宇拜了一拜,再若无其事骑车离开,请谨记这是日常——因为这里,是闽南。


老爷保号 ”的魅力,没人不懂吧?


▲扫描上方二维码,回复“祭祖”查看全文


x


每年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最高发的时期。提到食物中毒大省,你肯定提前想到了最能“见小人”的云南。但真正的结果其实是……中国食物中毒省份前三甲,云南仅位列第二?

山东:“你们真的不吃发芽的土豆?”
云南:“菌子煮熟就没问题。”
浙江:“我已经是吃河豚的老手了,这个河豚我一定要买来尝鲜!”


不用质疑,浙江也是凭实力选入“前三甲”的!


▲扫描上方二维码,回复“食物中毒”查看全文


x


你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当你跟朋友说自己心情低落,大多数人都会安慰你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多多休息,只有广东朋友会说你湿气太重,甚至准备煲汤给你喝。

是的,炎热漫长的夏季、多雨潮湿的气候造就了广东人对“湿”与“热”的独特理解。心情低落是湿气,喉咙痛是热气,消化不好是湿热,总之一切精神和身体不适都能概括为:湿气、热气、湿热。


广东“祛湿三件套”,你了解多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