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剑的角度
投研就像摄影,永远胜在角度。分析师、摄影师王剑,欢迎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王剑的角度

【随笔】“金G比”过高能不能推导出还有让利空间?

王剑的角度  · 公众号  ·  · 2023-11-22 21:5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为金融业研究方法探讨。本文不是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涉及个股也仅为举例或陈述事实之用,不代表我们对他们的证券或产品的推荐。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我们的研究报告。




王剑,CFA




首先给出我们的观点:这个推导可能有点问题。


首先,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我一直将这指标简称为 “金G比” )过高,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是8%左右,比很多实业立国的大型经济体要高,比如德国、日本(和非实业国比,可比性可能不强,比如美国、英国,大家产业结构差异巨大)。这个确实是不正常的现象。


面对这一数据,很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金融业过多瓜分了实业的产出,这个结论肯定也是没错的。


金G比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由于我们平时关注银行业较多,有时候会使用“银G比”。我国金融业中,银行业占绝对比重,因此金G比、银G比可能比较接近。本文主要讨论银行,因此后文以银G比为主。


我们是乐见银G比这个指标下降的。因为,历史经验表明,这个指标下降时,不但实体日子好过,银行业的日子也好过,甚至银行股还会上涨。 也就是说,银G比是经济和银行基本面的“反向指标”。


具体可参考:


如果只用一个指标预测银行股涨跌


那么如何让它下降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让金融机构再让利。


这一结论是通过直觉得出的。 但有时候,有些专业知识是反直觉的。


让利,那得有利可让。那么来观察一下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2022年,我国银行业整体ROA是0.8%(金监总局数据),2023年则整体低于0.8%了,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2022年的ROE是9.92%,2023年还要下降。


和其他国家比较的话,大型经济体中,日本、欧洲等零利率环境的地方,银行盈利比我们差很多。但美国,却比我们高很多,ROA达到1.12%(FDIC数据)。我国银行业这个盈利水平,并不算高。


当然,多少算高,和别人比不一定有意义,各国国情不同。那么我们就看看自己银行业的需要。我国银行业要投放贷款支持实体,按监管要求,要有一定的资本金。银行业目前银行股普遍估值水平过低,很难从资本市场上去募集资本(这里是指股权资本,即核心一级资本),所以依赖于利润留存。目前ROE是10%不到,按25%分红率,那么有7.5%的利润可以用于补充资本,那么在保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支持风险加权资产增长7.5%。


具体算法请见:


有必要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


贷款增长7.5%够不够?反正这两年信贷增速是远远不止这个数,未来不是很确定,可能勉强够。


如果再让利,ROA、ROE进一步下降,那么留存资本就可能不够了。最后,可能导致银行没有足够资本支撑信贷投放。


以上算法还是基于全行业均值。如果观察全国4600家银行,尤其是很多不入法眼的中小银行,它们中很多ROA、ROE可能不到行业均值,更没让利空间了。


银行还有多少让利空间?


可见,让利空间不能说绝对没有,但肯定是很微薄了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金融业(银行业)总增加值明显是过多的,而盈利能力却是没啥富余空间的,问题出在哪?


其实是,金融业或银行业体量过大了。


如果我们找到一个指标,叫做 “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总资产” ,它和ROA不一样,但应该是同步指标(同涨同跌的)。目前的情况是:金融业增加值是过大的,但“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总资产”是不高的,那么只能有一个结论: 金融业总资产过大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个算术问题。


所以,从金G比过高这个现象,推导出来的结论,应该是: 金融业应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保持“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总资产”的同时,降低“金融业总资产”),而不是让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